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 叶曼至
距离春节只剩2天,年货消费进入倒计时,一德路人头攒动,运货小推车来回不停。
一德路是广州知名食品交易地,聚集各行业经销商。除海鲜干货与腊肠腊味外,糖果坚果也是一大品类。在这里买糖,价格远比别处便宜,而离过年越近,糖果的促销力度也越大。
春节是糖果消费旺季,也是卖家提升销量的关键节点。除了经销商,徐福记、马大姐、金丝猴等糖果企业也绞尽脑汁:推出各色新年礼盒与特色产品、启用新代言人大搞直播带货……没有硝烟的糖果战事正在打响。
尽管各方都十分努力,但糖果这门甜蜜的生意,已越来越不好做。近年来,“健康”成为消费关键词,人们“谈糖色变”,口感甜腻的传统糖果,也逐渐失去吸引力。
(一德路糖果档口,时代周报记者摄)
1月25日,在一德路开档8年的糖果经销商刘芳(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两年来,档口生意远不如从前,很多同行已经放弃租档口吸引新客人,只是从仓库发货做熟客生意。
“现在人们都越来越注重健康,不那么爱吃糖了。”据刘芳分析,疫情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分流,都影响了档口客流。但影响生意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趋势的变化。
当行业危机来临,如何靠产品转型创新保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是各大糖企需要面对的问题。
糖果战事
“特价特价,优惠优惠!”1月25日下午,一德路柏众食品交易商场内,糖果经销商的叫卖声此起彼伏。21元1斤话梅糖、15元2包牛轧糖、40元3包任选糖……各个档口都将促销的糖果摆放在靠走廊的纸箱里,全力吸引客流。
在一处主要售卖进口糖果的档口,档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店里一包俄罗斯进口紫皮糖售价15元。“这种糖的进货价是一包12元,我纯粹是薄利多销。”档主说道。
刘芳的店则主要售卖国内小型品牌的糖果、饼干与干果。由于“5元一袋150克装糖果、10元一包棉花糖”的实惠价格,档口的客人接连不断。
(食品交易市场已停业的店铺,时代周报记者摄)
经销商的档口往往同时售卖多个品牌,更多时候面向有批发需求的B端客户。在离消费者更近的渠道,为打赢春节糖果战,各大糖果品牌更是用尽花样。
大卖场里,费列罗、健达等国际糖果品牌均摆出显眼展示台招揽客人;国产品牌金丝猴则在1月以来接连推出“中国甜新年礼盒”、浓情蜜意礼盒以及品牌30周年定制款巧克力黑金礼盒。国民品牌徐福记更是打出年货营销组合拳:2021年10月29日,徐福记官宣艺人龚俊为品牌代言人,乘势推出新品礼盒“龚喜礼”。2022年1月以来,徐福记与龚俊进行了强绑定促销,推出直播间下单送龚俊周边活动。1月17日,徐福记还与大话西游推出暖春联名礼盒。
甜蜜经济遇冷
经销商与糖企热闹促销动作的背后,是覆盖在全行业上的阴影。
目前,刘芳档口销量较好的产品为棉花糖、脆紫菜以及海盐柠檬口味的糖果与饼干。而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访多个档口后发现,目前市场上较为畅销的,是各类口感较为清爽的水果糖。但整体而言,顾客进行糖果消费的意愿已经显著下降。
1月25日,在糖果档口间逛了近1个小时后,陈欢(化名)斟酌再三,只买下三包糖果,并笑称只是为了过年的仪式感,“家里人现在已经很少吃糖了。”
近年来,减糖化正成为主流消费趋势,传统糖果行业的发展出现整体下滑。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糖果类小食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我国人均糖果消费量已经从2014年的1.41千克下降至2019年的1.28千克。国内糖果产量自2016年达到351.9万吨的高位后,开始出现负增长,2017年同比减少20.5万吨,2018年产量为288.3万吨,而2020年1—10月,国内糖果累计产量仅为230.7万吨。
在行业外部危机面前,各传统糖企均在产品创新方面发力。
近年来,玛氏箭牌针对中国市场推出“辣味士力架”“弹立方”“花花果味彩虹糖”等创新口味产品;阿尔卑斯则升级原有经典奶香口味产品,首次推出添加DHA藻油的棒棒糖,顺应儿童糖果健康化背景。就连多年来坚守奶糖路线的大白兔,也尝试推出咖啡、榴莲等六款新口味奶糖,以及奶油话梅糖等新品种。
作为年货类糖果“扛把子”,徐福记2020年的减糖量超过1万吨。此外,近年来,徐福记还陆续推出0蔗糖五谷牛奶酥、低糖沙琪玛以及加入了进口奇亚籽、巴旦木以及冻干草莓粒的酥心糖与牛轧糖产品。
徐福记的产品转型动作,也体现了时下零食市场的消费新趋势。
天猫联合CBNData发布的《2021天猫坚果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目前,糕点、坚果和饼干领军零食消费,合计市场贡献率超50%。其中,坚果炒货的市场规模仅次于糕点点心,在零食消费中位居第二。单一甜味盛行的时代,或许已彻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