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零售企业纷纷抓住数字化这波浪潮,向市场、行业和投资人证明自己的未来业绩增长更具想象力,并在数字化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0%、16.9%、11.7%、12.8%和12.0%。

看起来这个增速并不难看。

但经统计,2016年-2020年线上线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体年复合增长率为4.2%,其中,线上消费品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5%,而线下消费品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34%。

也就是说,五年时间,线下零售几乎是零增长。

线下零售式微并非偶然,正是垂直电商、新零售、社交电商相继崛起之时。据IT桔子数据,2015年,生鲜领域发生了246起投资事件,达到五年内最高值,到了2017年,融资金额总数达294.48亿元。

兽爷曾在《铁打的韭菜,流水的黑马》中说:别担心错过什么,大部分黑马都将是分母。

如今再看,这所谓的分母不光是陪跑者,恐怕还是“坟墓”的谐音。

接下来的两年,生鲜电商迎来倒闭潮;前置仓成为唯一跑进资本市场的模式,现状却是股价一路下跌,估值腰斩;巨头数百亿砸向社区团购业务,无奈发展至今尚未有业绩达标的平台。

就连新零售也未能脱险。超级物种是拉垮永辉业绩的“罪魁祸首”,小象生鲜最先退出市场,发展较为理想的盒马到今年也被阿里独立在外,向子公司大润发借款1亿元来维持日常门店运营,同时为了“节流”3月就关闭5家区域门店。

所有的生鲜风口都并非一帆风顺,就算一开始就有巨头染指,也是胜负难料。前期各个方向的摸索,留下了零售企业对数字化的“觉醒”和坚定。

高鑫零售、大润发、新华都等零售企业接受阿里的入股,实现零售数字化。推出智慧零售的腾讯,通过微信支付、小程序、腾讯云等工具与零售企业合作,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国美、苏宁等家电企业从开店、进店到售后服务多方面落实门店数字化。

巨头们跻身零售业,为自己贴上数字化的标签,背后的雄心壮志是想要借助数字化让自己的“盘子”更为壮大。

事实上,回首中国零售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最早于2014年提出数字零售的是多点DMALL。

在当时,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瞄准传统的零售业务秣兵厉马,其逻辑无非是打造一个三公里范围内的生活入口,让消费者实现线上购物。

但在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博士看来,如果只是增加到家业务,或者小程序功能,仅仅是数字化的皮毛,只能解决零售业的表层问题,而零售商真正需要的是用数字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解构重构零售业,回归商业本质。

在预判零售企业将全面数字化之后,多点DMALL开启了对物美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

改造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基于实体零售特点,多点DMALL首创分布式电商理念和模式,为物美门店提供了店仓一体化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库存一体化、促销一体化,彻底解决实体商业电商运营的两大痛点。另一方面,全面推行以智能物联为基础的银线革命,在门店增加电子价签,自由购实现自助结账,大幅提升门店收银效率、减少用户排队,并助力物美实现用户数字化50%以上。

物美联想桥店是最早完成改造的数字化标杆店之一,最直接的表现是,线上销量占比越来越高,从最开始占总量的2%、3%慢慢爬升到了17%、18%,如果碰上线上搞促销,这个数字会更大。另一方面,虽然门店营业面积减少了一大半,可线下的销售额并没有减少,线上的部分完全是增量。

多点DMALL此番对物美门店的改造,成功掀起了零售商借助第三方实现数字化的热潮。它区别流量入口和前置仓的玩法,通过零售数字化帮助传统门店做店仓一体的生鲜到家业务的模式,提升门店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数字化的分化与发展

零售数字化初崛起的分水岭是在“新零售”烽火逐渐燃起的一年后。

彼时,盒马作为携带新零售基因的“入侵者”,所到之处蚕食着传统零售商的生意,让他们不得不意识到,数字化是一种选择。

不少大卖场业态的传统零售商“效仿”起盒马,通过前店后仓加悬挂链的模式,加上自建的30分钟配送团队,组建一个到家模型的闭环。

然而,大象的转身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

庆客隆超市董事长王壮一就曾坦言,公司花了很多钱培育电商体系,但还是无功而返;从2020年前后布局全渠道的永辉,目前线上业务占主营业务的比例不过20%;就连零售数字化最早的实践者天虹,其自建之路并非坦途。

传统零售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采购或者研发智能系统,更需要兼顾线上运营和门店运营,还面临着复杂的业态融合问题。另外,超市门店和独立“前置仓”的配合,线上和线下库存与电商交易系统的同步,这些都是传统零售商自建数字化的挑战。

因此,另一派别的第三方平台也逐渐涌现,它们在不改变商品结构和陈列结构的情况下,为零售商提供履约,比如,京东到家、美团和饿了么。

只是在当时,很多零售企业并不敢将自己“交付”给第三方。

背后的原因是零售商担心自己的商品数据和用户消费信息被“拿走”,也担心被平台“绑架”。

为了打消零售商的顾虑,多点DMALL在与零售企业合作之前会提前界定数据归属、获取和使用规则等问题。另外,多点DMALL零售联合云数据中台的数据统一,能够消除信息孤岛,也是一个数据梳理、数据标准化和数据结构化的过程。

而在面向C端部分,多点DMALL会为商家构建私域流量矩阵。由于多点DMALL自身并不是电商企业,虽然有多点APP,但多点APP在不同商家使用时归商家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商家的,不是多点DMALL的。这些举措都在尽可能保证所有合作伙伴的数据、信息安全。

至于传统零售商“顾虑”的线下流量可能会被到家业务“掠夺”的问题,也是多点DMALL发展中考虑进来的。其合伙人刘桂海就曾在采访中说,传统商超不愿意门店价值流失,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来逛实体店,以期待线上线下全渠道增长。

其实,面对“零增长”的线下零售业,根源在于用户需求的变化。针对消费渠道碎片化、零售商经营管理和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移动化,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多点DMALL贯穿整个零售业,在用户、门店、商品、供应链管理,以及智能物联这五个方面,分别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满足零售商存量优化和增量需求。

从多点DMALL帮助物美联想桥店改造的成果来看,门店经营面积从原本的1.2万平方米缩减到3500平方米,更加精细化用户运营,通过AI算法预测选品和智能补货,将商品数目大幅缩减,但业绩不降反升。

同时,通过资源和数据的在线连通,让物美与供应商高效协同,门店的库存周转仅需15天,远高于行业内的平均水平40天到50天,意味着门店的现金使用效率可达业内平均水平的2倍至3倍。

当多点DMALL在全国物美门店跑通后,随即引入到其它诸多商超。到现在,多点DMALL已经和武汉中百、麦德龙、广东7-Eleven等零售商,伊利、宝洁、亿滋、百事可乐等品牌商深度合作,帮助零售企业和品牌完成数字化升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