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给我自由”这句slogan相信是不少健身达人都已经非常熟悉的话语了,作为著名的健身APP KEEP的开机话语,这句话曾经影响着多少人的健身之路,大家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不断坚持自己的健身之路,然而就是提供这个服务的健身应用KEEP终于又要上市了,这次回归港股上市,KEEP能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吗?KEEP的上市之路我们又该怎么看?

一、KEEP正式冲刺港股上市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新京报记者获悉,国内最大的创新型线上健身平台Keep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

根据招股书披露,Keep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消费品,会员与付费课程以及广告和其他收入。数据显示,2021年截至9月30日的前9个月Keep实现收入1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3%。2020年Keep实现总收入11.1亿元,较2019年的6.63亿元增长66.9%。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从2019年的3.66亿元缩小至2020年的1.06亿元。由于对长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增强,公司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增加了广告和品牌推广投入,因此,2021年前三季度,录得经调整亏损净额6.96亿元,据上游新闻测算,这相当于去年每天要亏损255万元人民币。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Keep平台上的录制健身课程超过10000个,直播课程超13000个。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累计单车销售的商品交易总量计,Keep智能单车的销量排名中国第一。

而根据钛媒体的报道,招股书显示,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KEEP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3亿元、11.07亿元及11.59亿元;同期录得毛利分别为人民币2.73亿元、4.99亿元及4.94亿元。

2020年5月,Keep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仅仅半年之后,又收获3.6亿美元F轮融资。据钛媒体App统计,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Keep共完成八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6.3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70万及3440万。2021年三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MAU)达到4175万。

据和讯网的报道keep表示,keep而年轻且高度活跃,他们中约有74.1%的人年龄在30岁或以下。Keeper积极参与我们的社区活动,分享训练成果,并激励其他人擦于其中。2021年,Keep社区的互动总数达到17亿次。Keep相信,围绕健身建立社区是对核心健身体验的有力补充,使其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更强烈的竞技感及更紧密的相互联系。

持股方面,招股书透露,IPO前,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持股18.61%,联合创始人彭唯持股2.26%,临河创始人刘冬持股1.18%,联合创始人文春鹏持股1.16%,GGV纪源资本持股16.14%,软银持股10.39%,其他投资者持股50.25%。

说实在,说起Keep对于大部分熟悉我们的朋友来说都不会陌生,自从2020年疫情之后,在线健身就已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也曾经多篇文章跟踪研究过Keep的上市之路,2021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曾经跟踪过Keep冲刺美股上市,在去年下半年也曾经传出过Keep要回顾港股,如今消息已经实锤了,我们到底该怎么看Keep的上市之路呢?

二、Keep回港股能实现自己的自由吗?

之前我们在分析Keep上市的时候曾经专门讨论过,Keep其实是有些着急的,毕竟始终在亏损,后面又面临着美股上市不成转战港股,这次终于要回港股了,Keep的发展还有未来吗?回港股上市,Keep能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吗?

首先,Keep所在的赛道相当不错,健身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信仰”。相信有不少人都曾经和我们一样对于健身是一个懵懂甚至无知的状态,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在意自己的身材和身体健康,健身已经成为了当代都市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1年中国的健身人群为3.0亿,预期到2026年将达到4.2亿。2021年,中国的线上健身人群渗透率达到45.5%,美国为67.9%。同时,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的人均年支出为人民币2596元,远低于美国的人民币14268元,显示出增长潜力,从这个赛道来说,Keep无疑在一个具有极大市场发展潜质的快车道上,这是Keep非常不容易的地方。

与此同时,对于大部分的当代年轻人来说,虽然健身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普及,特别是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加班已经成为了一种别无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非常繁忙。而Keep的出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就扮演着这种角色,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健身房、拥有健身私教的情况下,跟着Keep练几乎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这是为什么Keep可以走红的原因。

其次,Keep的亏损是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亏损上。我们看到当Keep宣布港股上市的时候,大多数媒体都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目光投射到了Keep的亏损之上,诚然之前Keep冲刺美股的时候我们就说过Keep的亏损问题,但是实际上Keep的亏损是问题却不是核心问题,相信熟悉我们的逻辑分析框架的朋友都知道,对于我们的分析来说,科技类公司特别是刚上市或者准上市的科技类公司,亏损其实是一种常态,大部分的科技股企业上市之初也都是一种亏损不赚钱的状态,所以Keep其实也不例外,其亏损是符合大部分科技股公司的逻辑的,虽然需要关注,却也没必要过度关注。

然而,对于Keep来说,最需要关注的不是Keep的亏损却是Keep的商业模式,Keep当前的主要商业模式或者说盈利模式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广告、会员付费和Keep产品。广告是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盈利的核心来源,毕竟当前有流量就会有生意,自然也就会有广告,这对于Keep这样的公司来说也是概莫能外的,广告生意是不错的生意,但是这个生意的瓶颈却也非常显著,毕竟从当前的市场来说,Keep作为一款健身类应用,下载他的用户往往是为了运动,从某种意义上Keep就是一种工具性的应用,作为工具性应用来说,Keep有用户却有场景限制,这实际上直接导致了Keep本身的优势不显。

再说付费会员,付费会员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但是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悖论,很多人愿意给私教花上几千上万却往往不愿意花几百块钱冲一个会员或者买个几十块钱的课程,虽然随着应用的发展,用户的付费意愿会上升,但是很多人用Keep就是冲着一个便宜或者免费的健身课程去的,想要大家给用户付费多花钱,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最后说Keep的硬件产品,这个产品类的业务的确利润可观,但是健身器械是大部分的手机巨头的专属市场,小米、华为在这个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再加上和原生的手机系统相匹配,Keep能否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也是一个未知数。而其他设备也都是初创阶段,Keep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

第三,Keep的未来到底该怎么看?对于Keep来说,上市对于其是一个必须的选择,无论是多轮融资之后投资人的退出机制,还是其发展壮大所必须的资金支持,上市都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然而问题是港股上市其实并不困难,毕竟相比于国内的上市条件,注册制下的港股上市是相对容易的,所以Keep的上市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问题是Keep的模式到底能不能被市场所认同,当前作为Keep最大的参照系,美国的健身公司被称为“健身界奈飞”的明星公司Peloton当前也是各种麻烦不断,虽然其最新业绩超过预期,却始终业绩不佳、股价大跌、裁员、高层辞职、卖身传闻不断的困境之中,可见资本市场对于健身类APP的一种态度,Keep面临的问题其实也相当类似。

在当前整个健身市场都处于竞争红海的过程之中,Keep的护城河到底有多硬,这可能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