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美娟
2021年,中青旅(600138.SH)扭亏为盈。
2022年3月30日晚,中青旅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中青旅营业收入86.35亿元,同比增长20.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1亿元。针对经营业绩的正向回暖,中青旅在财报中表示,整合营销、酒店、景区和策略性投资等板块业务有所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景区经营业务逐渐恢复,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13.74%。
这一板块中,中青旅旗下一南一北的两座特色小镇——乌镇与古北水镇,去年一盈一亏,今年均实现了盈利。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乌镇景区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同比增长121.25%;实现净利润5820.24万元;剔除政府补贴及房产业务影响,该景区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3.65%。古北水镇景区,则实现营业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34.32%;实现净利润 5465.6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对于古北水镇扭亏为盈的原因,中青旅在财报中提到,这与古北水镇紧抓疫后周边游市场相关。2021年,古北水镇实施“长城+”战略,将文创、餐饮等产品与长城元素结合,开展长城脚下过大年、长城下的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同时,创新营销方式,加强新媒体融合,举办多场“云游+直播带货”活动,增强开放性与参与性,挖掘潜在客群。
能被称为中青旅的“净利润奶牛”,确实因为景区经营业务的毛利率表现得较为理想。根据中青旅2021年报,景区经营收入的毛利率为71.25%,是所有业务板块中最高的。
不过,景区经营的毛利率虽然高,却在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中青旅2019及2020年财报显示,景区经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1.35%、72.25%。
对此,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之下,景区客流量减少,致使营收减少,而营业成本仍然在,所以毛利会相应下降。”根据中青旅财报,2019年,景区经营营业收入为17.57亿元,到了2020年,营收直接骤降至7.60亿元。
而景区业绩增长乏力的问题,早在疫情之前就有迹象,或与乌镇和古北水镇景区客流下滑有关。“两镇”客流在2017年迎来触顶,其中,乌镇景区客流量超千万为1013.48万人次,古北水镇景区客流量为275.36万人次;自2018年起,“两镇”客流量开始回落,2018-2019年,乌镇景区客流量分别是915.03万人次、918.26万人次,古北水镇景区分别是256.49万人次、239.37万人次。
“这其实很正常,就连迪斯尼客流量都会下跌。”周鸣岐表示,想要吸引游客反复游览,需要不断增加内容,或者进行扩建,比如主题乐园,每隔3、4年会进行扩建。古镇就可以增加新的内容,例如乌镇戏剧节。
然而,就在景区经营陷入毛利、客流双双下降的窘境下,中青旅的又一个景区项目——濮院景区,即将登上“舞台”。中青旅2021年报透露,濮院景区将根据现阶段疫情防控及旅游市场恢复情况于2022年试营业。
濮院景区是中青旅继乌镇、古北水镇后,开发的第三个景区项目,2014年启动了征收征迁,2016年启动了工程建设。按照项目的官方介绍来看,这个古镇,是在吸收乌镇旅游古镇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再借鉴北京密云古北水镇“类乌镇”经营模式异地复制的经验。
又一次“类乌镇”经营模式的异地复制,这个距乌镇仅有区区几十公里的濮院景区,究竟能否复制乌镇的成功,答案并不明朗。
作为行业标杆,乌镇景区的成功一直被行业盛赞。2006年,中青旅入主乌镇景区,根据观点指数整理,当年乌镇景区的客流量是159万人次,此后三年时间,其客流量同比增长都在25%-29%之间,增速平稳。
直到2010年,乌镇景区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契机——上海世博会举办。这一年,全国游客涌向上海,并外溢到周边的诸多省市,乌镇景区也成为承接世博会外溢旅客的重要目的地。这一年,乌镇景区客流量达到575万人次,同比增长77.5%;
随后,乌镇景区陆续在2012年、2014年迎来了乌镇戏剧节、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新的发展节点。两次节点后,乌镇景区的游客人次与营收、利润都有了较大提升。到2016年,乌镇景区客流量首次突破900万人次。此后,除2017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外,疫情前,其客流量都维持在900-1000万人次之间。
而古北水镇景区作为中青旅重资投建的第一个复制乌镇工程,并未带来值得称赞的吸“金”力,其客流量触顶也只有275.36万人次,2020年在疫情之下,甚至还亏损了1.7亿元。
那么,未来濮院景区的发展是否会和古北水镇一样?周鸣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业绩方面,目前无法判断,而客流方面,由于市场客流是有限的,乌镇景区和濮院景区都面向长三角,或许会出现两个景区争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