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资经历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起伏和增长:从十年前最开始的投资者寥寥,到2019年开始的投资热潮,再到2021年中,风险投资开始重新评估风险和谨慎对待。
与外界纷纭的「消费投资遇冷」观点不同,弘章资本认为,消费投资的下半场只是回归了常态,中国消费领域还蕴藏着大量没有证券化甚至融资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弘章资本创立于2012年,是中国知名的大消费领域私募股权投资专家,长期坚持研究驱动加上价值创造能力,在成长型、Pre-IPO、中小型并购投资交易拥有多个成功案例。投资案例包括:家家悦、蓝月亮、紫燕百味鸡、汉朔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
在弘章资本内部交流会中,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结合弘章资本的消费投资底层逻辑,向《窄播》(微信公众号ID:exact-interaction)等分享了宏观层面上,他们对于大消费赛道的预判、未来五年投资布局的重点,以及微观层面上对品牌、超级供应链的理解。
翁怡诺说,很多人觉得消费有冷到热、热到冷的过程,但我们觉得并不明显。拉长时间跨度看消费,它不一定会爆,但一直是慢慢上行的,而且可以走得很远,需要我们有长期价值投资的耐心。
基于翁怡诺分享的消费投资方法论,《窄播》提炼出了弘章资本关于新消费投资的十大逻辑。以下为具体内容:
未来商业进化是「弱品牌」和「弱连接」
消费从来没有被真正定义过。弘章资本把消费投资分为四大块,第一和流量有关,零售、连锁、电商;第二是产品型,包括知名品牌和优质供应链;第三是消费科技与服务,具有独特的技术壁垒以及服务能力提升运营效率,赋能企业打通并整合线下或线上运营体系,服务业有很强的To B属性,有很大的深挖价值;第四是消费医疗,消费和大健康医疗的交集。
这就是流量、产品、服务的演化路径,也是过去十年弘章资本的投资布局路径。起初,弘章资本布局中国零售连锁领域,家家悦、钱大妈等,并在渠道端拥有很多资源。后来,弘章资本转向品牌端,并认为,未来商业进化是具有「弱品牌」和「弱连接」特征。
投资有科技壁垒的超级供应链
比起唯品牌论,弘章资本更倾向于投资科技壁垒的供应链。这里的供应链指的不是物流配送的供应链,而是具备科技壁垒的生产供应链。
站在最宏观的视角,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优质的超级供应链体系。从航母到袜子全都能做得很好,形成中低高各种维度的供应链能力,成为世界的商品枢纽、世界工厂,而且水平一直在进步。
优质供应链的崛起,对外就是近几年特别热的跨境出海,对内就是新品牌的涌现。
新品牌是高度依赖于超级供应链和流量成本,其中「超级」指的是,它在整个价值链条里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科技壁垒,但不一定是硬科技。以服装行业为例,申洲国际就是一个超级供应商,它能经受得起突然的流量冲击,某一款式突然爆单了,它能够快速追单,而小工厂就崩溃了。
超级供应链就很柔性,能抗大流量冲击,它的周围有产业集群,它能组织整个生产供应链去为品牌方服务。很多品牌愿意和它合作,不是因为便宜,这恰恰就是一个壁垒非常高的事情。
从供应链的角度,既要平滑柔性,又要规模出量,这两点是矛盾的。能处理这个矛盾就是「超级」,顶得住流量冲击,包括工艺材质、上游的研发上,这些构建了超级供应链概念的来源。
超级供应链往往还带有差异化的要素,甚至有些深度制造公司还能实现对上游的控制,比如某一种辣椒深加工,能控制上游农民的种植过程,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壁垒,这也是超级的概念。
更青睐刚需性需求,流行性生意需要警惕
首先需要长期坚持以研究驱动,研究创建价值,价值驱动投资。其次基础的东西才是长久的。投资前,需具有前瞻性,思考未来十年这个项目是否还会存在。然后,还要对经济周期、政策周期、市场周期敏感。比如医药、教育是受政策周期影响会比较大的项目。在大众衣食住行的需求中,吃和用,是相对稳定的。
流行性的生意需要谨慎。比如茶饮,在20年里迭代了5次,每家企业的菜单研发是以季度为单位的,其他生意就不是这样频繁。
往更深层次思考,生意要为消费者创造什么价值、解决消费者什么级别的需求。比如调味料,它满足的是消费者味蕾;比如某些产品解决的是消费者安全的需求,那它就是绝对的刚需。还有能解决便捷和懒的产品,也是刚需,因为消费者的主权在无限放大,人就会越来越懒。弘章资本更青睐消费者的刚需性需求,比较担心容易迭代的。
银发经济会带来新的品类机会
投资从长期来看是宏观产物,抬头看路很重要。除了微观运营的细节构成,还有对世界观的看法,这些看法洞察是所有东西的起点。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银发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55后或60后比之前的老人有更强的支付能力,他们退休后流出的大把时间将会带来各种新机会。当少儿教育被双减政策打压,中老年人的兴趣班快速发展,政府办的老年大学一位难求,其中80%是大妈。而中老年男性则在渔具上,渔具成了他们的社交工具,变成另一种「高尔夫球杆」。
产品一旦成为了社交工具,它的想象力就很大了。新人群的变化会带来新的品类机会,对宏观人口、社会学、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很多投资思考。
关注「消费PLUS」,增加服务与科技的交集
未来五年我们依旧会专注在消费上,以及延伸出去的「消费PLUS」,比如大健康、科技,包括服务业。随着未来社会发展必然发生的,就是服务会越来越贵,而商品制造能力越来越强后产品毛利空间会趋于缩小。
