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19日讯(编辑 田箫) 年关将近,多家互联网大厂近日接连发布了反腐通报。
据微信公众号“阳光腾讯”消息,2022年全年,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共发现并查处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70余起,100余人因触犯“腾讯高压线”被辞退,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与此同时,2022年有多家公司进入了腾讯“永不合作主体清单”。
(相关资料图)
美团发布的2022年生态反腐公告称,2022年美团共查处刑事案件41起,移送司法机关107人,其中涉及内部员工47人,生态合作商等外部人员60人。
腐败问题向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阿喀琉斯之踵”。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 (PRI) 估计,在全球范围内,腐败可能会使经营成本提高 10%,此外,腐败使发展中国家的采购合同成本增加了 25%。除了实打实的经济损失之外,腐败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并被列入ESG评级标准的重点关注项。
多个ESG标准将反腐败列为关键指标
虽在评分细则上各有不同,在国际主流ESG评级体系中,反腐败、反贿赂均是公司治理(G)板块中的重要指标。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是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的最初倡议者之一,其将全球企业十项原则分类为四大议题,反腐败与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共同属于四大议题。
MSCI-ESG评价体系中,“企业行为”指标下设“商业伦理”、“反垄断”等5个次级指标,其中“反腐败”属于“商业伦理”中的重要内容。设立负责监督商业道德和腐败问题的执行机构、披露供应商反腐败&反贿赂政策的覆盖范围、披露员工反腐败培训参与人数或占比等,属于关键绩效指标。
作为全球已运行时间最长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标准之一,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要求企业需要制定商业行为准则,面向员工、供应商、下属企业宣贯公司商业行为准则,面向员工及供应商宣贯公司反腐败政策。
Sustainalytics ESG指数格外提及,企业需要披露关于举报案件的处理措施、披露公司收到举报案件数量、披露公司已审结的贪污诉讼案件数量,并将这三大维度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首个涵盖香港及内地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恒生可持续发展指数,则将其关注的所有反腐议题均列入关键绩效指标范围中,亦强调企业需披露其承包商、供应商参加反腐败培训的人数与小时。
国内企业披露的ESG报告中,京东、比亚迪等企业披露较为详细。报告显示,二者均设立了监察部门,并建立了举报、监督、问责等机制。在路孚特ESG评级数据中,京东在包含反腐败的“企业管理”大项中得分99,接近满分。
反腐败路遥遥,供应链是关键
尽管互联网企业雷厉风行的“反腐风暴”为市场做出了表率,但总体而言,国内企业在反腐议题的披露上并未相当完善。
在德勤中国的一项分析中,其选取了行业领先的50家上市公司,上市地涉及香港联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18日,96%的企业发布了2021财年 (或2020财年)CSR/ESG/可持续发展独立报告,其中90%的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反腐败相关内容,多数企业报告的反腐败内容篇幅在2页以下。82%的企业在报告中已披露反腐败&反贿赂政策,但仅有22%的企业对政策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报告指出,72%的企业已公开披露违规举报热线、意见箱等举报沟通渠道,但多数企业关注举报渠道的“结果性”展示,忽略了 “有效性”认证,仅有12%的企业具有完善的案件受理流程,举报案件管理缺乏系统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反腐措施普遍不足,仅有10%的企业面向供应商开展了反腐败培训。
国际律师事务所霍金路伟上海代表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事务合伙人Calvin Ding曾在采访中表示,企业在和第三方合作的时候,出现ESG方面问题的风险很高,比如供应链厂商为了争取到和大公司的合作,可能进行贿赂从而拿到合作机会。产品检查不合格后,新闻只会报道企业的产品有问题,供应商原材料问题容易被忽视。
《ESG Weekly》:财联社及科创板日报旗下专注ESG领域的领先新媒体平台,包括新闻、数据、资源、服务等,覆盖一、二级市场投资,拥有ESG这些事、ESG测评、ESG产业联盟等栏目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