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 文|张凯旌 编|深海
近日,雷达财经通过天眼查检索发现,盒马CEO侯毅已于5月12日卸任了杭州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杭州盒马”)的董事长一职。与侯毅一同卸任的还有该公司的两位董事和一位经理。有观点认为,这预示着盒马“换帅”的举措。
事实上,侯毅自2020年11月起,已先后退任西安、上海、成都、深圳、合肥、南京等多地盒马关联公司的高管职位,盒马公司相关人士对此回应称,只是正常的公司变更。但在盒马艰难探寻盈利的当下,难免不会引发外界的各种联想。
雷达财经注意到,2021年底,盒马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定位已从事业群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自此之后,裁员、关店便成为了盒马的主旋律,但时至今日,盒马的模式是否能真正跑通还存在变数。
值得关注的是,从早期的中国万网,到后来的优酷土豆、虾米音乐、饿了么、考拉海购,被阿里收购的多家企业的创始团队都出现了被“阿里人”取代,从而逐渐淡出公司的现象,有些品牌,也在与其他巨头的竞争中落入了下风,最终甚至沦为“弃子”。
相似的结局,会在盒马身上重演吗?
侯毅频繁从关联公司卸任
侯毅的卸任轨迹,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据天眼查,杭州盒马成立于2018年8月,由盒马(香港)有限公司(下称“盒马香港”)全资控股。而盒马香港则成立于2016年2月,彼时阿里尚未参与盒马的任何融资。
盒马香港直接控股盒马的17家关联公司,其中除盒马(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盒马中国”)、成都盒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外,其余15家公司的命名格式均为xx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算上杭州盒马,2021年2月以来,侯毅共计退任了10家盒马关联公司的高管,平均每1.5个月就会退任一家。
其中9家与盒马香港有关,6家为盒马香港直接控股,2家为盒马香港通过盒马中国间接控股,1家为盒马香港通过杭州盒马间接控股。这也让侯毅任职的盒马香港直接控股公司数量,锐减为8家。
值得一提的是,侯毅当前任职的存续企业仍多达20家,其中18家盒马关联公司均能在穿透股权后找到盒马香港的踪影,但其拥有实控权的恰恰是另外两家投资管理公司。
侯毅频繁卸任的这段时期,也是其2016年创立盒马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
2016年3月,盒马鲜生获得阿里1.5亿美元融资,自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当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中首次抛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紧接着便与张勇一道通过品尝盒马鲜生刚出炉海鲜的方式为其站台。盒马也成了阿里开拓新零售概念的一个重要支点。
“你大胆尝试,钱的问题我来给你解决。”得到张勇撑腰的侯毅,率领盒马开始了迅猛的扩张。
2018年,盒马鲜生在15个一二线城市开出88家门店,这个数量比2016、2017两年开店总和的3倍还多;与此同时,盒马还推出了盒小马、机器人餐厅等“新物种”,并试水付费会员模式,极尽尝试之所能。2019年,盒马开出的门店数量进一步增至95家。
然而,这种大胆的尝试并没能收获符合预期的回报。2019年底,刚刚在年中618升级为阿里独立事业群的盒马,就因盈利能力和GMV增速迟迟不达预期,降级为事业群子业务板块。这一年的年终绩效考核,盒马在集团的所有业务中垫底,侯毅也当着集团500多人的核心团队,领到了象征业务最烂的烂草莓奖。
侯毅并没有就此停止尝试。此后的时间里,盒马小站、盒马邻里、盒马Mini店、盒马菜市、盒马集市、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生鲜赛道中,没有一个项目能够激起太大水花,不少业务甚至并没能摸索太久,就被直接叫停。
2021年6月,阿里宣布组织升级,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盒马自此开始自负盈亏;半年后,阿里进一步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盒马从事业群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对盈利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是做传统零售出身的,做企业不赚钱总归觉得是耻辱。”2021年12月,侯毅一改此前强调的阿里更看重客户增长率、复购率以及留存率这三个指标的口风,也侧面说明了盒马当前面临的盈利压力。
从“舍命狂奔”,到“保命狂奔”,再到“自负盈亏”,盒马在阿里内部定位不断变化。今年1月甚至传出了“阿里正在考虑为盒马鲜生寻求独立融资,拟估值为100亿美元”的消息,但想实现全面盈利,对盒马来说,并不容易。
盒马的“四不像”困局
据艾瑞咨询预测,至2023年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但生鲜产品自身低毛利、高损耗的特点又让企业很难盈利,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巨头们想了很多办法,也由此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种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这种模式完全放弃线下引流,通过将门店改造成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来覆盖与消费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短半径运输。支持前置仓的公司,期望通过压缩地租成本,砍掉中间环节,来追平纯线上获客的高额成本。
