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称,快时尚品牌SheIn正在寻求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
针对此消息,36氪获得SheIn方面独家回应:对市场传闻不作评论。
另外,此次融资是否意味着SheIn重启IPO进程,SheIn回复36氪称:“如此前说明,公司没有IPO计划。”
据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此轮SheIn接洽的主要投资方除消息中提到的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外,还有一家大型投资集团。此大型投资集团有意成为领投方,并愿付出7亿美元的投资额。此外,红杉中国、Tiger老虎基金等SheIn的老股东也位列投资方名单之中。
至于1000亿美元估值是否属实,据36氪向多个独立信源求证,由于此次交易尚未关闭,估值规模仍有可能产生变化。
在从中国起步的还未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中,超过千亿美元市值的目前仅有3家:字节跳动、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它们均具有突出的科技属性。若千亿美元估值最终敲定,经过此轮融资,SheIn将成为消费领域第一家问鼎千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01
千亿美金巨兽如何诞生?
由于SheIn从未官宣过它的融资纪录,我们只能通过公开信息,大致梳理出它的融资历程:从2013年至2020年,SheIn共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亚洲老牌风投机构集富亚洲、IDG资本、景林资本、红杉中国、Tiger老虎环球基金以及顺为资本等。
如以2021年初它被一些媒体所指的500亿美金估值为计,短短不到一年,SheIn的估值又翻了一倍。
很多人认为SheIn的第一对标公司是同为快时尚品牌的Zara。据我们了解,在SheIn于2018年的融资商业计划书中,其定位切入点的表述也是“互联网版Zara”。
截至2021年10月底,Zara母公司Inditex一年总营收约为290亿美元,而据媒体报道,SheIn在2021年营收约为157亿美元——也就是约为Inditex的1/2。但目前Inditex的市值不足680亿美元,已远低于SheIn的千亿美元估值。
估值代表的是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判断。之所以SheIn能够在营收更低的情况下却获得更高额的估值,源于一种业内共识:当年Zara用快时尚颠覆了传统制衣行业,而SheIn则依托线上的方式进一步迭代了快时尚。
在SheIn里,“一件新的产品由设计到消费者手中,最快可以在20-30天内。”来自Third Bridge高临咨询的专家向我们表示。
此外,SheIn的成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与国内贸易类跨境企业仍依赖亚马逊等美国成熟电商平台不同,SheIn从一开始就是独立平台+自由品牌的模式,更具自主性,也已经在服装品类上构建起了一定壁垒。
而相比仍在上升期开疆拓土的SheIn,Zara及母公司Inditex显然已进入企业中年期的阵痛。年前,Inditex集团刚完成二代接班,其股价便应声大跌,资本市场对Inditex创始人Amancio Ortega女儿Marta Ortega表示了担忧。另一方面在2021年初,Inditex全球最大的服饰零售商的地位已被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超越。
对于如何持续做大、做高“天花板”,SheIn还在另外两方面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是加强快时尚的核心供应链效率。SheIn已经构建起后端供应链生态,设商品中心、供应链中心和系统研发中心三大主要部门,可实现对每个订单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电商物流方面专家告诉36氪:SheIn目前物流资源充足,有200多家全球的物流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在自建物流体系,包括对主要目的地国家本土派送能力的建设,“需求会驱动物流资源重配”。
今年年初,SheIn投资150亿,在广州新建供应链总部。此举将再次强化SheIn对供应链的把控,同时将再次提升SheIn以“柔性供应链”整合中小服装厂的能力。曾服务于SheIn供应链的云海先生此前在接受36氪采访时认为,SheIn在供应链战略布局上有清晰认识,目光长远。“其实SheIn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供应链的最大的优势,还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其二则是更多元。SheIn能否在占领下沉市场后攻进中高端市场,在服装领域之外探索更多的品类、构建矩阵,是其拓展未来的必经之路。
2020年12月,SheIn推出独立网站SHEGLAM,将美妆产品线独立运作。此后SheIn产品线已拓展至男装、童装、鞋类、家居、家纺、美妆、配饰等诸多品类。2021年4月,SheIn宣布旗下高端品牌SheIn Premium更名为MOTF,并即将上线独立网站,进军快时尚服饰的中高端消费市场,并发布了MOTF的供应链招商计划。
当然,对于一家2008年成立、经历了持续6-8年飞速增长的企业,SheIn也在面临新的问题。
从销售增速来看,SheIn的压力正在显现。营收从仅有6亿美元的2016年,到破100亿美元,SheIn仅用了4年时间。但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它的增速开始放缓。若2021年营收157亿美元的消息为实,则是SheIn近8年来首次未能实现100%的年增长。这固然与SheIn体量已经相当庞大有关,但如何持续保证销售增速快步向前,已经摆在了SheIn面前。
