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涂梦莹
上映20多天,春节档最大赢家《长津湖之水门桥》(下称《水门桥》)仍有20%左右的排片,截至2月23日,总票房突破37亿元。与前作《长津湖》57.75亿元相加,该系列作品票房已接近百亿元。
百亿票房背后,多双眼睛正盯着这块“肥肉”。
“热门电影稳赚不赔”、“30万就能参与上亿制作”、“投100万最少赚400 万”,今年1月,《水门桥》上映前夕,多名宣称自己为影视制作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能够出售《水门桥》电影份额。当时,上述人士预测《水门桥》会有60亿~70亿元票房,并称投资回报可以达到2.5~4倍,后续分红收益将一次性到账。
“保底收益,票房不达标也能拿回本金和分红。”更有公司抛出稳赚不赔的方案。
稳赚不赔为何急着出手?背后打的都是什么算盘?从已有的信息来看,兜售影片份额大部分情况下是以电影投资为名的骗局。2021年12月,中央广电总台记者曾报道此类电影投资骗局,与此同时,目前已有部分出品方出面“打假”。
比如,《唐人街探案3》《送你一朵小红花》《战疫英雄》等热门院线电影,都曾公开发出声明澄清影片份额被兜售的问题。
2020年11月,《送你一朵小红花》出品方称,发现有公司及个人冒用该影片出品方的名义对外发布虚假信息,与第三方进行洽谈转让该影片投资份额等行为。
2021年11月,水门桥主要出品方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纳影业”)发布声明函表示,任何第三方开展有关《水门桥》融资行为与博纳影业无关,称“并未授权给任何第三方开展有关《水门桥》的融资行为。”
成套话术利诱
“《水门桥》的份额,你要投多少就有多少。”虎年春节前夕,宣称自己是某家影视公司的项目经理张成飞(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水门桥》《奇迹·笨小孩》都是易烊千玺演的,投资差不了。“易烊千玺就是流量密码。”张成飞说道。
在张成飞提供的《水门桥》预测收益表中,匹配对应的票房,购买不同电影份额均有清晰的预测收益:最低认购30万元便能获得0.05%份额,最高认购300万元可以获得0.5%份额,若达到18亿元票房,将分别得到34.2万元、342万元的分红。
(上述人士提供的收益表)
“去年投《长津湖》的客户,已经拿到了4倍多的收益,我们公司也赚了不少。”张成飞透露,投资人可以获得的票房利润,为总票房收入乘以38%再乘以投资占比。
多名自称能够转售电影份额的人士均表示,自己做过很多知名院线电影投资项目,比如《长津湖》《你好,李焕英》以及《唐人街探案》《战狼》系列影片。
这些影视机构还会主动提供影片的配套宣传资料,用来“验证”自身资质。在这些企宣PPT中,不仅有公司背景、组织架构介绍,还有以往参与热门影片展示资料,甚至对电影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预判。
资料显示,《水门桥》由博纳影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影业”)等7家企业为主要出品方。此外,还有15家联合出品方,1家发行及6家联合发行方。
一影业机构人员陈玉洋(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自己所在公司与博纳影业有合作,因制作资金紧张,有意出售《水门桥》1%的份额,目前还剩48万元额度,即0.08%左右份额。在沟通过程中,他不断发来电影项目简介、备案材料及发行、制作公司等背景资料,甚至还有热门电影的投资收益截图。
在这些投资收益截图中,热门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八佰》均是该公司经手过的优质投资项目。其中,备注《我和我的家乡》的票房转账收益共计两笔,累计约37万元;《八佰》的转账收益高达129万元。
“这足以证明实力和优势了吧?”发完截图后,陈玉洋说道。
稳赚不赔的买卖?
