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央企引入社会资本超1100亿元,专家预计国企改革将进入突破阶段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通过转让股权、增资扩股、合资新设、投资并购等方面引入社会资本超1100亿元。”上述数据,来自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年中视频会议。本次会议在总结2020年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部署安排下半年工作任务。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上表示,要千方百计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重大冲击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央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迎难而上,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并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上半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元,同比增长7.2%,仅5月份和6月份,央企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就高达4980亿元,同比增长17.8%;与此同时,为助力湖北重振,6月3日,中央企业和湖北省共签订7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3277亿元;此外,为进一步稳就业,国投、中智公司相继搭建平台开展“国聘行动”“中智招聘季”,提供就业岗位超140万个。整体上看,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招录413.4万人,超过去年全年招录总量。
国资委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4万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个百分点,收入降幅已连续3个月收窄;累计实现净利润4385.5亿元,同比下降3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1.1个百分点,较前5个月收窄12.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正增长。
“总的来看,上半年中央企业和我国经济正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亦明显增多,可以说,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压力。”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中央企业要进一步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并加快结构调整与重组步伐,善于识变求变应变,从被动走向主动,为下一步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条件。
此次会议在部署央企下半年工作时,着重强调了七大着力点:一是突出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咬紧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拓展增长空间;二是突出抓好企业改革落实落地,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重要抓手,切实提升改革综合成效;三是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切实加强协同创新,努力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四是突出抓好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突出主业实业优化升级,积极推动重组整合;五是突出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切实防范化解违规投资经营和管理风险;六是突出抓好企业党的建设;七是突出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及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国企改革将步入加快落地阶段,这也意味着此前国资委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将加快实现。”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预计《方案》会提出较大力度的改革措施,以尽快取得决定性的改革突破。如扩大混改的广度与深度,在中央企业或地方国企的集团层面加快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专业化整合的落地实施,以及进一步推进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虽然《方案》尚未正式落地,但在“未来三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时期”的预期下,今年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均涌现了多个改革“大动作”。仅从近期来看,天津医药集团启动超百亿元集团层面混改项目,山东省一次性公开40个国企混改项目,并宣布其省属4户重要国有骨干企业的重组方案;而在央企层面,中国电建集团于7月17日正式对外公布其所属的十宗混改项目,包括电力、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功能等传统产业项目,也涵盖新能源、生态环境等新兴产业领域。
李锦表示,随着后续《方案》的落地,以及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意见等多项政策的出台,预计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突破新阶段。(本报记者 杜雨萌)
关键词: 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