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必跌重!
(相关资料图)
中国的房地产公司,在几年前都混的风生水起,头部房企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近几年国家对于房地产政策越收越紧,房地产不再是高光行业,各大房企深陷泥潭,很难全身而退,一些小的房地产公司更是面临着洗牌的风险。
“地王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在行业大环境收紧的情况之下,各大房企接连暴雷后,融信这个“地王”制造者正跌落神坛,泯然众人。
近来,融信更是负面信息不断,债务违约、资金危机……
壹
又一家千亿房企官宣爆雷!
曾经豪掷百亿拿地,如今1.88亿都还不起。曾经风光无限,独占鳌头,当下却令投资者在风中凌乱。
融信创始人欧宗洪是千亿房企掌舵者,是斜刺里杀出的地产黑马,同时也是中国单价“地王”制造者。如今,却成为房企“暴雷”名单中的一员。
7月10日晚,融信中国披露了一则内幕消息,其公司有两笔美元债到期,未能支付有关款项,官宣爆雷。
具体来看,一笔是2023年6月到期的8.1%优先票据,今年6月9日应到期兑付1279.8万美元利息,企业未能在30天宽限期内支付;另一笔票据是2023年12月到期的7.35%优先票据,今年6月15日应到期兑付利息金额为1506.75万美元,同样未能于30天宽限期支付该利息。
融信中国表示,虽然公司已尽最大努力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但由于该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集团的经营及资金状况已受到明显影响、未来偿债能力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融信中国不久前宣布了两笔债券进行展期。
7月4日,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经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19融信01”及“19融信02”将进行展期,计划在回售日先支付两只债券的利息,在之后的第9、10、11个月支付本金的5%,并在第12个月支付剩余85%。
据悉,自6月中旬以来,融信一直在寻求债券持有人的支持,希望大额持有人,包括一家中国四大银行和两家国有信托公司,仅回售手上持有的15%的债券,以避免因为资金有缺口对这两只债券做正式展期。然而,大多数持有人最后还是决定行使回售权。
融信这一展期行为是“艰难而正确的决定”,在行业流动性持续紧绷的情况下,在到期债务处理和稳定经营中间,房企必须找到平衡,才有机会走出冬天。
贰
最近几年,房企爆雷并非稀奇事儿,但融信中国的违约还是多少有些意外。
按理说,融信中国的偿债高峰期在2023年,而且2021年报中,曾明确表示:“截至二零二二年二月底,本集团已偿还于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全部优先票据”,如今违约的两笔优先票据是怎么回事儿?
据其5月30日发布的2021年年报,2021年,该公司全年合约销售额约为1555.2亿元,同比微涨0.22%;归母净利润约为12.95亿元,同比下跌46.66%;毛利率10.90%,同比下跌0.91%;资产负债率约为78.70%。
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融信中国今年合约销售出现明显下滑。
该公司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合约销售金额约38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53%。6月单月其合约销售额约为91.02亿元,同比下降38.7%(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中指研究院房企销售业绩统计数据显示,融信集团1-7月销售额479.1亿元,当月排第23名,同比减少51.5%。
美元债利息支付逾期之前,融信曾于上半年通过转让资产加快资金回笼。
今年1月,融信中国退出杭州雅望居所属项目公司,此前,其持有该项目公司50%股权。一个月后,融信中国又将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宁波海亮房地产55%股权,出售给浙江贝泽集团,代价4.21亿元,这两项资产出售所得款项,均用于归还银行借款。
尽管此前没直接躺平,还继续很拼的还债,但融信还是债务违约了……
而且早在美元债违约之前,融信中国便已经出现多笔境内公司债违约,合计本金超过20亿元。同时公司存在多笔商票逾期。
截至2022年6月30日,融信中国共有5笔商票出现在了上海票交所持续逾期名单中,金额从几十万等近千万不等。
叁
据融信中国公告称,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公司已累计净偿付公开债券及各类有息债务及相关利息近300亿元人民币。
目前,融信中国存续美元债6笔,总金额22.4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50亿元。三个月之后融信将有一笔6.88亿美元的债券本金到期,兑付无疑将是更大的考验。
毫无疑问,融信老板欧宗洪,将面临一道大坎!
融信迅速崛起和赫然坠落,因“地王”起,也因“地王”衰。这位莆田商人,在房地产浪潮的沉浮起落中,谱写出一部“地王血泪史”。
据融信集团官网介绍,该公司于2003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公开资料显示,融信集团于2003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2016年1月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注册资本为40.25亿元,由福州羿恒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欧宗洪通过欧氏家族信托间接持有公司 66.69%股份,对公司进行实际控制。
作为闽系房企的佼佼者,融信在2015年-2017年疯狂拿地,被业内戏称为“地王收割机”。
伴随着疯狂拿地,其销售额也迅速攀升,从2015年的100亿出头跃升到了2018年的1218亿,成为新晋“千亿黑马”。
然而近年来,融信中国“地王后遗症”显现,高价拿地、高负债的风险开始释放,超高土储成本大幅压减了项目的利润空间。
克而瑞统计的2021年房企销售额排名中,融信权益销售额占比仅64.7%。
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千亿房企融信如今已是四面楚歌,资金危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影响到多地楼盘。
通过融信中国的经营性债务规模及可变现资产,发现其2021年末时点的资金缺口约达577亿元,年内或许需要达到40%以上去化才可较好处置债务危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半年,融信资金链承受重压!
地产业日子不好过,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谁又能知道何时迎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随着调控政策的旷日持久,从前几年以每年倒下几百家中小房企的速度开始,到去年逐渐波及恒大、阳光城、蓝光、奥园等头部房企,行业无疑已经进入了凛冬。
一直以来,因交房质量导致的种种问题,使得开发商时常被卷入信任危机的漩涡中,而今,接二连三的开发商暴雷乃至牵连不断的项目停工问题,更是在不断挑战广大购房者的底线。
好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各地楼市利好信息频出,旨在帮助曾经狂飙猛进的房企们摆脱困境,还给购房者一个满意、安心的家,但期房能否顺利交付,开发商又能否“活下去”,关键仍旧在于房企自身;
现在任何一家房企都不应该对自己的融资能力过于乐观。“断臂求生,认真履行契约精神”,实打实的销售回款以及处理手上的优质资产获得资金的回笼,才是渡过目前行业严冬的最好方式。
那么,在近期房地产市场陆续惊雷的大背景下,你觉得曾经的千亿房企融信能扛得住吗?
参考资料:
《一代地王,爬进ICU》,市值观察
《瞬间暴跌31%!千亿地产巨头融信中国出大事》,中国基金报
《债务逾期销售下滑融信陷危机 青岛项目曾遭投诉》,中国房地产报
《官宣爆雷!融信中国深陷债务危机,太原工地停工多时!》,乐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