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山西汾酒(600809.SH)发布公告称:12月17日,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李秋喜的书面辞职报告。

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董事职位之后,李秋喜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这意味着山西汾酒的李秋喜时代结束。

在业内,汾酒的李秋喜、茅台的李保芳与五粮液的李曙光一起并称白酒“三李”。白驹过隙,而今只剩下“一李”曙光了。

截止12月24日,山西汾酒的股价在300元附徘徊,汾酒改革的下半场也还未结束。

更换掌门人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不可谓不重磅,然而这一消息其实早有迹象。

12月16日,李秋喜被传退休的消息便在资本市场发酵,当天山西汾酒大跌6.5%。值得玩味的是,当时山西汾酒相关人士称,没有收到辞职文件,若属实公司会尽快发布公告。

一天后,李秋喜的辞职报告就送至董事会,山西汾酒随即宣布下一任掌门人——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袁清茂。

图片

无论从实际年龄还是公司业绩看,袁清茂正在“当打之年”。

但在12月13日,汾酒的一次董事会会议中,继任者袁清茂并未参加。在由李秋喜主持的工作会议上,他发表感言:汾酒已经进入改革“下半场”的关键时期,要挑起汾酒发展“硬担子”。

翻开李秋喜的履历,其本身也是一个门外汉。

2005年李秋喜从晋牌水泥集团调任至汾酒集团,成为汾酒老董事长郭双威的继任者,对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市场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完善和调整,成效显著,山西汾酒的销售收入从21亿元增长至百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二五”确定的百亿目标,慢慢重回正轨。

同时,其将汾酒做大做强——直到今日的3600亿市值规模,闯入中国白酒前三甲。

两个门外汉的交接,袁清茂能否达到李秋喜所能达到的高度么?这自然是外界的疑问,那么李秋喜是如何让汾酒一步步崛起的呢?

2017年2月,李秋喜签订了山西国资国企改革中首个目标考核“军令状”:“完不成 2017 年经营目标,我将引咎辞职。”有媒体称,他成为了山西省属企业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秋喜承诺:2017年、2018年、2019年收入(酒类)增长目标为30%、30%和20%。三年利润(酒类)增长目标为25%、25%、25%。三年内完成汾酒集团整体上市。

在签订责任书之后,山西省国资委向汾酒集团下放了8项权利,给予了汾酒集团董事会在经营方针和预算决算方面的自主权。

在用人上实施聘任制:山西汾酒从销售公司入手,解聘了经理层、部门负责人,用市场化的方式聘任管理层。同时,进行人员精简,推动组织扁化,建立了差异化薪酬体系。

2018年12月推出股票激励计划,制定了从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考核目标。以2017年业绩为基数:2019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90%、2020年不低于120%、2021年不低于150%。

从实施效果看,2017年签订的军令状业绩目标已全部完成。2018年股票激励计划中所制定的2019年到2021年3年业绩考核目标也已完成。

第二是引入战略投资者。

2018年,山西汾酒控股股东汾酒集团与华润创业控股公司华创鑫睿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汾酒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11.45%股份转让给华创鑫睿,持股比例从69.97%降至58.52%。华创鑫睿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山西汾酒此前股权集中并且一股独大的局面得到改变。

那么未来,山西汾酒还能投资么?

根据2017年《中国光瓶酒营销白皮书》显示:2017年光瓶酒市场容量600亿元左右,预计2017-2022年复合增速保持在15%左右。在消费者看重价比和名酒品牌纷纷发力背景下,光瓶酒迎来快速扩容的黄金时代。

汾酒最先实现泛全国化的产品,并不是占销量最大、利润最大的品牌青花20,而是汾酒的光瓶酒。

第三,在白酒三个主流香型里永远是头部公司受到最多关注。茅台占据了酱香老大,五粮液是浓香老大。作为清香型典型代表,山西汾酒享受到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汾酒最大的好处是,省内几乎无竞争对手。受地区资源环境、白酒文化以及饮酒惯影响,清香型白酒为山西白酒市场主流香型,汾酒作为清香龙头,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按省内白酒销售 、规模以及产量估算汾酒在省内占有率分别达到44%。

汾酒的竞争对手很难在山西拿到市场,汾酒具备区域心智。

第四,尽管李秋喜退休,但核心团队还未退去。

山西汾酒成立了以谭忠豹任组长,刘卫华、常建伟、杨波(汾酒集团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张春生等汾酒集团高管为组员的“加快拓展长江以南核心市场领导组”,并同时成立了由李俊任组长,张永踊、王皓雄等为组员的“加快拓展长江以南核心市场执行组”。

伴随着三年国改完美收官,山西汾酒实现了令业界瞩目的“汾酒速度”。而汾酒的投资长逻辑就是两个:在李秋喜时代过去之后,一是看企业改革和营销能否继续推进,二是其占据的区域心智和香型心智能否继续保持。这两个重要因素将决定着山西汾酒的未来。

关键词: 山西汾酒 掌门人 换人了 还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