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长沙,记者黄路)讯,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这个规划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官方发布,这应该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可能是流出版,按照流程先从中央到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先流出来了,按理说还没有正式发布。基本上可能也就这些内容了,应该后续也不会再变”,中国能源研究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该人士认为,印发方案对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新型储能需要去推的几个方向,唯一一个量化的指标就是降成本,这是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前提。另外,方案对于产业规模目标没有提及,更多强调的都是一些关于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方案相对更加务实。去年市场储能增量是非常大的,今年增速取决于各地方配置储能比例的推进力度。

有券商机构分析称,从2021年年底开始,在省级层面陆续发布了关于储能商业模式的文件,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政策端有望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 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的储能政策落地,从而进一步理顺储能商业模式,加速储能行业的发展。在成本不断下降的推动下, 储能行业和储能装机有望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明确系统成本降低目标

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其中,明确提及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这个降本幅度是如何考量的?记者此前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佳介绍中获悉,电化学储能规模中有92%是锂电储能,不管是政策方向还是市场的需求,都急需去突破电力储能中间的关键技术,但挑战也非常明显,大家可能对锂电池是又爱又恨。随着动力电池的发展,储能电池的整个成本度电成本迅速下降。在原材料还没有涨价的时候,如果做得很节省的话,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大约可以在0.5元到0.6元,但是如果需要满足大规模商业运营,可能要达到0.4元/度以内甚至接近0.3元/度每度的这么一个成本。

电化学储能分两条线路,一条是光伏、风电+储能电站,另一条是锂电+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上述中国能源研究人士对记者分析称,现在储能主要还是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以锂电储能为主,储能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各种电力场景。

他认为,储能这种模式,现在其实各个地方试点下来感觉问题还是挺多的,最根本的一点可能还是电池成本过高,所以降低成本是核心要素。如果要实现30%以上的成本下降,个人感觉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预计十四五期间电化学储能还会是锂电池为主。下游应用除了储能外,还有90%的市场需求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使用量占据很大份额。

过去10年锂电池的成本降得比较快了,未来几年的时间内想把锂电池的成本再往下明显的下降,其实是有难度的。同时,未来几年储能电池使用量跟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相比估计还是有差距,不一定能满足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

另外,下游终端电动汽车需求量很大,锂资源涨价比较厉害,包括配套的电解液等关键材料都是有不同程度涨价,在原材料成本难以下降的情况下,就主要看储能系统集成下降,但今年价格不一定降的下来。

强调技术突破和试点示范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中,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强调发展多元化技术,包括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百兆瓦级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百兆瓦级液流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高性能铅炭电池技术,兆瓦级超级电容器,液态金属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文件中还提到,聚焦各类应用场景,关注多元化技术路线,积极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

上述中国能源研究行业人士表示,锂电池现在的技术攻关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因此像钠离子电池等非锂电池技术在未来实现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规划内容中关于示范工程提的比较多,可能里面既有的技术研发还要再继续去推进。现在路线还是有一些争议的,在电力系统储能这个事情上,到底是通过锂电池还是通过一些其他的技术?大家现在觉得目前这种以锂电池为主的这种模式可能还是需要再优化一下。

他并说,本次试点工程提的比较具体,包括像青海、张家口等示范区,这比去年光提目标来讲的话,现在的城市方案就比较稳妥,或者说比较务实,各个地方现在要去做的一些事情更加具体。最近几年预计还是以地区示范为主,不一定适合就大规模去配大量的储能。在现在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量是其次的,关键是要降低成本,把示范项目做好做精,把这个模式走出来,下一步再是大规模的去推广。

此前《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十四五”末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上述中国能源研究行业人士认为,最新方案对于产业规模目标没有提及,更多强调的都是一些像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对市场直接刺激作用或相对有限。各地方已出台相关改革举措、开展改革试点,在深入探索储能技术路线、创新商业模式等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合理的储能成本分摊和疏导机制。这也说明建立储能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仍任重道远。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仅青海、山东、湖南、浙江、内蒙古五省及南方电网“十四五”储能的规划达39GW,已高于国家制定的30GW目标。同时,已有20多地明确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按照规划初步测算,储能装机总规模预计约达到47GW。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35.5GW,理想场景下将达55.9GW。这意味着2022年至2025年期间,储能将保持年均72%以上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