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六金

出品 / 节点财经

“没想到,我的开学第一课,居然是张朝阳上的。”

在北京某大学金融专业读博的吴晓这样感叹。

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开学的吴晓,最近迷上了各种科普类直播,其中《张朝阳的物理课》让他这个曾经高中物理竞赛得过名次的人有些 “重燃斗志”。

很多人都忘了,张朝阳除了是搜狐的创始人以外,还有一个身份——17就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22岁拿到李政道奖学金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读完物理学博士之后继续做博士后。

张朝阳的系友,在他开始直播讲物理后说:“我系著名校友,最近终于想起来自己的老本行了。”

如果不是当年创办了搜狐,可能张朝阳现在正在某个大学或研究所里听汇报,做科研;他的名字可能还会出现在某些著名奖项中……

/ 01 /

最有价值的,终将是知识

网友调侃道:“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博士直播讲物理,这是我不花钱就能看的吗?”

不仅不花钱能看,而且该博士还不念PPT、全部写板书、手动画图、现场做推导:

风趣幽默,现场“挑战”薛定谔:

今年一开春,张朝阳把物理课设置在了线下,带大家推导了爱因斯坦大名鼎鼎的E=mc²,一整面墙的六块黑板擦了又擦。

虽然张朝阳26年前已经投身了互联网事业,但是物理学博士的DNA那是骨子里带的,整堂课张朝阳一页书都没有看,全程大量使用微积分。

不久前还有很多人来看张朝阳的物理课是纯吃瓜,看看张朝阳究竟在捣鼓什么,现在就是真正的学习了,能记起来三十年前学的东西并且教给别人,大佬就是大佬啊……

从三十多期的物理课可以看出,《张朝阳的物理课》的直播风格独树一帜,一般都是由日常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引入,再以公式推导的方式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现在,《张朝阳的物理课》每周五和周日十二点准时在搜狐视频开讲,已经成了搜狐的“固定节目”。

而每节课张朝阳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地详尽推导出相关的物理公式,把每个公式从头到尾都拆解地十分清晰。节点财经了解到,本周五,张朝阳又要开始讨论“空间站的飞行轨迹,失速后会不会掉下来?”已经有学友开始期待张朝阳的又一次推导了……

在张朝阳的带动下,最近专业知识类的直播开始在直播届发力,也不禁让业界开始讨论,直播的终局会是什么状态?

我们常看的直播分为两个大类,泛知识和泛娱乐;其中泛娱乐这个形态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得很成熟。

例如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填补了人们的碎片化空白。这几个类型的直播,主播都很容易做到高频和重复,歌可以天天唱、舞可以天天跳、游戏可以天天打、东西可以天天卖,时间长了就没有太多新鲜感。

所以平台方只能用眼球经济吸引流量留住用户,而且这种用户也并不忠实于某一个直播平台。意识到碎片化时间都被消磨的人们,总是希望看完了直播后的东西,能有点用,即便这种“有用”可能也仅仅是安慰剂,也是人们期望的。

对于泛知识类直播来说,虽然它起步较晚、内容相对严肃,但是首先能做到的就是填补受众内心的空虚。而且受众对知识的主观消费意识强,更易于流量变现。

某头部平台的市场人士曾披露过一组内部数据,整个泛知识的直播内容消费效率,是整体大盘的2.8倍,也就是说知识类直播的增长范畴还很大。

所以,从长远来看,知识类的价值直播将会逐渐占据主流,纯娱乐性质的直播则会逐渐式微或者趋于理性,所以最终有价值的,还是知识。

/ 02 /

更有权威性,就更有破圈的可能

泛知识不是一个新赛道,之前人们对它有很多吐槽,因为很多伪知识、伪科学的内容都来碰瓷,甚至“摘桃”别人的科普成果。

但早在2018年就有超过1827万人在视频平台进行学习,有的学高数、有的学CPA、还有人学法律,相当于当年高考人数的2倍,直播学习时长达146万小时。我们回想一下没有直播时,考研、考证的时候是不是还得全网找资源?

