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买基金的小伙伴都常常会抱怨,说是基金总是涨的特别慢,而跌起来却又很凶残,可谓是“涨时如逆水行舟,跌时如山体滑坡”,从而导致一只基金收益不理想或者出现回撤的时候就焦虑难安,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好好讨论一下此事。

跌快涨慢是真实存在的

没错,大家的这种心理感受并不是幻觉,简单来说,净值为1的基金涨到2,需要上涨100%,而从2再跌回到1只需要下跌50%,所以,相同幅度的涨跌由于基数不同会给净值和收益的绝对值带来大不相同的影响。

另外,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损失带来的痛苦程度是同等收益带来满足感的4倍之多。

所以,客观的数学关系叠加主观不对称的心理感受,导致我们的投资之路很多时候都是不快乐的。想要让基金像体重一样易涨难跌,怕是比较难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净值?

我们首先讨论一种情况——基金本身是经过大家审慎选择的好基金,面对净值的波动我们该怎么办?三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到大家:审视自己、修炼内心、保留仓位。听起来或许很玄幻,但只要经常提醒自己,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还是很实用的。

何为审视自己?

养基就像养娃,经常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但很多时候出问题的或许只是我们那颗急躁的心。

“审视自己”主要是指审视自己的买入原因和对投资结果的预期。我们都知道选基金要选长期业绩稳健的产品,但买入之后却希望它不仅天天涨,还要涨的比别的产品都好,这就像逼着马拉松选手在每个赛程都跑出刘翔百米冲刺的英姿,实在是难为彼此了。所以更多的时候反而是我们需要修正自己不切实际的投资预期。

何为修炼内心?

即使我们投资态度很端正,没想着做基金投机分子,但好端端的收益跌没还是会让我们不可避免地沮丧,这时候,“修心”还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投资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锚定曾经达到过的高点,然后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亏损,那么在回撤的过程中以及之前的收益又回来了的时候就很容易情绪化地卖出。如下图所示,是中欧新蓝筹A去年以来的净值表现,假设投资人从去年年初开始持有,四月下旬因市场表现不佳产品出现回撤的时候是投资者内心最难受的时候,好不容易熬到年中,产品净值回到前期高点,投资者很容易出现失而复得的心理,立马落袋为安,殊不知错过的是下半年更长期的增长。

中欧新蓝筹A去年以来净值走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12/27,中欧基金整理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把股票市场的短期表现比作投票器,而把长期市场比作称重器,这对于基金产品很大程度上也是成立的,只不过企业股价的长期走势反映的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基金的长期业绩不仅受益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增值,还体现了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所以基金净值长期来讲更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称重器。因此,好产品还得坚定持有。

何为保留仓位?

我们都知道投资中“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殊不知基金投资的买入时点也应当适度分散,计划投资一只基金的金额不要急于一把全上,分批陆续买入可以很好地起到分摊成本的作用。

对于一只好基,如果因为市场情绪的波动导致收益跌没,甚至出现回撤,很有可能就是加仓的好时候。比如在去年整体震荡的市场环境中,就有不少小伙伴看准几只基金,逢跌加仓,对收益的增厚也有不错的贡献。

审慎选择基金产品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基于好产品的前提来讨论的,至于怎么选到好产品我们已经在多篇文章中给大家展开讨论了,这里仅从减缓波动的角度讲给大家提供两个参考维度。

多几个维度看业绩

上文我们讲到买“马拉松型”基金和买“百米冲刺型”基金的投资预期应当是有所差别的,如何通过可得信息判断一只产品大概率属于哪种类型,需要用较为丰富的视角去考察历史业绩。

每个年份、每个季度的收益、排名的稳定性,长期的收益情况,和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都是值得关注的,也许大家没有发现,有些长期为投资者创造了稳健收益的基金往往在短期排名中不显山不露水,这也是我们更注重强调业绩与排名的稳定性的原因。

考察基金的回撤

纠正大家一个潜意识里可能存在的误解: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重视控制回撤。乍看很意外,但仔细想回撤控制与否都有其合理性。

回撤控制得好固然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感受,但也有一些基金经理会认为,长期看好的公司,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并应对他们的短期变化,是一件性价比没那么高的事情。

从长期数据来看,即使是业绩相差不大的产品在回撤方面的表现也确实是有差别的,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否要甄别这些差别并且选择让自己的投资感受更好一点,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关键词: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