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 “Gai溜子”又火了。

自称“第一英语街头采访频道”的@别闹了美越,通过在抖音上发布用英语对路人进行随机采访的视频,此前就已吸引了很多粉丝关注。而最近,账号的内容走向似乎发生了变化,原本用英语“考验”路人的美越,反而常被说着各国语言的优秀“路人”按在地上摩擦

特别是在1月12日和@说车的阿飞 联动制作的视频中,美越被阿飞用法语、日语、斯瓦西里语、蒙语“轮番轰炸”,吓得“弃麦逃跑”,直言遇上“史上最强路人”,令人捧腹。

该视频迅速收获了325W点赞,带来的粉丝新增数超过50W,成为了账号的第一大爆款。@别闹了美越 也在1月开启了自己的疯狂吸粉之路,以189W的增粉量登上了抖音1月涨粉榜TOP12。

街头采访在抖音并不是什么新玩法,美越是如何在这之中玩出新意?现在抖音上的街头采访都在讲什么故事?

“花式挨怼”成街访博主流量密码?

与传统的人物访谈相比,街头采访更注重内容的娱乐性。因为“完全随机”,被访者的答案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经常能创造出一些有趣的问答,让视频的综艺效果拉满。

@别闹了美越 巧妙选择用英语采访中国街头的行人,两种语言之间的碰撞,注定会引发更奇妙的化学反应。

翻看账号内的视频可以发现,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数据最好的那几支,常常能看到美越被怼的身影。

比如账号早期一支破百万赞的视频,产生于他与北京大爷的对话。固定的开场白后,面对美越期待的眼神,大爷只霸气回应了四个字:“说中国话。”粉丝纷纷感叹: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图源:@别闹了美越 抖音视频截图

而近期他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则是因为账号开启了一个“多语言混战”时代。

故事起源于美越在采访一位杭州街头的路人小哥时,反被对方说出的法语制裁。

“Do you speak any English?” (英语:你会说英语吗?)

“parlez vous le francais?”(法语:你会说法语吗?)

被怼后他震惊的表情,再配上后期的花字、特效、BGM让这个片段极具笑点,也成为了博主本人的新标签。

*图源:@别闹了美越 抖音视频截图

卡思观察到,该视频后续引申出了一系列的路人玩梗视频,多期视频收获了近百万点赞,俨然成为了账号的流量密码。

在第一次被法语怼得哑口无言后,美越总能遇见些德语达人、俄语达人、西班牙语达人、日语达人等等,甚至还有粤语和上海话能力者,总之,路人听不听得懂英语不知道,但对方的回答美越一定听不明白

这种“原本靠着一口流利英语让人吃瘪,反被各种语言达人轮番‘整活’”的反差剧情,帮他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由此抖音上还曾出现一个热梗——迟早学会八国外语,而美越这个英语外教也被广大网友们戏称为“法语博主”。

他没有放过这个“被怼”出来的红利期,迅速联合@说车的阿飞 @Thurman猫一杯 等网络红人,拍摄了数支相关视频,集合多方粉丝力量,让话题热度持续增加。

通过数据也能看到,账号在一月的两个涨粉高峰期1月13日和1月23日,正好与两期合作视频发布的时间吻合。

*图源:@别闹了美越 抖音视频截图

外国文化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博主帅气的外形符合平台用户审美,采访中时长出现的反转与笑点,路人怼博主时的金句频出……种种元素不断叠加之下,该账号在一月表现出来的强劲涨粉势头,也就不难理解了。

抖音街头采访内容几何?

因为短视频时长的限制,街头采访类内容一般由3-5个受访者的回答剪辑而成,后期配合花字、动图和一些特效即可。

但这样的形式注定了采访的话题不会太深入,视频想要得到广泛传播,就需要在前期选题策划上更具讨论度和大众性。

比如,专注拯救单身青年的@不要音乐,视频的主题永远围绕着恋爱进行。他们会在各期视频中,将不同风格的主人公进行街头配对,以此来增加视频的冲突和看点。

想要“脱单见面”有一套完备的流程。采访者会先分别对男女主人公进行简单的了解,双方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完成节目组要求的歌曲对唱,结束后如果两人觉得合适,则会带领他们到达相应的地点见面,录制者再对两个人做一个共同采访。

脱单、恋爱本就是极富争议的内容,再加上节目特意筛选的高讨论度主题,比如:宅男脱变记、青梅竹马、朋友变恋人等,这样的视频对观众而言,是比较有看点和意义的。其后,结合后期团队精良的剪辑制作,让该账号内容有了一股“恋爱综艺范”,吸引了超过1200W粉丝的关注。

更简单一点的做法,或许可以参考@OP1 Production做的“耳机分我一半”系列。视频中博主会与街头带着耳机的行人进行搭讪,询问他们在听什么歌,并在视频中附上一小段相应的歌曲。

这种做法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将歌曲本身的热度被账号所用。高传唱度的歌曲自带高人气、高热度,观看视频的观众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时,会自发给博主点赞、评论,提升账号的互动数据,更利于视频的后续传播。

*图源:@OP1 Production抖音视频截图

当然,选题之外,注重后期剪辑和制作,给“高光画面”配上合适的吐槽,使视频观赏性更强,也是优化作品的一大手段。

例如美越每次被怼,都会将画面定格强调,再配上眼睛发红光的特效和独特的BGM,给粉丝带去强烈的“洗脑”效果。而之前标准的《The Next Episode》+“墨镜、烟卷、金项链”三件套,也成了各位冲浪达人“口出狂言”后的标配。

火爆背后争议不断

街头采访作为一种并不新潮的内容创作手段,在过去几年中却一直维持不错的表现,平台上不时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爆款账号,证明着这个赛道内容强大的生命力。

究其原因,除了卡思原来写过的“满足了大家的窥私欲”外,可能还与这几年的街头采访中的经典片段,被剪辑后得到广泛传播有关。

被访者神奇的脑回路,让观众直呼“好家伙”的同时,无形中拉高了观众对这类内容的期待值。往后观众在刷到类似视频时,会更有耐心去等待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对话下,隐藏着的惊喜反转。

另外,观众们通过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得以看见他人反省自我,采访者和被访人之间的问答交流,往往也充斥着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很多人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不过,创作者们也应该客观看待这种创作形式存在的缺点

首先,这类视频的素材并不易得。很多情况下,街头采访话题的吸睛度和它的私密度息息相关,隐私性越强、被访者不想谈起的话题,越容易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但在短短几分钟的采访时间中,大部分人很难解除心防,和陌生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其次,自媒体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声渠道,创作者在发布作品前是否征得了被访者的同意,视频尺度是否有与被访者进行沟通等等,都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账号很可能面临法律的风险。

最后,随着短视频制作的日渐精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的团队会对人物故事进行润色和改编;并且因为被访者都是普通人,面对镜头的表现不可控,因此也爆出过街头采访团队聘请专业演员表演的消息,长此以往粉丝对这类视频的信任度必会大打折扣。

在卡思看来,街头访谈因为题材和形式的特殊性,在任何时代都有其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样先天的优势下,创作者更应该利用好它打动人心、创造欢乐的部分,摒弃哗众取宠、恶意博眼球的想法,用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去赢得观众的青睐。

注:文/霜微,文章来源: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Gai溜子一支视频涨粉50W 街头采访流量密码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