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讯,近日,“中科国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而在三个月前,这家围绕生物基化合物做研发的新材料公司,才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3月2日,有接近过该笔融资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作为热门项目,前后有30多家机构接触。”最终,在这一次天使+轮中,只有三家机构上车。

30多家机构抢着投

成立于2021年7月的中科国生,是一家从事于呋喃类生物基材料设计和开发的科技企业。

自2021年11月开启天使轮融资以来,就有30多机构围猎。上述接近该项目的投资人表示,在早期投资中,对于比较好的项目,20-30家VC抢着投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信息显示,这家企业的天使轮融资共有两次,一次在2021年11月,开启天使轮融资;另一次就是2月28日的天使+轮融资。

在投资机构上,《科创板日报》记者也看到,上车的VC都是业内大咖。

在天使轮融资中,经纬创投和五源资本浮出水面,共同领投该项目,雅亿资本跟投。天使+轮中,领投方为君盛投资,君联资本和碧桂园创投成功卡位。

“从经纬创投到五源资本,从君联资本再到碧桂园创投,都是VC圈中的活跃头部机构。”上述投资人称。

记者留意到,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上,碧桂园创投这个新面孔也已在细分领域投出不少知名项目。

比如在新能源方向的储能器件上,投出知名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建材方向与保利资本联合投资万华禾香;新材料领域中,投出了石墨烯企业墨睿科技;同时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基材料等领域,也投了蓝晶微生物等黑马项目。

此次中科国生的天使+轮融资中的领投方是君盛投资。该位投资人称,“这也是一家很老牌的机构。”

查询发现,君盛投资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第一只契约型PE基金合同条款主导设计,并付诸实施的创新者。在过往投资中,主导多个IPO项目。为顺应市场的变化,近年来,君盛投资也将业务从PE延展至VC。

总之,能够成功投进,代表了企业对于VC的认可。“接受投资是双方协商的事儿。一方面,VC看好这家企业发展的前景,愿意给钱;另一方面,企业也对VC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予以认可。”

生物基材料为何颇受资本欢迎?

当然,在该位投资人看来,3个月两轮融资,背后也有赛道火爆的原因。

从大方向来说,碳中和是过去一两年投资的重点之一。记者留意到,投资机构在该领域的挖掘,不仅关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这些具有能源替代属性的赛道,新材料成为不可忽视的另一大重点。

在新材料领域中,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合成学颇受资本欢迎。作为头部资本,高瓴就连续出手生物合成学公司。

融资数据显示,引航生物、昌进生物、西湖欧米、士泽生物、和度生物、蓝晶微生物等均是高瓴布局的企业。其中蓝晶微生物也是前段时间的合成生物学明星企业,峰瑞资本、碧桂园创投等均有参与。

此次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的中科国生,则属于前者,生物基材料。

与生物合成学一样,生物基材料也是通过控制碳排放,成为石化能源的替代品,进而助力碳中和。

在众多新材料公司的研究方向中,5-羟甲基糠醛(HMF)衍生项目,始终吸引着市场的目光。早在2010年,HMF就被美国能源部认定为,十大最具价值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之一。

中科国生的生物基材料,也是围绕多条HMF衍生产品展开。截至目前,研发了功能性聚酯PEF等终端产品,主要用于替代现有的PET聚酯。

记者发现,作为新材料之一的PET聚酯,其特点是质轻、透明度高,但气体阻隔性不够。而功能性聚酯PEF,具有更强阻隔性。在一些场景下,能形成耐热、透明、轻便、气体阻隔性好的塑料。

云岫资本新材料专家吴艳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制造业中,所有的底层都是材料和设备,但设备的底层也是材料。

“在以前,中国是在材料加工和成型方面做得比较多,没有触及上游的核心原材料,但现在中国要发力硬科技,实现碳中和,材料就必须突破。”

逐鹿资本合伙人刘子健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驱动之下,国内资本市场对ESG投资有着相当程度的需求,与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等相关的领域,必将迎来可观的融资需求与投资机会。

相较于30多家机构追逐的生物基材料公司,刘子健看中的是一家微水流发电企业,它的特点是,不用布线,可以发电,很低的成本。另一家是物理发泡材料研发公司。

“在环保领域,2016年、2017年,其实看了很多技术企业,但ESG进入中国之后,开始更大范围的接触。”刘子健认为,在寻找碳中和的项目中,新材料的稀缺性、代替性、边际成本的扩张以及商业落定,都成为考量的标准之一。

关键词: 多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