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坚冰,一朝雪融。预告了两个多月后,微信一纸公告,与淘宝之间的高墙正式坍塌。

各方实测印证,在微信的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已经可以直接访问来自淘宝的商品链接,不再需要复制到浏览器后跳转打开;同时,群聊场景中打开第三方链接也在试运行。

这是中国互联网的重要拐点。对于外链管理的松绑,即便只是分阶段、分步骤的放松,也是微信的一大步,更是互联网巨头互联互通的一大步。

喜大普奔是自然的,毕竟,天下苦“复制到浏览器”久矣。当走过了天广地阔的人口红利期,增量空间不再显著,互联网企业的跑马圈地也开始变得深入,彼此试探,不断擦边,井水来犯,河水自不会坐以待毙。

流量和入口的厮杀之下,互相屏蔽开始成为常态,“3Q大战”只是典例之一。你别想入侵我的领地,我也不可能拿到你的流量。封禁外部链接堵住流量入口,就是第一道关卡;断开支付渠道,则是打造闭合生态的不二法门。

从淘宝到支付宝,阿里逐步斩断与微信的联系,腾讯也以迅雷之势反击,跳转页面就这样存在了八年之久。不只是两大巨头,划江而治的套路在互联网企业之间心照不宣。高墙林立之下,倒是方便了巨头们的生态圈,从社交到电商,闭环的构建越来越严丝合缝。

但却苦了用户,一道道跨不过去的鸿沟意味着,心仪的淘宝商品、好笑的抖音链接无法分享给好友,微信没钱了不能用花呗,不管多快的网速,都需要在多个App之间花时间周旋。人均仿佛没学过时间管理的互联网“海王”,使用体验和沉没成本极度不友好。

抱怨声四起,监管层终于看到了积弊已久的“民怨”。互联互通的要求日益紧迫,规则也日益细化,从小程序的试探,到外围App的放开,再到如今核心区域的互联,腾讯、阿里两大门派的隔阂一点点融化。

在打破垄断的互联网新浪潮下,瓦解高墙、回归开放兼容初心是大势所趋。从出发点来看,或许这并非一场完全你情我愿的世纪握手,但打通之后的互利共赢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对于久攻社交不下的淘宝,打入微信无疑能开发更大的私域流量金矿;而对金融科技情有独钟的腾讯,也能收获更多的线上交易数据。在彼此的后花园摘得自己心仪的那一朵,何乐不为。

分阶段的破壁是第一步,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孙悟空的金箍棒虽然“画地为牢”,但也帮唐僧抵挡了外部的牛鬼蛇神。这意味着,开放背后风险暗藏,恶意的违法外链、不安的垃圾骚扰,仍然需要在开的同时也得学会合理地关,保证互联互通的用户体验。

至于不同生态之间的融合,既有者与新来者的利益如何衡,怎么缓冲巨型鲶鱼的冲击,也是双方需要进一步考量的。当然,无论下一步怎么走,新的时代拐点已经到来,新的商业博弈和格局颠覆是板上钉钉。

关键词: 互联互通 第三方 链接 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