社会的服务价格现在是被低估了。举个有趣的现象,高学历的人情愿送外卖也不做制造业,外卖虽然很累,但可以到处跑,体验上比封闭的空间更好,这是一种人的价值观的变化,站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人会越来越追求自我独立性与自由度。
弘章资本在研究新兴服务业时,发现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就是人口的老龄化,未来能提供服务的人越来越少,而社会需求服务比重却越来越大。于是类似服务机器人,这种职能与技术共体的出现,会替代人的部分工作,技术趋向于职能,这就是服务业背后的科技升级。消费不仅仅是品牌,未来是以消费为内核,增加更多与服务、科技等交集的地方。
消费企业未来要多品牌化,「打牌次序」是关键能力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消费企业,一定是To B、To C都要做,一定是多品牌化的,因为单一品牌都是有天花板的。
之所以有人投新品牌,内核是因为当时有流量红利。大多数借助流量红利起来的新品牌,竞争都太内卷,成长的天花板也比较低,不能持续健康地增长,没有流量红利,就只是一个Logo。从品牌的强势度来说,这十年是下降的。
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一个关键,叫「打牌的次序」。做品牌是先从电商起步再建供应链,还是先做供应链为别人做代工起步再做自有品牌?打牌次序和路径的选择极为重要,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能力,实际上关乎到企业资源的配置能力。
投资变化和隐形冠军
寻找变化和挖掘隐形冠军是投资的两条主线。中国消费永远不缺变化,这就需要投资人关注变化,新人群、新消费、新业态、新技术。后者则是寻找不需要融资的隐形冠军,怎么能把钱给不缺钱的人,是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目前投资中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能够获得这种转化能力,需要长期在产业里面浸泡,做足够垂直的事情。投资者需要比所有的综合性基金更加垂直,产业视角更加深入,朋友圈也应该比别人的更广更深入,并给予企业更大的价值创造。
投资变化和隐形冠军,在底层上并不矛盾。根据竞争格局,当大家都在投资新品牌时,弘章资本就寻找隐形冠军;反之亦然,当大家不再求新时,我们便更愿意挖掘创新的机会。
当一个现象级的产物出现以后,留给投资人投资判断的时间是有限的。看项目时,只能看到当时这个时间横截面的状态而已,但事物其实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我们可能并不能判断清楚它的变化。
所以投资不是一个时间横截面的研究,而是要跟着它本身的迭代,寻找到合适的投资点。对于未来有大机会的赛道,现在不适合不等于未来不适合,所以关键赛道领域要保持持续的跟踪。
判断投资机会的两个支点
两个支点包括品类逻辑和项目的可叙事性、可验证性。
长期存在的品类是基础。弘章资本控股唐饼家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首先烘焙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弘章资本考证了历史,发现胡饼自西域传来后,至今不断迭代。另外,我们也看中了中式烘焙赛道的潜力,西式烘焙对消费者的教育已经到了天花板,中式烘焙目前是被低估的,中式烘焙的一个趋势是食材用料丰富化,包括口味食材还有机会西式化,长期方向上是中西合璧的融合关系。
越早期的项目,越需要可叙事性。咖啡可以用叙事性表达,「凡是喝茶的民族都会被咖啡占领的」,这使得咖啡的市场变得很有想象空间。但用可验证性来说,咖啡店的单店模型,投资回报、可复制性等都是要验证的。一般早期项目可验证会少,都会放大可叙事性,而后期的项目可验证性就会更加显性,无非就是两者的权重关系在企业发展中是在变化的。
消费投资的三个阶段和四个出手点
第一个孵化阶段。第二个是成长期,分为成长早期和成长后期。成长早期的画像是2-4亿收入,有可能连利润都没有;成长后期项目的主要画像是6-10亿收入,有7、8千万的利润,每年能保持25%增长。这个阶段的项目有核心壁垒,满足投资者性价比高的要求。能达到六千万利润意味着不太缺钱,生意很好。而这样的企业已经有隐形冠军的特质。
这个阶段企业融资的原因往往是竞争格局变化了。基本的供应链、营销问题都解决了,而十亿收入又是一个特别难跨越的阶段,很多企业止步于此。行业里有一个特征,单品牌过十亿收入是一个里程碑,达到十亿之后,巨头开始进入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会趋于恶劣,所以说十亿是个分水岭。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它冲击下一个目标20亿。
第三个阶段Pre-IPO。这时的企业有20、30亿收入,2、3亿的利润,投资这一阶段的企业,企业估值不能太离谱,不能有一二级倒挂的现象,Pre-IPO时其实就是一个算账问题了。
消费不一定会爆,但它一直都在
站在20年维度上,消费在中国一直是稳定发展的,总有好公司出来。消费只是显得没有那么「快」,但拉长时间跨度看消费,它是慢慢上行的,而且可以走得很远,这就需要投资者有长期价值投资的耐心。就像当年中金投资蒙牛时,利润一年才四千万,如今蒙牛已是巨无霸。
而对于有些平台型生意,是会在短时间吃完未来的机会。所以媒体觉得消费出现冷到热、热到冷的过程。而对于业界的投资人来说,消费不一定会爆,但它一直都在。如果一个生意短时间跑得快的,掉得也很快,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生意;消费是那些起得很慢但不会掉的好生意。
注:文/丛文蕾,文章来源:窄播,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新消费投资的十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