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缠身的融信正在努力打一个“翻身仗”。

2月25日午间,融信向外界透漏,公司已向境外账户汇出资金,用于偿还存续的于2022年3月1日到期的10.5%优先票据。

受兄弟公司正荣股价闪崩、寻求债务展期等负面事件影响,融信的资金安全也一度受到外界质疑。某种程度上,该笔美元债的偿还进度成了检验公司安全与否的“试金石”。

动作频频

2月11日,正荣股价午间开盘后遭遇跳水式下跌,期间跌幅一度超80%。同日,融信3月到期的美元债亦创下了自2019年发行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彼时,市场有消息称,暴跌或是由于市场传言该公司正在与券商商谈该笔美元债的展期事宜。

随后,融信方面辟谣,表示公司不存在违约或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况,偿债能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未来将尽力保证存续公司债券能够按时、足额偿付本息。

寥寥数语,对市场的安抚作用有限。此后数日,该笔债券价格仍持续走低。

2月15日,市场再度传来声音,称融信已聘请国泰君安、年利达律所进场帮助解决境外债券问题,三方已组建项目组着手开展多只债券的一揽子重组计划。其中,对于3月1日到期的美元债,该公司倾向于开展交换要约。

对于这一言论,融信没有正面回应,但三日后,关于注销该笔美元债的消息接连传来。该公司分别于2月20日、2月22日、2月24日披露了关于回购注销该笔美元债的信息,三次合计回购约1.94亿美元,占票据发行本金总额的38.78%。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该笔美元债发行于2019年,合计本金5亿美元,是融信目前存续美元债中息票率最高的一笔。

或是考虑到利息太高,发行后的第二年,即2020年,融信就开始对该笔美元债进行回购,2020年至2021年期间共回购了五笔,只是回购量皆不算大。

此次赶在流言四起、价格探底时大量回购,除了想向市场传递信心外,另一层考虑或是为了节省成本,但不论怎样,多次回购后,这笔美元债的未偿还余额减少至2.63亿美元左右,而这部分余额也于近期得到兑付。

2月25日,融信称已汇出资金至境外还款账户,用于偿还于2022年3月1日到期的优先票据2.63亿美元及已累计未支付利息金额2396.57万美元,合计约2.87亿美元。至此,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美元债已经全部清偿。

集体“亮家底”

打响美元债回购战的不止是融信。

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融资渠道收紧,销售端承压,部分开发商陷入流动性危机,行业信心极其脆弱,甚至有些较为稳健的企业也遭遇了一通“误杀”。

为提振市场,包括中梁、融创、金科、建业等多家房企掀起美元债回购潮,试图向外界传递资金面健康的信号。

而除了这种方式外,利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主动披露企业经营状况,将自身债务情况放在“阳光下”,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认知,亦便于向市场传递信心。

2月24日,龙湖集团、保利发展、新城控股、新希望地产、旭辉集团、华发股份、金地集团、中国金茂等多家企业主动公开企业经营状况,主要内容包括销售情况、融资情况、战略发展等。

整体看来,各家开发商都将促销售、拉回款、保兑付纳入了公司的战略规划之中,甚至有企业直言将坚持利润与规模平衡发展。

譬如金地集团,截至2021年6月末,该公司存有短期借款金额40.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44.87亿元,算上其他应付款(付息项)及其他流动负债,公司短期有息负责合计394.44亿元。

2021年内,金地集团共完成两期公司债券的发行,累计发行规模49.95亿元,各期债券全部按时兑付兑息。其直言,未来公司将坚持利润与规模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努力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

华发股份亦称,将控制负债合理规模,推动销售与回款,寻求良性发展空间。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在交易所市场存续境内公司债及资产支持证券(合并口径)余额173.64亿元(不含次级债券)。其中有7.8亿元将在3个月内到期,一年内到期的规模为15.99亿元,“公司将全力做好自有资金筹措、借新还旧、精准兑付等举措,按时全额偿还公开市场债券信息”。

新希望地产亦交代了其负债情况。截至2022年1月31日,其存续境内公司债及资产支持证券余额61.95亿元,未发行境外债务。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规模为108.66亿元,公司债与资产支持证券规模为15.24亿元,“公司有息负债均按时还本付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