另一种则是盒马、永辉的仓店一体模式。这种模式与前置仓最大的区别是,门店也具备线下引流的功能,需要同时从线上和线下获客,但也因此要承担较高的地租成本。
而社区团购模式则可以视作家门口的前置仓,其所占据的超市提货点既能零售,也有前置仓提货和配送功能,同时能发展一部分对质量要求不那么高的生鲜,并通过补贴抢夺价格敏感型用户,然后用规模经济实现引流。
不过,目前无论哪种模式,都面临盈利难题。且盒马与叮咚买菜、多多买菜等一直坚定处在单一商业模式的玩家相比,要更为摇摆。
“盒马现在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不断地迭代,可以看看同行做什么,他们有做得好的,我们也可以学过来嘛。”2019年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侯毅曾表示。
最初的盒马,无疑是店仓一体模式的支持者。其不仅设计了悬挂链履约系统,主打线上30分钟送达、盒马App结算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还在线下门店引入开放式餐区,提出生活圈概念。不过,这种尝试虽然看似能兼顾线上与线下两头,但也大幅提升了开设门店的成本,开出一家店就需要3000万元。
于是,2019年盒马开始用盒马小站尝试前置仓模式,并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出小店模式的盒马mini,将其定义为“填缝业态”,希望能深入更多盒马大店覆盖不到的区域,从而触达更多消费者。但轻量级的盒马mini,每个门店的成本依旧要比前置仓高出上百万元。
盒马诸如此类的尝试还包括推出X会员店,对标Costco和山姆;上线社区项目盒马邻里,做“不补贴、无团长”的社区团购;推出主打临期食品、“次日鲜”的盒马生鲜奥莱,剑指下沉市场……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难逃亏损,并被不少行业人士贴上了“没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标签。
时至今日,盒马小站早已宣告失败;盒马mini在2020年的双百战略后也不再高调出现;盒马邻里则已于今年4月大撤退;就连原本的店仓一体盒马鲜生也陷入了线上线下难以平衡的迷茫。
在行业人士看来,线上业务成本更高,这是叮咚买菜等前置仓巨头至今仍未盈利的原因之一;而盒马在占用更多资金进行店铺选址、装修后,就更难与叮咚买菜这类公司拉开差距。
就连传统零售巨头、与盒马同样在探索店仓一体模式的永辉,2021年线上业务在占比不超过15%的情况下,都亏损8.4亿元;而盒马2020年9月公布的北京、上海两个区域的线上占比甚至超过75%。
盒马也意识到了自身的弊端,侯毅在2022年初明确表示,要用三年时间把线下占比从现在的30%扩充至50%。同时,公司不断传出裁员、闭店消息,压缩成本成为了当下战略的题中之义。
阿里“容不下”创始人?
但一出道就是互联网打法、现在又急切渴望盈利的盒马,能接受用高昂的时间成本打造传统商超的那套精细化管理方式吗?
从收购时的“宠儿”沦为“弃子”,阿里已放弃过一些被并购的品牌。而与其他被收购产品的创始人相比,有着多次试错机会,至今还屹立在一线的侯毅无疑是较为幸运的那个。
2007年,王皓创立了虾米音乐,这款平台凭借自身对小众和原创音乐的扶持曾一度站上音乐App鄙视链的顶端,注册会员超2000万。
然而2013年被阿里并购后,王皓便逐渐淡出了虾米音乐的运营,并最终于2016年年初转投钉钉。与此同时,阿里将天天动听与虾米音乐合并为阿里音乐,还请来高晓松、宋柯、何炅组成“铁三角”。
最终,高晓松在多个场合力推的阿里音乐新平台阿里星球上线仅7个月便停止服务,虾米音乐也逐渐脱离了音乐App第一梯队。2021年2月,虾米音乐播放器正式停止服务;高晓松、宋柯也陆续卸任了阿里音乐的高管职位,至2022年5月,两人退股后,已彻底与阿里音乐无任何联系。
饿了么也曾在被阿里收购前迎来巅峰时刻。接受阿里和蚂蚁金服12.5亿美元的注资后,饿了么成功并购百度外卖,并在2017年底将市场交易份额比例冲到了50.6%,彼时美团仅41.8%。
但在2018年4月,阿里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后,饿了么的团队却进行了大换血。接下来的几年,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大部分高管均陆续离职,而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在2020年跌破30%。
在阿里有类似遭遇的创始人,还有很多。
张向东创立的中国万网,曾是中国最大的域名注册系统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但在被阿里收购后,以张向东为首的创始人团队却开始失势,取而代之的是曾被万网并购的狼烟科技高管团队。于是不久后张向东选择离开,前往新加坡创立投资基金。
优酷土豆的董事长兼CEO古永锵也在优酷土豆归于阿里后退出了公司管理。古永锵是优酷的创始人,也主导了优酷与土豆的合并,曾有优酷内部员工透露,合并后优酷土豆一度占到近50%的市场份额。
但此后优酷并没能把握住大好形势。《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爱奇艺、腾讯、优酷月活数分别为5.0亿、4.9亿、1.7亿,芒果TV和哔哩哔哩MAU分别达到了1.9亿、1.8亿。行业前五家视频平台,优酷已经来到了垫底的位置。
就连出海,阿里都保持了习惯性的强硬风格。2018年后,一批了解东南亚市场并在 Lazada 早期崛起的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本土人才和高管纷纷出走。他们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职位纷纷被连英语都说不流利、无法与当地人打交道的阿里巴巴职业经理填补。
“跟阿里混的,基本都成了供血袋。”有行业人士总结称,投资企业后,立刻派驻高管入驻,淘汰掉原有的业务底层系统,进行组织架构的重新定位和整合已经成为了阿里的特点。
侯毅和阿里的故事将如何演绎?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