同时,随着持续拓展业务范围,SheIn迟早将面对亚马逊、eBay、Wish等跨境电商巨头。在估值水平水涨船高的同时,能否在与巨人们“掰手腕”的过程中长期立足,并将在服饰品类构架起的壁垒复制到其他品类,也将是SheIn突破天花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02
跨境公司的IPO难题
SheIn于2008年在南京创立,此后发展成为一家全球B2C快时尚品牌。它是典型的跨境公司:在中国生产成衣,在美国、欧洲及亚洲线上销售,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客观上由于它的核心业务不在国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heIn都是一家并不为国人所知的公司,甚至多数投资人也对它知之甚少。
此前,曾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SheIn正在考虑重启赴美IPO计划,并已聘请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负责。但此消息被SheIn方面否认。早在2020年,就有SheIn最快于当年四季度上市的消息,并称至少融资7亿美元,后该计划并未实现。
但也有接近SheIn的投资人表示,目前SheIn现金流稳定,短期内前往公开市场募资基金的需求并不强烈。
时至2022年,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IPO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而SheIn的特殊在于,它还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
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SheIn掌握了大量的海外市场数据,这会使SEC顾虑其数据难以核查,从而阻碍赴美IPO。对此,有律师告诉36氪,企业IPO过程中此类“技术问题”时常发生,但对公司来说,提供直接或间接证据的方式并不困难。有熟悉SheIn内部的人士也向我们表示,从2021年开始,公司内部就在针对合规问题进行整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SheIn存在IPO阻碍,“可能还是公司架构带来的连锁问题”。
“出海公司始终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一家中国公司的身份,还是境外公司。”上述人士告诉36氪。
因此,在海外运营时,以新加坡公司作为主体,成为很多科技公司综合考虑后的常见选择。近期也有媒体翻阅公开文件发现,SheIn已将公司控股主体变更为新加坡公司,并且在新加坡加大招聘力度。
另一方面,由于SheIn兼具品牌和供应链双重属性,海外媒体和欧美监管部门对其商业行为和合规的密切关注。大量的外包工厂和复杂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使得SheIn在海外市场经常被质疑供应链不透明,环保和雇佣劳工方面合规与否。
对此SheIn也开始了行动。2021年底,SheIn任命了一位全球环境社会治理(ESG)负责人,以应对这一全球快时尚巨头面临的一系列在环保和劳工问题方面的争议。这位高管名为Adam Whinston,此前曾先后在华特迪士尼公司和美国服装零售商J.C.Penney任职,在ESG领域有长达15年的丰富经验。
对于未来的ESG战略,SheIn方面对36氪回复说:SheIn一直注重运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和公益人文关怀等立体化方式赋能生态伙伴,致力创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包括赋能工厂,帮助工厂实现信息化升级,增强运营管理能力,助力其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赋能全球中小品牌商家,在助力品牌商家拓展全球销售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赋能全球独立设计师,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商业化机会,实现其自身的商业成功。与此同时,SheIn围绕保护地球、支持社区和赋能创业者三大战略,积极推进可持续面料、创新环保工艺、减少塑料包装、供应链减碳以及慈善公益等行动,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
无论如何,SheIn已经是一家无法忽视的公司,同时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跨境出海的创投风潮。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DTC出海品牌在2021年度累计发生了58起融资,涉及品类包括服装饰品、家居家具、家电、母婴儿童、美容美妆、3C配件。佼佼者如出海DTC品牌Cider,在成立一年时间内完成了四次融资,估值直接跨过10亿美元大关。
有跨境领域资深投资人向36氪分析,SheIn还代表了一类未来公司的形态:“创始人源于中国,但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全球生意”。随着中国供应链体系成熟、各类技术能力开始溢出、全球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向国内回流,像许仰天这样“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创始人将越来越多。
但投资人不应忽视的是,在SheIn成为一家话题公司之前,成立于2008年的它足足经历了十余年的成长。在这个“商业神话”里,建立线上平台型公司的野心、敢于斥巨资自建物流的勇气,以及长期深耕跨境电商的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跨境赛道不应再是属于机会主义的风口,而属于拥有全球野望的中国创业者,以及笃信于此的投资人。
注:文/陈之琰 周有辉,文章来源:36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