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只眼看零售》获悉,原株式会社LAWSON执行董事、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职位发生变动,已离任株式会社LAWSON执行董事,目前职位为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及上海公司总经理。
但对于张晟职位变动后的最新走向,便利店行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张晟会以“顾问”角色协助罗森中国区域做出相关决策,但不再参与一线经营。另一种则是,张晟实际上会以逐步卸任的形式,从罗森离职。当前职位变动,是为了给罗森及相关方面留出缓冲空间。
罗森官方表示,张晟目前在海外休假。
考虑到企业高管职位变动甚至离职,是与企业经营战略及未来走向关联紧密的信号。尤其是张晟作为罗森(中国)的关键人物,参与推动了罗森“区域大加盟”战略落地,在罗森本土化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离职与否,便会对罗森下一步布局,及日资便利店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按照日资企业惯常做法,每年三月底到四月初是一个工作年度的交替时节。张晟此时发生职位变动,也意味着会有新的执行者于近期到任。届时罗森是沿用此前战略,还是做出相应调整,目前暂未可知。
有意思的是,在2017年3月,业界关于张晟的职位变动也曾有过预测。当时是原罗森中国区总裁三宅示修升任为罗森海外事业本部长,时任罗森中国区副总兼上海罗森总经理的张晟即被业界认为有望成为三宅示修的继任者。
不过,后来张晟仍然担任副总裁一职,由此也曾引发关于华人在日企就职天花板的讨论。
张晟的改革
罗森的“本土化”战略
张晟是否完全脱离罗森(中国),目前还尚无定论。但在他在罗森决策范围扩大的几年,也是罗森执行本土化战略,发展速度明显提升的重要阶段。
梳理罗森在华发展走势,可以从推出“区域大加盟”战略为线,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2015年之前,那时候的罗森还没有执行“区域大加盟”战略。作为与7-11、全家齐名的便利店品牌,罗森最早与百联集团合作在中国拓展业务。2011年,日本罗森收购了百联持有51%的中国罗森股份,开启了在华的独资化经营之路。2012年5月,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但当时罗森门店数长期维持在300家左右,难以明显提升。
张晟也是在这一阶段接手罗森华东区域。并重新定义”自行车理论“。当时罗森遭遇发展困境,主要是因为经营方向出了问题。用自行车来举例,可以把前轮比作开店速度,后轮比作管理能力。早期日方管理时前轮较小,错失了一定市场机会。到中方管理时,又过于注重速度,导致后轮的产品能力和门店管理服务力跟不上,最终导致无法协调发展。为此,张晟推动关闭了80家亏损门店,同时重新开出300家新店,由此奠定了罗森推出”区域大加盟“战略的基础。
到2015年,罗森宣布推出区域大加盟策略,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可以说,这是罗森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启动期。
张晟在其中则扮演重要角色。他于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接管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发展,我们意识到肯定要提速,而区域大加盟商就是一个不错的模式。零售业是一个非常区域化特色的产业,比如你在华东区域做得好,但是不代表你在华北可以做好,因此寻找一个非常了解本地市场且具有当地优势的区域加盟合作者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启动了区域大加盟商计划,即在当地寻找一个合作伙伴,由其作为区域的总加盟者,让其扩展当地门店。”
随后,罗森先后拓展了杭州、江阴、北京、武汉、安徽、海南等多个区域市场。期间罗森也完成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门店数突破1000家。实际上截止2021年12月,罗森门店数已达到4500家,并计划在2025年使门店数增至1万家。二是就实现盈利。1月14日,据日本罗森(LAWSON)发布财报显示,罗森2021年3月至11月净利润达到243亿日元,为上年同期2倍,营收同比增长5%。其中中国业务发展良好,盈利18亿日元。
尤其是近两年间,罗森提速明显。它一方面通过大加盟、并购等方式进入新区域。另一方面,在江浙沪等核心区进行改革试点,也是罗森寻找新增量的体现。
比如说2021年8月,罗森正式启动“五新战略”。它计划从新商品、新品类、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五个方面开启江浙沪罗森的重大转变。同时,罗森也计划将门店打造为三层消费空间,分别承担了便利店、前置仓、自提点三种角色,从而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需求。
与此同时,江浙沪区域罗森也试点不再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开户费等相关费用。从而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商品提案者,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商品结构。
张晟当时表示,“实现整体盈利前的罗森是为了活下去,那时候主要是效率导向,即大部分决策都从提升营收效率出发。但现在的罗森盈利后有了启动效果导向的资本。简单来说,这是罗森从看重即时收益到强调长期收益的转变。”
日资便利先后提速
区域大加盟的下一步
此前,张晟接受公开访问时表示,罗森正在推动“五新战略”落地。可见当前是罗森内部改革,计划下一步发力方向的关键阶段。而张晟此时发生职位变动,无论是以顾问身份参与,还是彻底脱离罗森体系,对于前度战略的推行,均会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管理团队更迭,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战略调整。这一方面是因为前后两任管理者的理念、策略客观存在出入,因而难以完全继承。另一方面,企业更换管理者,也多少存在引进新血液、寻找新思路的考量。
同时,高管变动之后,如何顺利引进继任者,也存在一定难度。例如原全家便利大陆执行长林建宏于2021年7月宣布离职后,其官方表示正慎重考量继任人选,目前执行长由全家董事长魏应行暂代。但时至今日,全家便利仍未公布新任自执行长。
具体到罗森来看,区域大加盟战略使罗森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中国区域盈利。但对于区域大加盟商来说,罗森能否真正为他们带来业绩增长,也是下一轮续约能否保障,以及后续持续扩张的关键。为此,张晟的职位变动,也意味着罗森需要寻找新的管理者,甚至推动全新战略调整。
这不仅改变罗森下一步走向,也会影响整个便利店格局。
从当前行业大环境来看,便利店业态到了一个准入门槛提高、盈利难度加大以及整合并购加剧的新阶段。本土便利店品牌由此呈现出两种走向,一种是加速并购,借机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及门店规模;另一种则是寻求出售,套现离场。罗森要想在此背景下达成万店计划,可以说机会与风险并存。
一方面,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并购、合作对象有所增加,给了罗森更多选择空间。但另一方面,瞄准这些寻求合作者的便利店企业也更具实力。其中既有天福便利、美宜佳等本土品牌,也有日资便利店品牌透露出合作意向。
例如全家便利与日本方面续约后,开始接触本土区域便利店品牌,透露出开放合作的信号。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现任中国全家执行长魏应行及其团队到访Today便利武汉总部,并与Today便利创始人宋迎春接洽。Today官方对此表示,“双方就企业间开放合作,共同推动便利店行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同时,全家便利团队还接触了江西有家便利。
同时,7-Eleven也表示从专攻一线、省会城市调整为将二三线城市纳入开店范畴,扩大市场空间;调整开店策略,摸索社区商圈新店型;降低单店投资成本及加盟费门槛,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使加盟商更易盈利,使总部更易拓店。
可以说,罗森正在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便利店发展阶段。而谁是带领罗森突围下一个赛段的关键人物,即值得业界关注。
注:文/张思遥,文章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公众号ID:retailobservatio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