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商品最容易从快乐种草到闲鱼半价?
在闲鱼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无用”产品的榜单上,空气炸锅、跑步机、电子阅读器获得前三名。
这一排名依据是以“用不上”、“积灰了”为转卖理由的商品量,跑步机喜提第二名的成绩,似乎折射出家用健身器材买后日渐积灰的命运。
家用健身器材对社恐来说可能是福音,对追求氛围感的人来说也可能是鸡肋。疫情反复之时,在家健身还会成为风口吗?目前家用健身器材在向什么方向卷?
疫情中的健身器材玩家
纵观整个健身器材行业的竞争格局,全球健身器材行业集中度较高,而国内行业竞争较激烈,市场分化较大。
国内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包括爱康、诺德士、力健等,这些品牌产品研发能力较强,渠道较完善。中端市场主要是国内知名企业,如乔山、舒华、金陵体育、英派斯等等。低端市场方面,产品要求和行业门槛较低,大多是为知名企业贴牌加工,竞争较为激烈。
聚焦到家用健身器材,疫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运动习惯和健康体质的养成,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激活了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国内的主要健身群体是26-35岁的人群,其中约20%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健身,带动家用健身器材销售增长。
从模式上看,居家健身模式主要分为三种:软件、硬件、软硬件相结合。
软件模式主要是针对用户如何训练(如Keep、每日瑜伽等)和如何健康饮食(薄荷健康、健身食谱等)。硬件模式主要是使用跑步机、划船机等大型器材,或瑜伽垫、哑铃等中小型器材进行运动。软硬件相结合的模式,如健身环大冒险,通过身体动作来控制游戏人物,强化健身时的代入感与趣味性。
对于模式的选择,多数公司以开发硬件模式为主,同时投入健身软件和软硬件相结合模式的研发。
健身硬件器械参与者中,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硬件切入市场的企业,以FITURE、麦瑞克、乔山为代表;一类是以软件起家扩展至健身硬件领域的企业,以Keep为代表;一类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跨界发展智能健身硬件。
疫情反复之际,国内健身硬件玩家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全球社交健身公司中的“顶流”Peloton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创立于2012年的Peloton,最早的产品是动感单车,随后试水了跑步机、瑜伽等领域,并聘请多名网红教练,打造直播课程体系,同时设立了线下体验店。
通过优质的内容以及直播互动等方式,Peloton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维持用户产品粘性。互动性强的健身课堂、实时运动数据、高保真音响等细节,为品牌积攒起了可观的认可度。
到2019年末,Peloton不仅卖出了50万辆健身自行车,还吸引众多买家购买流媒体课程。对流媒体的投入使得Peloton成为了“健身界奈飞”,成功颠覆整个健身业,降低了大众健身门槛。可以说,在疫情之前,Peloton就已经是流媒体科技融合健身器材的典型成功案例。
吃到了居家健身红利之后,Peloton从2020年4月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到了9月这家公司收获了首个盈利季度,销售额比19年同期上涨172%,营收入达到6.07亿美元。
但Peloton在物流配送和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伴随业务量的增长,公司的生产供应和运输能力却没有跟上,不少用户因配送延迟而取消订单。同时,一名3岁男童疑似因跑步机受到头部撞击而死亡的事故,也导致Peloton的股价跌跌不休。
错判疫情变化后的形势,造成了Peloton因非理性扩张而布局失误。随着欧美疫情常态化,Peloton开始走向下坡路,大幅裁员、高管离职、更换CEO,甚至在近期传出要卖身的消息。
2019年上市时,资本市场对Peloton的估值超过80亿美元,巅峰期市值一度飙至500亿美元,但今年2月初总市值不足80亿美元,已跌回疫情前的水平。
时至今日Peloton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大败局,也无法代表国内家庭健身赛道的未来,但它的兴与衰,值得国内家庭健身玩家研究。
健身器材怎么卷?
居家健身器材如何才能在用户家中长久存在呢?目前企业选择了什么措施?