用“成功案例”证明实力后,这些影视机构的最后一步是签合同。
多位宣称可以转售电影份额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购买《水门桥》电影份额需要提前签署名为“份额转售”或“联合投资”的合同,待电影上映后便能获得分红收益。
在某人士提供的“份额转售”合同中,《水门桥》项目的制作总成本是6亿元,包含版权购买费用、电影配额指标费以及电影拍摄制作费。该份合同不仅明确后续的收益分配与支付、保密条款,还提示违约责任与风险揭示。
(上述人士提供的联合投资合同)
不过,在时代周报记者提出想查看转售份额的影视公司与出品方的合作协议时,即“底层协议”,上述人士表示无法在当时提供,并松口自身是第三方公司。
“我们与出品方直接签署投资份额协议,需要签合同并支付定金后才能视频连线查看,你也可以前往公司考察并现场签订合约。”上述人士说道。
“《水门桥》6个亿的成本,后续只要保证18亿元的票房,就能够回本,你投30万元能赚90万~100万元。如果票房没有达到18亿元,我们依然给你按照18亿元的票房分红,能够保底。”或许是看时代周报记者迟迟没有行动,为尽快打消疑惑,有影视机构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承诺兜底,并称为表示诚意,还可以额外赠送《奇迹·笨小孩》3万元的份额。
不过,专业法律人士否定了所谓的“保本”合同。“从目前的合同看来,里面有多处明确提示,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不存在保本约定。即使对接人员口头或在微信中作出再多保本的承诺,诉讼中法院也不会支持。”针对影视机构提供的合同,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凌云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周期长、隐蔽性强
“虽然电影投资逐渐成为常见的投资方式,但多数人对影视行业投资制作等系列环节并不熟悉。意图牟利的影视机构利用行业壁垒设计投资陷阱,可以做到以假乱真。”2月20日,一名资深电影制片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上述制片人表示,利用电影份额行骗的影视机构,多数称是出品方授权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受委托转售投资份额。“他们有成套的诈骗流程,除了利用公开备案的真实影片伪造大量虚假资料,还将公司开设在高端写字楼,更安排稍微懂行业的工作人员,用专业话术伪装‘专业’。”
普通投资者几乎无法辨认真伪。“如果是纯粹的投资骗局,对方提供的所有材料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证明等都存在造假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书面审查的方式证明真伪。”李凌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这些机构的手段还在不断升级。
“早期,还存在利用虚假项目进行的投资骗局,但如今情况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参与过影片投资人士张磊(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影视机构可能是真的有份额,但是卖出超过本身的份额。这种超募,也是违法的,真正的出品方并不承认,但普通投资者更难分辨。”
2020年9月,上海市侦破首起影视投资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4500万元。据媒体报道,该案影视公司与某电影出品方签订协议,出资购得某电影18%份额的票房收益权和署名权。后续,通过虚增电影制作成本、夸大票房预期收益,大肆招募投资人。
据张磊透露,除了利用真实份额进行超募,还有很多影视机构以“影视众筹”的套路,利用线上平台或网站,进行影片份额的售卖。
张磊直言,个人投资者参与热门影片投资的机率并不高,一般院线电影的参投机会更多是在项目没有面世之前。“像《水门桥》这样热门的电影项目十分抢手,何况已经有第一部影片的票房保证,个人投资者基本没有机会参与。”
除此之外,电影收益回报的时间并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这类骗局的周期更长、隐蔽性更强。
多位影视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部上映的院线影片,基于片方票房的高低,收益时间会有差异,但多数是在3~6个月。如果是较为热门的影片,票房较高,会延长至一年甚至更久。
个人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收益时间就更长了。“先是扣税,再分到影院、出品片方及发行公司等,最后才会是个人投资者。”张磊说道。
“个人投资者在对外投资时,应有基本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显然,电影投资存在较高风险以及相对的专业性。”李凌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正确的方式是直接对接出品方公司,与出品方签订正式的投资协议,投资款也应支付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在保证投资安全的情况下,再去追求高回报。
“除此之外,投资协议应经过专业人士审核,确保投资协议签署双方的权利义务相对平等,协议具有可实施性,也利于投资人后期行权或维权,避免投资后投资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全是不利于投资人的条款。”李凌云说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