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明俊
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落下帷幕,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绩单极为亮眼。
(资料图片)
半年报显示,“宁王”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长82.17%,“迪王”比亚迪净利润同比增长206.35%,“锂矿双王”赣锋锂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12.02%,天齐锂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937.16%。除原本大赚特赚的上游公司,中下游公司半年报中几乎都出现了单季度业绩大幅改善的状况。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跨界切入新能源赛道的上市公司,不少项目仍在推进中。项目有明确投产消息的上市公司,股价接连涨停。8月31日晚,传艺科技(002866.SZ)公告,控股孙公司江苏传艺钠电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各生产设备及装置安装调试进展顺利,已具备中试生产条件并即将投产运行。公告还表示,拟于10月27日举办钠离子电池产品发布会。
就钠离子电池相关情况,时代周报记者9月1日致电传艺科技证券事务代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钠离子电池具体细节情况并不掌握,相关信息可查阅近期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9月1日,传艺科技开盘涨停,报29.93元/股。
图片来源:图虫
跨界威力显现
传艺科技跨界的钠离子电池被视为锂电池的替代方向之一。
今年6月23日,传艺科技公告表示,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智纬电子与宁波海盈汇鑫有限合伙企业及自然人杨磊、杨崇义,共同江苏传艺钠电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公告一出,传艺科技股价连飙7个涨停板。同花顺iFind显示,6月23日至9月1日,传艺科技股价从11.97元/股涨至29.93元/股,期间一度冲高至35.16元/股,区间涨幅150%。从消费电子跨界到钠离子电池,传艺科技在8个交易日股价翻倍。
7月4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传艺科技说明跨界投资的可行性。7月9日,传艺科技回复称,可用于钠离子电池项目的自有资金及授信额度合计达11.88亿元。公司股价大涨前,钠离子电池项目核心成员康书文还买入了1万股的公司股票。
当下,新能源赛道的确定性愈发明显,跨界切入锂电赛道成为不少上市公司拓宽业绩第二增长点的选择。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较早跨界切入锂电赛道的上市公司,已有业绩表现在半年报中。
曾聚焦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超频三(300647.SZ)今年2月跨界锂电池正极材料,此后业绩表现大幅度改善。
超频三在今年2月的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关于拟投资建设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生产基地暨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议案》。据议案,超频三将在未来近4年投资50亿元,加码锂电池材料。
今年上半年,超频三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65.60%。公司将经营业绩变动归结为:新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锂电池材料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频三亦在半年报中表示,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逐渐成为公司主要业务。
“在面临传统行业的存量市场竞争激烈和残酷现实下,跨界转移赛道,切入新能源领域,既是企业经营之策,也是大势所趋。”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跨界进入新能源行业实属正常,积极拥抱未来发展趋势才能赢得未来,何况很多传统企业的主业已处‘红海市场’,行业增长乏力、空间也有限。”
跨界存在难度
跨界新能源赛道,也有失败案例。
试图快速转向新能源业务的新力金融(600318.SH)便项目夭折。2021年11月,新力金融公告,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金融业务置出上市公司,购买比克动力75.62%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但今年3月,新力金融因核心交易条款无法达成一致而终止收购比克电池。
宋都股份(600077.SH)今年3月曾计划通过控股子公司宋都锂科与启迪清源形成联合体,参与西藏珠峰(600338.SH)的年产5万吨碳酸锂盐湖提锂项目,并单独为涉及的设备采购垫资16亿元。但在8月,宋都锂科收到西藏珠峰《解约通知函》,西藏珠峰单方面宣布解除合作协议并予以公告。
赛泊资本创始人马赛认为,没有太多产业积累的公司跨界投资难度很高。“新能源项目动辄投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这对跨界者的资金实力也是很大的考验,特别是那些亏损被迫转型的。”马赛说。
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业的宋都股份,业绩并不理想。2022上半年,该公司营收53.83亿元,同比增长80.14%;归母净利润858.78万元,同比下滑92.25%。
也有不少跨界投资的上市公司,业绩未能体现出新业务的贡献。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龙佰集团(002601.SZ)、伟明环保(603568.SH)、川金诺(300505.SZ)、八亿时空(688181.SH)、新洋丰(000902.SZ)、惠云钛业(300891.SZ)、协鑫能科(002015.SZ)等已投资布局新能源赛道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跨界业务并未对公司业绩有明显贡献。
“资本的过度追捧,很容易带来产能过剩。”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谢宗博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的跨界投资,不仅要看它们宣称的投资额和决心,更要看是否具备长期投资能力,是否已储备足够的光伏技术实力,是否能够吸纳足够的人才,公司现有的业务与管理架构,能不能与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业务和管理的协同。
马赛表示,跨界投资主要是受到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上市公司主业不怎么赚钱,甚至亏损,很多很赚钱的公司,还是不会大幅度跨界做新能源产业。“另外,新能源是当下风口,这也是上市公司为何热衷于跨界投资的原因之一。”马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