1、小型化、防护强、噪音少
对于家用健身器材来说,占地小、易收纳的产品更适合居家场景,因此,可折叠、可移动的功能大受消费者欢迎。
此外,在居家场景下,还有两个特点也值得关注:第一,防护性能,如能更有效避免对膝盖损伤的划船机、椭圆机等器材更受欢迎。第二,静音产品是用户最大诉求。观察各电商平台上的负面评价不难发现,静音对于优化大型健身器械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锐步跑步机、金史密斯跑步机等产品,都在可折叠、免安装上下了功夫。以金史密斯跑步机为例,设备能180度对折,直立放置不占用空间,搭配滚轮设计便于移动,静音效果较好,顺应消费者对家用健身器材的基本要求。
2、平价化
健身器材的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更加敏感,更愿意选择优惠力度大的商家。据阿里数据,2018年购买跑步机/大型健身器械的用户,客单价在1000元以下的最高,占40%。在天猫平台上,前五名的跑步机和椭圆机也大多是千元以下。
例如Keep跑步机k1(不可折叠)、k2定价相对较低,顺应了平价化的趋势;米家走步机,接入了米家生态链,并增加了智能性和安全性,定价在消费者可接受的2k以内。
3、社交化
健身与教育一样,是一件有些反人性的事。在居家条件下,缺少他人的监督与陪伴,要做到自律健身,就更是困难。事实上,居家健身的一大阻力是缺少健身房式的锻炼氛围。
针对这一现象,已有不少健身品牌在社交化方向上发力,帮助用户坚持健身。以速境为例,如果选择组队健身,用户可以查看其他成员的训练天数、训练时长、训练成绩,并可以相约线下打卡等等,这些功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围,体现健身产品的社交属性。
4、智能化
健身器材的智能化,为提升趣味性和准确度带来了更多可能。智能化健身器材通过搭建智能健身平台,不仅具备健身计划制定、运动数据采集等功能,还能实现用户间的游戏互动、运动竞技等。
例如Tonal这款健身器材,自带配件,主打功能是电磁发动机产生类似普通下拉式重量集齐的阻力,还能个性化定制健身目标,查看体能运动数据。AI教练会督促训练计划的完成,用户完成不了的动作会被检测到,等到完成了才会进入下一个练习,实在完成不了也能调整到可接受的程度,称得上是黑科技,不过售价比较劝退。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智能健身器材,包括智能跑步机、智能健身镜、智能小哑铃、智能跳绳、智能动感单车等。随着家用健身器材智能化程度日益上升,居家健身也可以达到高效的程度。
5、软硬件结合
上文提到的Peloton成功通过硬件产品+优质内容打开市场,而这条软硬件结合路径被认为是可行的。
在这方面,国内玩家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以野小兽为例,在提供智能健身硬件的同时,保持全年无休的课程直播,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注重从视听角度进行体验优化。
听觉体验方面,野小兽打造音乐主题课,与音乐人进行运动音乐原创,实现课程音乐定制化。视觉体验方面,推出系列实景骑行课程,将现实骑行还原在课程中。
不仅健身器材企业积极开发直播课程等优质内容,以软件起家的Keep等线上健身平台也半路出家做起了硬件。这也表明,通过硬件+内容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有趣的服务,是目前家庭健身行业的一大趋势。
居家健身器材的时代会来吗?
新冠疫情和技术升级的影响下,居家健身被认为是一个风口,但越来越多企业涌入这片蓝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从健身大环境来看,发达国家的健身意愿更高,健身人口的渗透率也更高。根据三体云动的统计,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而同期美国和欧洲的健身人口渗透率分别为15.2%和8.1%。
从健身时间来看,很多加班的打工人缺少充足的时间健身,一时心血来潮购买的健身器械,也往往因为工作繁忙而闲置。
从居住环境来看,发达国家人口较少、居住面积普遍较大,有充足的空间来摆放跑步机等硬件设施,而部分国人受到居住环境限制,购买大型健身器械意愿较低。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据第一财经报道,2020年线上健身器械销售金额占比中,二至四线城市都普遍高于一线,或许也正是与家庭使用面积有关。
不过,这些挑战似乎没有浇灭资本的热情,由于国内智能健身赛道的增量市场乐观,发展前景广阔,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进军智能健身市场。
在国内智能健身市场中,最受瞩目的产品莫过于FITURE的智能健身镜。用户购买镜子和会员后,可以在家上健身课,镜子内嵌的系统提供社交互动,AI技术提供纠正、反馈,镜子里的真人教练也能起到互动和督促的作用。
这一概念被投资者看好的同时,也有健身达人提出质疑,认为设备并没有提供个性化的测评,智能敏锐性和纠正运动体态的准确度不够。
正如对FITURE的两极化评价,部分智能健身产品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也受到市场关注。就市面上现有的智能健身产品而言,仍存在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
家庭健身产品在居家风潮下迎来发展机会,但要做好这门逆人性的生意,需要吸引用户持续健身,应对千人千面的需求。至少目前,相对于资本的热捧,消费者还稍显冷静。
注:文/引壬,文章来源:消费界(公众号ID:xiaofeijie315),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因疫情而起的家庭健身 能否持续发力 家庭健身 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