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九天”)也要来A股上市。目前深交所已受理华大九天的上市申请,华大九天的IPO之旅正式开启。从华大九天递交的招股书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归属净利润连续增长,2020年归属净利润更是突破亿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华大九天亮丽业绩背后隐藏着报告期内政府补助金额占比较高的情形。经计算,2018-2020年,华大九天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到各期归属净利润的比例超五成。另外,到2020年,华大九天第一大客户K1对公司营收贡献度超三成。
政府补助“助攻”业绩
从招股书来看,政府补助撑起了华大九天亮丽业绩的“门面”。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华大九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8.2万元、25722万元、41480.22万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851.94万元、5715.77万元、10355.87万元。与归属净利润保持逐年增长态势不同的是,华大九天扣非后的净利润出现明显波动。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华大九天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723.89万元、1269.41万元和4012.99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归属净利润接连上涨的华大九天,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对公司的经营成果有着较大影响。华大九天招股书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情况表显示,2018-2020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分别为3128.05万元、4446.37万元、6342.88万元,主要为各类政府补助,其中计入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3033.36万元、3683.81万元、5332.6万元。
经北京商报记者计算,华大九天2018-2020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占各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的比例约96.97%、82.85%、84.07%,报告期内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各期归属净利润的比例约62.52%、64.45%、51.49%。
据华大九天介绍,公司报告期内获取的政府补助绝大部分与主营业务相关,主要包括各项与EDA软件研发项目相关的国家或地方补助、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增值税加计抵减及其他专项补助等。
招股书还显示,2018-2020年,华大九天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389.2万元、5430.27万元和7040.5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0.46%、95%和67.9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认为,实质上政府补助是一种资源重分配,对相关企业进行补助,以支持其发展。
华大九天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称,如果未来政府部门对公司所处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或者包括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在内的其他补助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取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将会有所减少,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大客户K1贡献营收逐年攀升
报告期内,神秘大客户KI对华大九天营收贡献度逐年攀升。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华大九天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8139.22万元、14014.02万元和20768.8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98%、54.48%和50.07%。
报告期各期,K1稳居华大九天第一大客户之位。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华大九天来自客户K1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56.36万元、9669.47万元和13474.4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63%、37.59%和32.48%。
对于大客户K1的身份,华大九天在招股书中并未透露太多信息。华大九天表示,报告期内,公司EDA软件销售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和晶圆制造EDA工具的增长。其中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和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IC设计公司,主要系以K1及其关联方为代表的国内主流IC设计公司收入的大幅上升及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华大九天EDA软件销售收入分别为13293.46万元、21452.07万元和34508.3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2.93%、84.67%和84.96%,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相比起K1,华大九天其他销售客户并不稳定且销售占比较少。数据显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为华大九天2020年的第二大销售客户,当期的销售金额为2471.6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6%。2019年,彼时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为华大九天的第二大销售客户,对应的销售金额为1485.4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7%。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多次拨打华大九天负责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的负责人的电话,但对方电话显示“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致电华大九天总机,相关人士表示“会帮忙传达一下相关事项”。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能与华大九天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2018-2020年华大九天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7842.21万元、11443.23万元和23773.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01%、44.49%和57.31%,其中报告期内K1对应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855.35万元、5053.76万元、14620.05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 刘凤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