“十三五”期间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

如何让1亿新市民留得住过得好

在安徽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报名点,毕权航和父亲毕金仓(左)在办理报名入学相关手续(2017年7月12日摄)。合肥市瑶海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报名工作启动后,该区教育部门在各定点学校设置“随迁子女入学帮你办”窗口,安排工作人员协助办理,同时设置家长意见箱,监督入学办理的全过程。 新华社记者 张 端摄

1亿人进城落户任务提前完成后,如何确保1亿人留得住留得好?专家表示,要让他们融入城市生产生活,为其提供更丰富的工作选择,形成人口聚集带动创新升级、产业优化反哺劳动力的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做好保障,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消费、创业等方面的潜力,助力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来自公安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亿人进城落户任务提前完成,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由此,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数量高达1亿的人口进城落户,意味着什么?又会带来什么?该如何满足新市民的新需求……这些问题,广受关注。

人口城镇化才是重点

“一段时期以来,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不少地方更多把城镇化的关注重点放在城市土地扩张和空间扩大方面。大量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虽然进入城市,但受户籍限制,并没有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多项改革措施加速落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这一发展目标中明确:“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此外,《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也都对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出了明确部署。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各省份纷纷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普遍放开放宽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首府)城市外,基本实现了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普遍降低了落户条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

“1亿人落户城镇后,将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有效缓解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的问题。可以说,1亿人进城落户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的标志性指标。”陈耀说。

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亿人落户城镇目标完成,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巨大潜力。落户城镇可以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实现消费群体扩大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释放更大消费潜力。”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表示,1亿人落户城镇不仅可以带动消费,也会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宅建设等提供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助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让这1亿人留得住、留得好。“这就需要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汤继强认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生活水平将有所提高,但要使他们真正留得住,就要让他们融入城市生产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彩、更丰富的工作选择,形成人口聚集带动创新升级、产业优化反哺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同时,专家还表示,落户城镇说明这1亿人口在居住、工作等方面都有了基本保证,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还存在贷款买房、就业不稳定等方面压力,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做好各项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消费、创业等方面的潜力,从而助力经济发展。

1亿人落户城镇后,还必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围绕这一内容提出了多项措施,如补齐城市公共卫生短板、改善城市公用设施、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革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方式、改进城市治理方式等。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各地新型城镇化项目依然快马加鞭。比如,在河南省今年集中力量推进实施的8011个重大项目中,新型城镇化项目1551个,2020年计划投资3113亿元,占比15.5%。

今年9月4日,贵州集中开工新型城镇化项目329个,总投资1084亿元。其中,共开工老旧小区改造、市政交通、城市停车场、市政管网、配送投递、县城智慧化改造和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等项目193个,总投资782亿元。

“当然,进城落户人员也需要主动融入和适应城市,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努力提升自身适应就业的本领以及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以不断的自我成长提高在城市生活的质量。”陈耀说。

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9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6%,这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标志性数据。当前,农村人口进城仍是大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5年至10年城镇化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专家表示,近年来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一直是各地努力的方向。但目前来看,这种差距仍将存在。因为以前大多是由于户籍迁移政策没有完全放开导致差距出现,现在这一原因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迁移人口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不少农业转移人口因为考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虽然到城市工作生活,但仍选择保留农村户籍。与此同时,受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乡村振兴加速发展等因素影响,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人打算从城市迁到农村落户。

“当前,应结合不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不强、部分城镇户籍人口甚至选择落户农村等新情况,更加客观地看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及其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不一味地追求数字,而是应坚持以人为本,更好满足迁移人口实际需求,围绕这些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服务保障。”汤继强说。

探索城乡双向户口迁移政策,已成为各地新的发力方向。以山东为例,今年6月份,山东省印发的《2020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探索完善‘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城乡双向户口迁移政策,返乡就业创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镇各类人才可在原籍农村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回农村经常居住的,可自愿将户口迁回原籍。”这样的探索,为满足迁移人口的多元化需求,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