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后,共享单车也越来越贵了。
(资料图)
近日,#美团单车宣布涨价#的消息更是引发网友们广泛讨论!
共享单车的初衷是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便利送到城市居民脚下;
如今,这一脚越来越贵不说,骑车找半天,还车再找几百米,车子扫一辆破一辆,服务服务跟不上,共享单车还好意思涨价?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部分人ofo的押金都没退回来吧.....
短短数年,几度风雨。共享单车是个有故事的“同学”,经历过大风大浪,也目睹了你来我往。
犹记得,共享单车最火爆的时候,两大巨头摩拜和ofo小黄车瓜分市场。不过后来,ofo小黄车倒下,摩拜也卖身给美团,两者都留下一地鸡毛,ofo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前车之鉴!
如果共享单车价格比公交车甚至打车还贵,那么共享单车存在的意义是健身吧?
共享单车涨价后,你还会骑吗?
壹
近日,话题#美团单车宣布涨价#登上热搜!
8月5日晚间,美团单车宣布,由于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2022年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将进行如下调整:
7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90元。
乍看之下也不算太贵,可你要知道,这三档骑行卡目前价格分别为,10元、25元、60元。
不得不说,天下苦共享单车久矣!
这些年以来,共享单车价越涨越高,优惠却越来越少,以致于共享单车的每一次价格调整,都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比公交还贵,这么热的天我还骑车?人家公交车可是带空调的”、“我还是自己买辆吧”、“再涨就只坐得起公交车了”、“这个月月卡还有十五天到期,入手小电驴势在必行”……很多网友甚至直言共享单车,进入新一轮割韭菜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单车并不是这两年来首个宣布涨价的共享单车平台,早在去年3月,哈啰单车就因为在上海率先涨价被多方讨论。此外,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珠海等多地单次骑行也已涨价。
目前,滴滴青桔7天、30天、90天卡无折扣价分别为10元、25元、75元;哈啰出行的定价较高,三档无折扣价分别为15元、35元、90元。不过,各家基本都提供优惠折扣,例如哈啰出行折后实际价格优惠约一半。
共享单车优惠越来越少,骑行价格一直在攀升。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对比公交出行,骑16分钟共享单车花费2.5元,比2元钱的公交还要贵。
贰
短短数年,几度风雨。共享经济经历了大风大浪,共享市场目睹了你来我往,共享单车也曾是个有故事的“同学”!
2015年起,中国共享经济风起云涌,共享单车数百家企业展开烧钱大战;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经过一轮激烈的价格厮杀,摩拜、ofo双雄称霸,共享单车价格定格到了0.5元/半小时。
而美团单车脱胎于共享单车补贴大战之后。2018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总对价全资收购摩拜,后将摩拜更名美团单车,以美团APP作为唯一入口。
补贴大战结束后,随着后续其他车型的推出,共享单车的价格调整为1元/小时;2019年,国内共享单车昔日两大巨头,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ofo则遭遇资金危机,共享单车市场惨烈洗牌。
洗牌之后,共享单车市场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共享单车的价格却一直在上涨:
各家品牌先是调涨了一波价格,由原来的1元骑行起步价,相继进入1.5元/半小时的骑行时代。如今从市场平均水平看,一小时收费4.5元已成普遍现象。
对于此次涨价原因,美团单车在公告中提到为“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而此前哈啰单车的涨价原因则为“运维人力投入和产品折旧成本增长”。
这也就意味着,经过早期的烧钱抢市场阶段后,共享单车如今进入理性竞争阶段,而随着上游成本和运维成本的提高,涨价就成了高悬共享单车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叁
流量获客,不计成本,共享单车也是细分业态里的一面镜子。
互联网巨头进入,开启烧钱推广模式,一种应用或者一种服务才能真正进入普通大众视野。
单车是随处可见的影子。中国的不少公司,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未上市的初创公司,经常试图超越对手,为追求市场主导和产业领导地位,牺牲短期利润以获得用户流量。
可成也烧钱,败也烧钱,已经败退的前车打不起消耗战,更意味着单车经济这块蛋糕,即便是拥有较大体量的互联网巨头,也无法仅凭砸下巨资而奠定胜局。
现存的共享三巨头靠的就是雄厚的资金链支撑,退押金事件更是直接暴露共享单车的运营弊端。
在发展初期,维系大多共享单车企业命脉的,一方面是融资资本不断投入,让企业有钱“烧”。另一方面就是企业依靠押金模式形成了资金池。而随着共享单车企业相继进入免押骑行时代,后者几乎已经退场。
看看如今“三足鼎立”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背后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做“靠山”。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哈啰出行大股东为蚂蚁集团子公司,青桔单车由四轮出行巨头滴滴推出。
对于互联网巨头,共享单车业务更大的意义在于引流,而不是作为重要营收来源。不过,赚取收益“回血”,始终是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目标。整体来看,涨价是无法回避的趋势。
肆
共享单车,是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因此也衍生了不少问题,背后的经营之困,更是绕不开的梦魇。
哈啰出行曾在招股书中披露财务数据,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4亿元、11.34亿元。而共享两轮车业务是哈啰出行的主要营收来源;摩拜单车2018年至2020年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滴滴2021年财报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
主营政府端有桩公共自行车业务的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0.04%;归母净利润为4384.4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1.13%,俨然是其2017年上市以来业绩最差的一年。今年一季度,永安行业绩继续下滑,营业收入为1.7亿元,同比下降15.88%;归母净利润1237万元,同比下降57.33%。
和网约车、共享充电宝涨价逻辑类似,任何一个行业经过了教育用户阶段后都会迎来一个理性的阶段,这样这个商业轨道才能盈利,任何一个新经济模式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涨价也就成了企业盈利的一个最直接的手段。
实际上,随着教育用户和“烧钱抢市场”阶段的结束,“共享系品牌”涨价早已成为这两年的热门话题。
以共享充电宝为例,大部分充电宝最初收费标准是1元1小时,后来一路涨价至4元1小时。另外,共享充电宝的24小时封顶价也从早先的20元上涨到了40元,一度被网友吐槽为“割韭菜”。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正在从自行车制造企业向下游传导,共享单车首当其冲。
成本越高,利润越低,舍弃了“押金”收入这块大蛋糕,再叠加本次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变化,涨价或许是共享单车们“不得不”的选择;
如何在早年烧钱、低价揽客带来的消费惯性之下,平衡合理运营价格与市场反馈,也许将成为共享单车长期面临的难题。
你有多久没骑共享单车了呢?
参考资料:
《突然宣布涨价!很多人都在用》,中国基金报
《美团单车宣布:骑行卡涨价!》,每日经济新闻
《共享单车又涨价了?美团宣布骑行卡涨价,最高涨幅50%》,e公司
《美团单车宣布涨价背后: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企业冰火两重天》,成都商报
《共享单车又涨价?美团单车畅骑卡最高涨30元,网友直言:再涨只能坐公交》,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