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央行通报、深夜致歉回应后,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商消金”)上传的征信报告中出现侮辱性字眼一事热度持续发酵。5月26日,晋商消金被暂停征信系统查询权限。
被指违规操纵用户征信
此前人民网江苏频道报道称用户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时,发现“工作单位”一栏中,竟写着“专业做鸡十年”。经查,这一不当信息是由晋商消金上传至央行征信系统,后已被删除。
除了本次事件出现的征信报告中的侮辱性字眼,晋商消金还以“还款后立刻删除逾期记录”为手段要求用户还款,被指随意操控用户征信记录。
5月26日,多名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了自己的遭遇,直指晋商消金未与用户核实,便将逾期信息报送至征信系统,用户在信用卡额度被降级、因贷款买房查询征信后方才发现逾期事实。而在用户与晋商消金的沟通中,获得的回复是还款后便可删除征信报告中的逾期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晋商消金踩雷的租房分期场景下,用户、贷款中介以及资金方晋商消金三方之间的责任划分存在争议。贷款中介跑路后,晋商消金要求用户继续还款,用户则主张不存在贷款行为或贷款已经还清。
在这一场历史遗留纠纷中,晋商消金握有的“杀手锏”便是征信记录。晋商消金一方面将逾期记录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对用户形成威慑;一方面以“删除逾期记录”为条件要求用户还款。
一名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信息显示,在与晋商消金的沟通过程中,晋商消金向其承诺,在贷款结清后的15个工作日内处理好征信信息。而选择二次还款消除逾期的用户,则表示是在还款后一个月左右,征信报告中出现的逾期信息被消除。
“按照监管要求,即便是用户还款后,相关逾期记录也应留存五年后方可被覆盖。”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晋商消金还款就删除征信记录这一操作,也使得征信报告失去了原有的惩戒意义。
针对报送预期信息是何流程、如何进行删除逾期操作,北京商报记者向晋商消金方面进行了询问,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对于金融机构是否能够随意删除逾期记录,北京商报记者也进行了多方了解。一名金融业从业人员王佳(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已报送央行征信系统的逾期信息,用户结清欠款并不能作为删除记录的前提条件,金融机构通常仅会开具逾期记录的结清证明,这一记录仍将在系统中保存五年。
王佳表示,除非能够证实原记录有失实之处,用户提出异议后,金融机构会重新核实信息并出具报告。或是存在非恶意逾期且理由能为机构所接受,机构可能会酌情考虑。“但不论如何,修改、删除逾期记录均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经历很多审核程序。”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同样指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疫情中,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可以与特定的逾期借款人进行协商不上征信,给予借款人缓冲空间。金融机构修改征信记录,必须以真实为原则,符合征信相关管理办法和征信中心的规定。“以‘删除逾期征信记录’作为还款条件,随意地删改征信记录,不符合相关政策方向和监管要求。”
贷款业务受影响
对于为何晋商消金报送的信息中会出现这一问题,业内众说纷纭。5月26日下午,北京商报记者对晋商消金贷款流程进行了亲测,在完成实名认证、填写了相关身份信息后,进一步了解了晋商消金征信业务的授权情况。
晋商消金旗下App“晋享钱包”提供的《征信授权书》显示,用户将授权晋商消金在查询、使用、保存个人基本信用报告,同时同意晋商消金将个人身份识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贷款等信贷交易信息向央行数据库进行报送。
另一方面,北京商报记者申请额度环节遭到了秒拒。值得一提的是,5月26日早间,晋商消金被央行太原中心支行暂停了征信系统查询权限。无法获得额度是否与此有关,北京商报记者向晋商消金客服进行了咨询。
晋商消金客服回复称,审核结果未通过表明当前不符合公司资质要求,建议一个月后再重新申请。对于北京商报记者提出的是否与晋商消金无法查询征信系统有关、业务是否正常开展等问题,客服仅表示一切以审核结果为准。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随后再度邀请了3名优质信用用户,通过晋享钱包进行了贷款操作,但同样遭到秒拒。
江苏省大数据交易和流通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李可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暂停使用查询,主要是为了让晋商消金做好内部人员操作规范的工作,避免再次发生不合规操作,也避免非合规人员乱查询征信报告。而其直接影响在于无有效征信数据作为佐证,晋商消金主要依赖央行征信的大部分金融产品可能受到影响。
“工作单位这类信息,正常情况是金融机构根据贷款者自己填写的资料录入后上传报送的,期间若存在人工录入环节,可能出现意外差错,但也不排除是主观故意,”于百程分析称,不管怎样,此举都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反映了公司在征信报送工作流程和内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暂停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虽可能会有替代方案,但对于晋商消金借贷业务会有一定影响。
部分消金机构将自查
对于晋商消金这一情况,多位消金行业从业人士也直言“震惊”。有消金行业从业者表示,办理线上业务时,客户信息由客户填写并上传。需要面签的线下业务,工作人员要根据用户提供的资料如实录入。在报送征信信息时也应如实上报,央行会有一定的校验流程,但很难识别动物、物品等特殊字段。
前述人士表示,从技术手段来说,机构对于上报的信息可以在后台进行修改,但根据行业合规和职业操守,以及公司内部的监管制度,正常情况不会有人如此操作。“这一情况也是行业个例,但对整个消金行业声誉都造成了连带的不良影响。”
另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这一事件在消金行业内影响恶劣,作为一个行业教训,业内已有部分机构计划开始进行征信业务自查。
在第二次被央行约谈后,晋商消金于5月25日深夜发布致歉申明,称在采集用户信用报告相关信息时,审核把关不严,公司已责成专人妥善解决。对于当前事件处理的新进展以及如何防止后续出现同样事件,北京商报记者向晋商消金进行了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王蓬博分析指出,这一事件反映出晋商消金在对征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对于个人信息缺乏打通渠道以及运营管理的整体管控。当前,行业内各类分期、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很多用户在无意间便背上了贷款,也很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产生逾期记录。
王蓬博表示,征信当下已成为了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个人标签,但这一标签如果能够任由金融机构删改,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不合理的。对于包括消金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来说,报送征信报告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宽机构”“紧用户”。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