所以在泛知识类的直播中,未来还有一个趋势,那就是权威性的内容才会更容易被接受、加速破圈,这就要求保障内容标准、制定直播规则等软性制度必须跟上。

搜狐视频就是以硬核知识的形式,陆续邀请学术领域头部播主长期入驻。所谓“硬核知识”是以张朝阳这样的学霸为代表,用直播讲课的方式输出干货。

现在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陈征博士在搜狐视频开讲“奇趣的科学实验”;康奈尔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包坤以在搜狐视频做出了系列节目“包大人玩科学”,教普通人看懂2021年诺贝尔奖;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科普“日全食是怎么产生的”;在北航研究人工智能的秦曾昌教授亲自给大家解密“计算工具的前世今生”……

除了基础的“硬科学”以外,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顾垒在搜狐有了固定的直播栏目《顾有容说植物》;来自农业农村部的食物学家朱大洲为大家献上《朱大洲讲食物》;要是对航空航天着迷的话,曾经担任过我国太空重要发射任务的钱航博士,也在搜狐开了一档《星际奇航》直播,都在持续更新中哦~

一次集齐这么多学术大牛,做专业的知识直播,之前还没有任何平台选择这样去做。主要是从零打造一个知识型IP需要很大成本,假如知名搞笑博主突然开始给你讲科学,你肯定也不会相信他。只有本身专业过硬的人,借助专业平台,才能快速破圈成为一个知识类大IP。

所以这就突显出了平台的适配问题,对于知识类直播来说,平台要有良好的直播生态,适合知识类内容生产。

现在的泛娱乐、短视频平台,也有知识直播,但很多真正想汲取知识的人,会认为不够纯粹。

节点财经曾与一位千万级粉丝的财经大V探讨过直播的平台问题,该大V表示,他在直播时也有许多痛点,让他有时候“很迷”:

“我在泛娱乐平台去直播,到底是让粉丝跟着我买书、买课,还是等直播时的打赏?如果我把直播里的内容用了书里的内容,会不会形成重复消费让粉丝不信任我?平台对我的推荐逻辑,是根据知识内容走,还是根据热门话题走?我要不要直播的时候经常去蹭热点?”

就像知识类书籍都会选择一个专业的出版社一样,未来知识类直播也需要转向专业的平台,探索出既符合社会对知识直播需求的直播赛道,又要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变现模式;并且根据受众反馈,灵活地调整科普的内容,平衡知识类直播的广度和深度。

有数据显示,入局知识直播赛道以来,搜狐视频自2020年至今已开播的知识达人中,全网千万粉丝量级大V占20%。可见搜狐视频也用自己的运营能力和扶持计划,让一大批专业学术人才留在了搜狐提供的土壤里,打通了普通用户与专业大V之间的知识壁垒。

毕竟在学习这件事上,要有种子、有土壤才能让知识直播形成“生物群”,最终才能构建良好的生态。

/ 03 /

知识直播,供需的潜力都未挖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直播内容矩阵将日渐丰富,主播将向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主播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垂直性也不断增强。

但我们从细分领域看,知识类直播这条垂直赛道上,供需双方的潜力都远远未被挖掘。

王新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他的导师和他除了科研理想外,最希望的就是做好知识科普。

王新说:“我的导师曾经在图书时代、网页互联网时代尝试过两次科普推广,都失败了,当年老师只有40多岁,自己也有精力有能力去做、去写。现在老师已经60岁了,带着老花镜看手机还经常会问我们这种直播、视频怎么做;导师的几个师兄弟的实验室,还有专门负责宣传的同学;另外,据我所知,把知识普及出来是许多高校教授的愿望。”

需求方的潜力就更大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有将近4200万人,高中生将近2500万人,这本身就是一大批潜在用户,而且偏硬核的知识直播相对不足,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

另外,近两年经济面临深度转型,大多数行业是存量竞争时代、职场压力加大,成年人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他们甚至对于知识更有付费意愿。

而搜狐所开创的硬核知识类直播先河,就刚好能满足供需双方的呼声。而且据节点财经观察,搜狐直播还贴心的参考了课堂设置,有手写白板和回放功能,方便大家理解,以往这些功能都安装在教育公司的付费体系里。

如果搜狐未来可以打造完全符合上课的课堂环境,那么定制化的小课、付费课等功能也会应运而生,为这些专业学者们提供更多激励。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发展之路都是小范围测试-树立标杆-野蛮生长-规范管理,多年前,搜狐专攻内容成为了一个标杆;现在知识直播探索新领域也必然经历这四个阶段,张朝阳在搜狐的直播课已经是一个标杆;这个标杆的作用,既是带动知识类直播的增长,或许也能复制出2的N次方个“学霸”。

在视频行业将走向直播化时代里,希望搜狐用结构清晰的知识类直播内容、规范管理的知识社区,搭建起良好的直播生态。在搜狐的身后,可是有千万乃至上亿级别的知识类用户,都在期待搜狐持续发力,为知识共享带来新的范式。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