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原创
无论是何种商业模式,只要能够在市场中取得成功,便会引来无数竞争。
O2O,作为将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已是十分火热。据IT桔子统计,2014年,中国O2O领域融资数超260起,占总融资数的13%左右,涉及社区电商、餐饮、汽车服务等诸多领域。
在此背景下,众多药店亦纷纷探索O2O业务。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10万家药店加入O2O,且规模仍在持续增长。其中海王星辰、叮当快药、益丰大药房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占比分别达21.9%、14.9%、6.2%。
距离去年12月招股书失效后,叮当快药也已于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但与此前交表的数据相比,面对亏损持续加深,叮当快药此次赴港上市,还能讲好线上送药的故事吗?
赛道“抢跑人”
2014年在北京诞生的叮当快药,是医药O2O的“抢跑人”。
因为在叮当快药之后,才有诸多巨头的加持。比如在2016年5月,京东大药房才正式上线,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行业,首次开展药品零售业务。
阿里巴巴直到2016年8月才收购广州线下“五千年大药房”,并借机推出阿里健康大药房。随后不久,马云公开表示:“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艾媒数据中心显示,2015-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0.6%。据预估,2022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740亿元。
千亿市场下,叮当快药凭借提前抢占先机,如今已成行业中的佼佼者。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收入计,公司为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服务提供商之一,在该行业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0%。另外,公司是中国实时到家数字药房行业最大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8.5%。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公司自在线直营渠道及线下渠道分别录得2640万笔、4050万笔及6030万笔销售订单,复合年增长率达51.1%。同期,公司亦分别为用户提供合计共220万、440万及680万次在线诊疗。
“砸钱”结果
然而,尽管业务发展较快,但这恐非全是前瞻布局之功。相反,更多可能是叮当快药强势“砸钱”的结果。
“28分钟送药上门”,一直是叮当快药高举高打的营销推广话术。为了让用户快速、及时且便捷地获取产品,叮当快药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据悉,叮当快药于2016年开始转型布局线下业务转向自营模式,彼时公司宣布了“千城万店”计划,开设“叮当智慧药房”,并自建药品配送系统和配送团队。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公司已在17个城市建立348家智慧药房。
凭借线上与线下结合触达消费者,保证分钟级的配送速度,叮当快药从“轻”转向“重”资产,早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过,自建仓储门店、自建配送团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前期投入,带来更高的成本支出。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叮当快药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2019年-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9.8%。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公司的亏损在持续加深。
2019年-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即便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等因素影响,公司同期经调整净利润亏损也呈扩大之势,分别为-1.23亿元、-1.49亿元、-3.3亿元。
分析发现,公司持续亏损,一方面是因为销售费用居高不下。2019年-2021年,公司的营销费用分别为2.79亿元、4.4亿元、8.35亿元,在总收入占比分别为21.8%、19.8%、22.7%。
另一方面,公司因包括物流和仓储服务费用在内的履约开支居高不下。2019年-2021年,公司履约开支分别为2亿元、2.83亿元、4.12亿元,在总收入占比分别为15.7%、12.7%、11.2%。
目前来看,重资产运营模式,显然让叮当快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总资产正处于低于负债总额的状态。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为29.46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55.36亿元。
早在去年谋求上市前,叮当快药甚至还出现了18个股东集体“大撤退”事件。据媒体报道,公司股东在同一时期集体退出,可能是因为公司业绩没有达到投资时的预期。而注册资本减半表明,此次股东退出的方式是公司减资,而非最常规的股权转让退出。如果真是如此,叮当快药或许陷入现金流危机。
毫无疑问,在资金压力下,或将加快叮当快药的上市进程。但如今随着上市计划拖延至今,叮当快药所承担的压力仿佛并不小。
强敌环伺
如今的叮当快药,还面临着强敌环伺的巨大压力。
首先是来自电商巨头的竞争压力。日前,京东大药房借助京东平台的京东物流、达达配送,京东买药业务可谓顺风顺水,京东健康已经登陆港交所,实现了在资本市场上的抢跑。
阿里依托“五千年大药房”顺势推出的阿里健康大药房,在限时达业务中依靠淘系的商家和菜鸟物流,在即时达业务中依靠饿了么、顺丰,也几乎立于不败之地。2020年3月18日,阿里健康以1620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列《2020胡润中国百强大健康民营企业》第4。
其次,叮当快药同时面临本地生活巨头的入侵竞争压力。其中最直接的代表选手是美团、饿了么,共计超700万骑手、超100万家药店的渠道。自此,叮当快药的“快”似乎在它们面前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对叮当快药来说,如今最大的挑战就是在巨头和新生企业的夹击下,市场留给自己的窗口期越来越窄了。据IT桔子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数量达到了922起,投资金额为3496.85亿元,同比增长48.9%。
回过头来看,在京东健康有京东物流、阿里健康有菜鸟、美团有骑手快速触达消费者的物流体系下,叮当快药自建仓储门店、自建配送团队的行为,或许也只是在竞争中的无奈之举。然而,由于自建配送团队成本较高,如何处理好现时的经营压力,显然是叮当快药值得深思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从需求端分析,叮当快药所定位的用户紧急用药场景,也过于小众。比如,家里孩子突然感冒、发烧,家长照顾孩子走不开或者离药店太远来不及,但实际大多人更愿意相信附近的医院、药店,以此满足自身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6年-2020年,实时到家数字药房市场以67.7%的复合年增长率自2016年的20亿元开始大幅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1380亿元。但其预计数字零售药房市场上的实时到家数字药房占比仅从2020年的9.15%增加至2030年的10.0%。据此不难看出,当市场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实时到家数字药房市场的不乐观之举。
从招股书数据亦可明显看出,叮当快药的增速在明显放缓。2019年-2021年,叮当快药实现营收增速分别为118.12%、74.69%、65.05%。此外,让资本市场担忧的还有毛利率的不断下滑。叮当快药在2019年毛利率为36.8%,2020年降至34.4%,而2021年继续下降至31.6%。
艾瑞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电商平台使用率前十排名阿里健康、美团、京东健康使用率均在30%以上,分别为46.8%、38.3%、37.9%,而叮当快药使用率仅为25.3%,仅位列行业第四。
如今看来,叮当快药送药上门业务似乎正在被互联网巨头一点点蚕食,面对互联网巨头的进击,叮当快药的出路又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