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泽良

根据刚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交易量、每单金额分别下降14%、6%、9%;而在其美国本土,却实现了销售额、交易量与每单金额18%、12%、6%的强劲增长。

对此,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直接将锅甩给了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中国的动态清零新冠政策对门店营业时间和交易量造成了重大困扰”。

言外之意,不是星巴克不行,是大环境不行。

有趣的是,在同样“大环境不好”的2008年,星巴克在中美两个市场上的表现却和如今截然相反。

2008年,星巴克遭遇了历史上的最大寒冬,美国本土一年内超过600家门店关停,但中国市场仅象征性的优化了部分经营状况不佳的门店。

两次的大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星巴克却在相同的市场取得了相反的结果,这显然不是甩锅给大环境就能说通的。

而且,用疫情来当挡箭牌最大的问题还是,并不是所有品牌都在下滑。

同样是2021年第四季度,瑞幸净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80.7%,自有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43.6%,该季度月均交易客户数为1620万,同比增长61%。

截至2021年底,瑞幸的门店总数扩张至6024家,超越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5557家门店的总数。

中国的防疫政策是一致的,瑞幸等企业并没有特权。究其根本,还是在中国一直吃老本的星巴克,有些力不从心了。

1991年,星巴克刚在北京国贸开起第一家店,就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场面,那时的中国、乃至亚太市场,都被其浓郁的咖啡产品和文化所吸引。

经历了十几年的培养之后,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日趋成熟,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再加上对同行业几乎是降维打击的局面,这就是2008年时星巴克在中国没有大规模关店的最大底气。

但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星巴克,至今为止仍在消耗存量。

财报显示,在中国大陆地区,90天内星巴克星享会员数相比上一季度环比增长仅0.56%,同比增长也仅0.6%,而这部分会员对星巴克业绩的贡献度达75%。

星巴克吃准1800万铁粉的心理,似乎并无太多意向,去积极开拓新用户。这也就不难理解2022年2月份时,星巴克为了应对成本问题的涨价行为——将成本问题转嫁给自己的忠实用户。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消费者,都日趋成熟,更何况,以瑞幸为首的民族品牌正在加速崛起,而且远比星巴克要更用心。

同样是面对成本问题,瑞幸选择率先向产业上游持续延伸,对成本实施有效把控,而不是理所当然的把代价转嫁给消费者。

2021年,瑞幸就与合作伙伴签署了在埃塞俄比亚大规模采购精品咖啡豆的3年战略合作框架。2022年,瑞幸采购的生豆总量将超过6000吨,瑞幸因此成为埃塞俄比亚花魁在中国最大的买家。

此外,瑞幸的用心,还体现在更多的方面。

比如在研发新品时,瑞幸要求既要专业又要符合大众口味,且新品一定要通过一线门店员工多次品鉴投票后才能进入市场,借此,仅去年一年瑞幸就推出了上千款产品,爆款不断。

春暖花开时,生椰拿铁一个月的销量就破千万杯;秋高气爽后,扛过生椰拿铁大旗的丝绒拿铁上线9天卖出270万杯。

厚乳拿铁、谷爱凌冠军推荐咖啡......一款款新品不断引爆市场,反观另一头的星巴克自几年前的猫爪杯之后,爆款贫乏,只能一边吃老本、一边吐槽大环境。

“没人能扼杀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想法。”雨果的这句话,放在如今同样适用。在最艰难的2008年,星巴克靠着降维打击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但一直活在过去不是长久之计。

自从财务造假暴雷后,瑞幸新管理层带领公司涅槃重生,摒弃过去激进粗放的扩张,通过更精细化的运营,把关注点集中于产品与消费者,迅速重回增长轨道。

可以预见的是,从桎梏中冲出、奔跑着的瑞幸与迷路的星巴克间的竞争还将持续,但决定下一个时代的将是两者如今脚下的路,而不是身前的路。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没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