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有那么多新产品,好产品一个就够了
一个没有新产品的企业不一定活的不好,一个经常出新产品的组织活的不一定好。产品要走少而精的路线、不能一上来就搞大而全的规划。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通常都困于精力有限且四处分兵,一方面没有一个撑得住基本面的产品;一方面又出了远超于组织经营半径的产品。
本质上,不应该出那么多新产品,要有几个爆品,然后由此孵化出大单品(从爆品--大单品)。如果用波士顿矩阵的逻辑表达既:爆品是企业的明星产品、大单品是企业的金牛产品,新消费品牌不能只打爆品,要有把爆品沉淀成大单品的能力、准备。
这个准备就是:做好渠道分销、渠道渗透的准备,实现对的人、反复触达,购买便利。
对的人:用户画像
反复触达:推广种草
购买便利:渠道渗透
爆品到大单品
爆品的逻辑在于引流,既是爆品同时也承担着引流的产品角色。引流在于拉新,找头部带货也是在拉新。头部带货是动作的开始,而不应该是动作的结束,产品是新消费品牌最大的自媒体。当产品到达客户手里时,营销才刚开始,私域、用户的积累是日积月累,更是水滴石穿的过程。
什么是爆品,事实上是产品与需求、产品与市场适配的高效。通常爆品具有两个特点:强功能、高颜值——强功能提升用户体验,高颜值促进用户晒单。
什么是大单品,核心是在强功能、高颜值基础上的好口碑。新消费品消费者第一次购买,通常是产品享受到了品类所带来的红利。
当品类红利往上涨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好过。当品类红利趋于稳定时,能够形成好口碑的产品最终助力企业成就品牌。
大部分新消费品牌,在品类红利殆尽时也随之昙花一现。核心就在于覆盖率不高,口碑不强,影响了产品的二次传播与复购。爆品思路在0到1是关键,大单品在1-10是核心。爆品是垄住流量,大单品是持续的转化。没有爆品就不能红遍天,没有大单品就不能红透天。
不要有那么多新概念,概念一个就够了
推广产品最忌讳的是概念多、概念杂。从外部看消费者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装不下太多的概念;从内部看概念一多,本来不多的资源、钱就要被分摊、分薄下去。
产品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需要传播与费用的:你用100万,传播1个产品概念和你用100万,传播3个概念,从账面上算“子弹”的效率就已经缩水了三分之一,就不要想效果的事了。
用钱如用兵,用兵之法在于集中优势资源,打不平等的战斗。统筹指挥之艺术,全在算账的意识——道天地将法,算多者胜,多算胜少算。
所以,推广产品的大忌就是为产品赋予了太多的概念。今天是送礼、明天是高端、上半年农村包围城市,下半年又高举高打。事实上,能够做出来的产品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新概念。王老吉,是怕上火;脑白金是送礼:好空调,是格力造,一句话不断的重复,才有可能立得起来。
要有足够的耐心,本质上我们靠耐心与忍耐赢的结果——让子弹飞一会
不管你是USP,还是定位,最终都是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可以被记住的购买理由的
主品、主品项、主视觉、主场景、主概念,万变不离其宗。这5个主就是宗,概念的一以贯之,才能有效的进入消费者心智。往下说具体点,你今天一个概念;明天一个概念,放到执行上很可能光熟悉、介绍、推广这个概念就要2-3周。越往下,这个尾巴就越长,越往下,就越尾大不掉。
不要有那么多碎,小、乱、杂的动作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动作做到底。做动作,一是要有概念的连贯性、一是要有动作的持续性、一是要逐步推高动作的量级。既:连贯性、持续性、上量级。
从0到1,颗粒度体感
从1到10,量级思维
从10到N,长期主义
动作碎本质上是概念多,概念一多往下落就动作碎,小、乱、杂。动作碎、小、乱、杂,钱就花的不高效,人在具体的执行中就被打的更散。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沉淀和行为自然习得。小伙伴的成长就只能是在一个、一个又一个不连贯的事中,晃悠。无法在一件事上获得持续的精进。
一个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的一系列连贯性动作,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向目标顾客传递清晰的购买理由(产品概念)。
怎么做动作,核心的点在于围绕目标消费者去构建,概念的连贯性、动作的持续性。动作上量级的本质是破圈动作、突破圈层的动作。不是在一个维度上的加法,而是在不同维度、跨纬度的乘法。
没有由然而生使命感的组织,吃不下一个大市场
关于战术,林彪曾亲自总结出几点:三猛原则(猛打、猛冲、猛追)。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沾沾自喜,烧冷灶的事时常发生。就是因为没有猛打、猛冲、猛追,刚有起色就守株待兔,结果就是坐吃山空,然后就要二次冷启动,就要烧冷灶。第二次烧,投入的资源可能就是第一次的3-5倍。
所以,要猛打、猛冲、猛追。具体来说就是三不停:宣传不能停、种草不能停、带货不能停。甚至量级要一次比一次大、势能一次比一次高,覆盖一次比一次广。冲到第一,是攻;保住第一,是守。一些很好的、很有前景的新消费品,就是因为没有乘胜追击,没猛打、猛冲、猛追,而让对手后发先至。
这个猛字,实际上背后是组织的战略决心和战备储备。不能好赌成性,关键时刻要豪赌定胜负。第四野战军高级将领回忆录里,都记得林彪明确告诉纵队指挥官,打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们的脑袋。
关键时刻,领导者要有【我要结果】的勇气、呐喊。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是乌合之众,他们需要被一种莫名的使命感点燃。优秀的企业家和平庸的企业家,差别就在于在关键时刻喊出那句近乎于不讲理的: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电影版《大决战》里,辽沈战役第二阶段,林彪收到程子华发来的电报。「今天拂晓,敌人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整营整连地集团冲击。塔山守备团,损失过半。」程子华是东野当时坐镇塔山地区最高指挥官,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
林彪看也不看:「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注:文/后山客居,文章来源:新消费品牌研究社,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如何做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