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一经推出,马上破圈,当然也给投资圈带来了不小的涟漪。
这首先表现在,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掀起涨停潮,美利云等个股甚至连续几个涨停板,涨幅累计超过50%以上。
但具体到细分的投资领域,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现在早已不是投资“东数西算”的最佳时机,利好持续刺激下,这桩生意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一方面在于,不止一位从业者认为,这次国家启动“东数西算”短期内确实助长了资本在该领域的热度,但由于在技术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实行业是进一步回归理性,变得更专业了。
比如就有投资人告诉我,“数据中心行业本身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的属性,叠加东数西算实际上要面对的是业务与数据的跨省迁移,其验证周期一定相对比较长”。
与此同时,不少相关从业者也表示,此次“东数西算”不光是东西部数据和算力的再调配,也将从根本上重塑产业秩序。
而另外一方面, “东数西算”覆盖的投资领域,也是以往数年所提倡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两者有很大的重合,一家投资机构直接对我表示,“十年前已经投过一轮了,这次并不会参与高竞价”。
仅就目前“东数西算”公认的投资标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来看,本质是数字时代的地产生意,同时以服务器为代表的的算力,以交换机为代表的的网络,以硬盘为代表的存储等硬件产品,均存在行业格局基本定型,毛利率有限等特点,缺乏想象空间,这注定了“东数西算”投资需要耐心,速效策略不合时宜。
抢跑:“东数西算”早就有?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所谓“东数西算”,就是将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涉及到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传输和存储等领域将迎来一波发展契机。因此,有研报认为,“东数西算”预计未来5年或将带动每年千亿元的投资,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
但实际上,“东数西算”并不是个新概念。
2020年3月,新基建指明了七大领域投资方向,数据中心赫然在列;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就联合印发了一套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并在12月批复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4个节点启动算力枢纽建设。
在资本层面,国家级工程在2018年已经开始布局,今年已经进入到项目落地的阶段。近两年也出现过几起大额融资。
比如2020年6月,世纪互联宣布获得黑石集团旗下基金1.5亿美元投资,同年8月,秦淮数据集团完成由碧桂园创投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再到12月,浩云长盛宣布完成3亿美元股权融资。
“东数西算”其实可以算是此前政策的加强。于投资视角,相关标的在过去十年已经被资本关注过。首先是第三方IDC服务商,其次是与之有关的供应商,例如数据中心建设必需精密空调、电源设备,最后是算力、存储和网络提供商,更多的投资方向还有待挖掘。
巧合的是,2月22日,即“东数西算”工程刚刚宣布启动之后,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已达成协议向红杉新基建基金、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及亚洲主权财富基金出售本金额合共6.2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0.25%可转换优先票据。
此次领投的红杉新基建基金,于上月刚刚募集完毕。投中网了解到,这一轮融资其实早在商榷,只是恰好赶上政策发布。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数据中心领域,机构每年的重点都会发生变化,过去一年,机构基本只看北上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宏观上,当前我国数据资源83.7%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相应地,我国数据中心部署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
同样,万国数据此次融资也印证了这样的投资逻辑,其数据中心就基本布局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虽然地皮、电力等指标资源较为紧张,但是不用担心客户。
另外,“东数西算”覆盖的投资领域,也是以往数年所提倡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两者有很大的重合,一家投资机构对投中网表示,“十年前已经投过一轮了,这次并不会参与高竞价”。
洗牌: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少相关从业者对投中网表示,此次“东数西算”不光是东西部数据和算力的再调配,也将从根本上重塑产业秩序。
政策指引直接影响下游产业风向,2022年开年之后,数据中心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之前依靠渠道拿下数据中心的项目或者指标相对容易,但是今年审批复杂度大大提高,一方面要求有中标方必须拥有数据中心相关从业经验,能够保证项目顺利落地,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客户指标方面的承诺,总体上更规范化。
也有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投中网,“东数西算”中对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制冷措施和PUE(电能利用率)指标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从而也提升了数据中心整体的准入门槛。
比如根据“东数西算”的文件要求,东部地区集群数据中心的PUE必须控制在1.25以内,西部地区1.2以内。
但现实是,国内一些老旧数据中心的PUE高达在2-3之间,相关机构测算我国数据中心平均PUE在1.59,类似于房地产,数据中心使用周期以十年计算,旧数据中心淘汰也需要一定时间。
此外,在上架率方面,国内也呈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征:华北、华东、华南的上架率在65%以上,西北上架率仅为33.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0%)。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在起步阶段尤其要明确绿色节能、上架率等发展目标。比如,集群内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至少要达到65%以上。
由此可见,“东数西算”政策的导向是将需求分成两大类,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将主要满足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西部枢纽主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业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枢纽仅仅只能作为存储中心存在,它同样要解决东部算力不足的问题,”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在他看来,“东数西算”的最终目的,是系统化合理布局数据中心资源,实现全国数据中心的一体化发展,因此必须加快优化网络架构、打造多条连接东西部数据中心节点的大带宽、高质量、低时延直连网络通道,重点推动数据中心与网络、云、算力、数据要素、数据应用和安全等协同发展。
押宝:板凳或坐十年“热”
板凳或坐十年“热”。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中心投融资市场2020年投资达到3000亿元,未来3年将增加1.4万亿元。
不止一位从业者认为,这次国家启动“东数西算”短期内确实助长了资本在该领域的热度,但由于在技术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实行业是进一步回归理性,变得更专业了。
在一个具有很大确定性的赛道,投资者不仅要拿得准,还要拿得住,是推高估值攫取短期收益,还是细水长流获取长期价值,被投企业大多会选择后者。
具体到细分领域,有投资人告诉我们,在具体看项目时,会主要关注四个核心要素:指标、土建(包括土地和地上已有建筑物),机电和客户。
目前,机构收项目基本上分两类:绿地项目和成熟项目。其中绿地项目是指项目指标或者土地区域,成熟项目则是机房建好正在招商或者有一小部分客户的项目。对于机构来讲,更倾向于成熟项目,头部机构更喜欢超大型项目,比如黑石这种最低的项目体量也要有30兆瓦。
今年市场上还有一些存量型项目,有的是多年前已经盖好的,机房相对老旧,涉及到二次改造和升级。一线从业者对投中网表示,这些项目可能会在城市中心地带,因为资源稀缺,现在估值非常高。
这也就涉及到了数据中心项目的估值方法。据悉,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机构收项目差不多能给到12倍左右,最多到13倍。二线城市成熟的项目会给到10倍以内,基本是8~10的区间。
与此同时,敏锐的投资者也开始去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进行布局,但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讲,这些地方还要面对缺少客户的挑战。
进一步明确和严格的技术要求,在提高数据中心的基本线外,也将“东数西算”的落地周期拉长。
有机构人士认为,“数据中心行业本身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的属性,叠加东数西算实际上要面对的是业务与数据的跨省迁移,其验证周期一定相对比较长”。
且由于“东数西算”相关文件还处在纲领阶段,具体细则和要求还有待完善,因此也有分析认为真正属于投资机构的基本面投资机会还未出现。
从信息通信、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到土建工程、绿色能源供给,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投资规模大。
不同领域的行业格局基本清晰,投资机构也倾向于找寻头部企业进行投资,创业型厂商机会不大,而且一些有着资源禀赋的国企央企入局,也压缩了市场空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数据中心市场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竞争阶段,但数据中心的投资热潮,并不会大批量、高强度地释放出新的利润空间。
注:文/张雪 张丽娟,文章来源:投中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东数西算 2022头号风口不欢迎热钱 东数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