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中国去年全年出生人口不仅跌破了1000万,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由正转负。这也是61年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特别是2022年,既是人口自然增长放缓的年份,也是疫情对人口增长产生较大影响的年份。因为,如果没有疫情,2022年的人口增长应当不会出现负增长,而是继续维持在增幅下滑的格局。可是,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不仅让结婚率大幅降低,更让生育率出现比较大的下降,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出现了负增长。这也意味着,2022年的人口增长情况,并不具备完全可比性,而需要理性看待、客观对待。

不过,就算疫情对2022年的人口增长有影响,甚至影响较大。但是,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恐婚恐育现象不断加剧,有的甚至结了婚还在想着一个人的生活,想着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怎么安排。这种恐惧心理的存在,对婚育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人口出现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譬如劳动力会陷入更为缺乏现象,学校会出现生源不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养老金收支矛盾,会成为当下中国最为严重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受制于人口增长,受制于“劳动力红利”的逐步消失,受制于新的劳动力很难得到有效弥补。

“劳动力红利”消失,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会因此竞争力降低、品牌影响力减弱。如何确保“劳动者红利”继续存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让所有的城市人都能够加入到创造红利的行列之中,能保持“劳动力红利”的人,可以继续保持,并不要与其他人一样抱团取暖。如果不能确保“劳动力红利”,就必然会使企业的竞争力降低。那么,就必须寻找替代品,能够让中国企业和产品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那么,如何保证实体企业继续稳定发展,并能够控制住“劳动力红利”消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就必须探寻新的“红利”之路。我们的观点是,打造“人才红利”,让“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替代“劳动力红利”,是确保企业竞争力保持的关键。因为,只要具有“人才红利”,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会大大增强。

所以,必须深刻认识“人才红利”的重要,要从高等学校抓起,培养更多能够创造财富、能够积极创新、能够主动创业的人才,从而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顺利转变,避免因为“人口红利”消失而削弱中国企业竞争力。自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将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国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且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各个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不都是培养金融、证券等方面的人才,而必须有效增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企业管理、数字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只要有了人才,就不怕“人才红利”不顺势而来。到时候,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中国居民就会更加扬眉吐气,更加具有自豪感、幸福感。

关键词: 人口增长 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