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享受丰富多彩的免费文艺活动、惠民演出和电影放映,有文博专家上门免费鉴宝;打开手机,点开“粤读通”小程序,可以轻松借阅全省21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文献;长假出游,还能领取文旅消费惠民补助券……一顿顿惠民“大餐”,让广东百姓的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

文化若甘霖,润物细无声。

自党史学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一件件实事,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丰硕成果,正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物专家和市民面对面交流互动

“这些瓷器是我们村民发现的,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鉴定。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和鉴定专家学知识,这一趟值了!”来自韶关洪山镇的一名村民参加完首场“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后,仍然激动不已。

9月底,作为省文旅厅“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来自省文物鉴定站的5位专家来到韶关,在韶关市博物馆大厅“坐诊”,免费为群众进行文物鉴定。

活动还未开始,市民已经在博物馆外排起长队、等待取号。各式瓷器、书画、钱,保存完好的清代象牙笏板、清代玉镯、民国银耳饰……鉴定现场,不少市民都掏出了珍藏已久的“宝贝”,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互动,聆听专业的文物鉴定知识。

“这枚纪念章是‘标准器’,大家都可以观察学一下。”一位市民带来的上世纪30年代韶关本地关帝楼重修落成纪念章吸引了专家的注意。这枚纪念章正面嵌有蓝色珐琅,背面记载了纪念信息与年份,保存完好,对于民国证章的断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专家表示,韶关关帝楼重修后再遭战火炸毁,如今已不复存在,这件文物因而显得更加珍贵。

看到络绎不绝前来鉴定物品的市民,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赵敏坦言:“民间有这么多人关注文物收藏,当中不乏较为珍贵的文物,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目前大众对文物鉴定的需求与普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

在“南粤鉴真公益行”韶关场活动中,专家共提供陶瓷、书画、玉器、杂项、钱5类鉴定项目,鉴定物品508件,其中文物高达358件。

“‘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的目的在于积极引导百姓合法合理收藏,增强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介绍,未来“南粤鉴真公益行”将成为常态化的活动,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年来,为促进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导民间合法收藏、合理收藏,省文旅厅组织省文物鉴定站等单位积极推进文物免费咨询鉴定工作,较好地遏制假借文物鉴定之名实施诈骗活动的市场乱象,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外,为进一步防止民众上当受骗,省文旅厅还对全省文物拍卖企业、文物商店企业和社会文物市场进行深调研,梳理核实广东省文物拍卖企业相关数据,公开“广东省文物拍卖企业名录”,为民众提供官方指引,力争从源头净化市场环境。

“粤读通”在手 全省借书无忧

“一‘码’在手,可以借遍全省21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在手机上开通并领取“粤读通”电子证照后,常去图书馆的张女士激动地说道。作为“泡馆”爱好者的她,今后凭借一张数字证卡,就可以畅享全省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资源。

2021年,“粤读通”工程被列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当天,“粤读通”正式在“粤省事”台上线,广州、深圳、珠海等首批9个城市10家公共图书馆率先开展“粤读通”试点;9月底,全省21个地市22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均上线“粤读通”项目。

在省立中山图书馆撰写论文的朱同学,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多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常常容易混淆不同图书馆的登录信息、数据资源、借阅情况等。他告诉记者,如今,通过统一的“粤读通码”,各馆借阅书籍的到期时间一目了然,动动手指,还能一键续借。

“上线至今,已经有超6万名读者办理了‘粤读通’证照,享受了更为便捷的文化便民服务。”省立中山图书馆技术部副主任钱海钢介绍,“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充分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粤省事”台、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台优势进行开发,以读者数字证卡的形式呈现和使用,真正实现覆盖全广东省的“一证通”图书馆服务,让群众更放心、更方便。

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通过“粤读通”一体化服务台,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数据共融共通,不仅减少了技术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还为行业协同共享、扩大服务供给提供了用户基础;同时,各馆数字资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为未来全省图书馆资源共建打好基础。

文旅惠民“点燃”长假消费热

“明年我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一套广式龙凤裙褂,风光大嫁!”省文化馆里,一群年轻的女孩子将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市级代表传承人唐志茹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询问起裙褂的穿法。

国庆长假期间,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囍·粤”——节庆“叹”非遗之国庆专题展受到了市民游客的追捧。以钉金绣制作技艺打造的大红婚服、1∶1还原的传统婚房、现场手编花环……一个个精巧的设计,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广东嫁衣的独特美感。

馆方介绍,10月1日至7日,省非遗保护中心每天都有不重样的非遗主题课程在上演:潮州麦秆剪贴画、古法造纸、瑶族刺绣、瑶族银饰制作技艺……各种非遗项目轮番登场,吸引大人和孩子争相报名。活动开放报名的当日,就被市民争抢一空,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要求“候补”。

今年国庆假期,省文旅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聚焦非遗传承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事业振兴等重点,紧贴群众需要,推出惠民便民举措。

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庆假期,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系列活动,民众既可现场参观体验,也可足不出户“云旅游”“云看展”“云赏剧”。10月1日至7日,全省公共图书馆开放146个,到馆134.3万人次,线上服务283.2万人次;文化馆(站)开放1601个,到馆85.4万人次,线上服务760.7万人次;群文活动3943场,总参与人次1647.9万,其中线上1559.6万。

2021广东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第三阶段活动也在国庆期间推出,面向公众发放累计千万元文旅消费惠民补助券。省内重点旅游景区如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国际马戏城等还推出限时门票买一免一活动,“点燃”全省文旅消费热。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七天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4438.6万人次,旅游收入236.8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黄堃媛 黄楚旋 孙羽嘉)

关键词: 广东省 文旅惠民 消费热 文物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