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烂牌”,被合肥拿到,为什么能逆天改命,屡屡打出“王炸”?
最知名的案例,当属京东方。当年,京东方面对国外液晶巨头降价打击,举步维艰,液晶面板6代线的研发开建也因资金缺口巨大面临夭折,这时候,合肥出手,举全市之力投资建设6代线。
曾有媒体分析称:“当年,合肥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300亿元。这场豪赌,几乎是以合肥全年财政收入的80%作为赌注。”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京东方、合肥实现“共赢”。
据媒体报道,到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超过1000亿元,每年吸引上下游新增投资300亿元,新增产值800亿元至1000亿元;京东方上下游产业链,所带动的GDP总和超过合肥一年的经济总量。
除了京东方,中科大也是合肥的一张“超级名片”,但少有人知的是,进入安徽之前,中科大连续被三个省拒绝过。
合肥敢做“接盘侠”,很多人认为是它“赌性大”,敢于“下注豪赌”,在合肥人自己看来,却是“发展需要”。
这一点,不光在依靠京东方谋求家电产业升级方面表现明显,更在发展量子产业这件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9年,正准备带着量子技术走出中科大实验室的潘建伟,决定成立国内第一家量子通信产业化公司。
要成立产业化公司,第一步当然是要找地方,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曾想,时任合肥高新区领导当即拍板:“你来吧,这里没有质疑。”
不要小看“没有质疑”四个字,这意味着,对科研团队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也是从这里开始,以中科大为孵化源头,形成一支“量子天团”,中国量子信息产业在合肥落地、开花、结果。
这之中,中科大作为孵化源头最为关键。
要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科大在国内率先开展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涌现出三位量子技术泰斗,潘建伟院士之外,还包括郭光灿、杜江峰两位院士。
三人的研究各有侧重,也自有交集,落实到产业之后,都带出了领先业内的科研团队,媒体形容为“撑起中国量子半壁江山”。
简单来说,潘建伟团队打造“量子科技第一股”国盾量子,最新市值近120亿元;潘建伟的学生金贤敏在上海创立图灵量子,利用量子计算为医药、银行等行业赋能,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郭光灿与学生则先后成立天问量子、本源量子,后者成为国内量子领域首个独角兽,而依托于杜江峰的支持,中科大90后学生贺羽创立国仪量子,从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着手,试图打破国产高端仪器被西方“qia脖子”的困境,一举成为高瓴在量子赛道“下注”的第一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潘建伟的国盾量子、郭光灿的本源量子和杜江峰的国仪量子都落脚于合肥高新区的云飞路。
这三家公司之外,这条只有数百米长的街道还有二十多家量子科技企业扎堆,堪称中国独一无二的“量子大道”。
众多与中科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量子企业在合肥汇聚,不只提升合肥的技术实力,也推动安徽向前进击。
据安徽省科技厅2020年调查,截至2020年,安徽在量子信息产业的专利申请已经突破450项,位列全国第一,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专利产出均位于全国前三位,其中关键组件(中游)的专利产出位列第一。
更重要的是,安徽和合肥的进击有利于国运博弈。
别的暂且不说,仅仅是潘建伟团队牵头研制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就使中国成为美国之外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霸权”的国家。
而且,中国一直在奋发前行。去年10月,“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祖冲之二号”的计算复杂度,也比谷歌推出的“悬铃木”提高100万倍。
潘建伟团队成员、“九章二号”项目负责人陆朝阳直呼:“以前中国的量子通信世界领先,现在可以说,我们的量子计算也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不难看出,“量子天团”的产生与发展,是国家、地方、科研人员乃至资本市场合力而为的结果,而合肥作为关键时刻的推动者、长期以来的护航者,重要性不言自明!
参考资料:
1.《黑马合肥,有豪气!》,都市快报
2.《中科大,隐藏一个中国量子天团》,投资界
3.《关于量子科技,不能不提这个省》,瞭望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