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落幕,谷爱凌也以2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她的冬奥之旅,不过,“爱凌效应”、“冬奥效应”似乎仍在持续。

“为什么滑雪会让人上瘾”、“滑雪的尽头是骨科”,以及“整个朋友圈都去滑雪了”,都成了热门标签,谷爱凌背后的国内滑雪圈,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

在滑雪如此炙手可热之前,国内有这么一批雪友,同样因兴趣始,最终把滑雪当成事业,但从知名度上看,他们“混圈以上,爱凌未满”。

我们找了几位滑雪行业里雪龄5-20年的人,他们讲述了国内滑雪界更丰富,更接地气的一面。

有人从程序员转行滑雪摄影师,纠结于到底是练滑雪还是拍摄赚钱;有人年近30才开始滑雪,骨折后越挫越勇最终成为专业滑手;有人创业是因为早期滑雪的孤独感,后来为了做雪板,曾抵押自家房产;有人在知天命的年纪,一边运营公司一边在打比赛,还是国内屈指可数的50岁以上的竞滑选手……

当然,这期间他们曾遇到过各种困难——身体伤病、家人不解、大笔砸钱......

滑雪这个圈里,有热爱,有探索,有风险,还有收益。

01

练习滑雪,还是拍摄赚钱,

这是一个问题

刁堃 滑雪摄影从业4年

男39岁 雪龄5年

成为滑雪摄影师之前,我是一名程序员。

转变来自一次滑雪经历,我爱上了滑雪带来的“速度感”,再加上贴近大自然,这就使我忽然厌倦了城市的乏味生活。刚开始投入不大,后来慢慢地从城市剥离,最终全职滑雪摄影。

转型期间的最大收获是朋友,在青岛体验过几次滑雪后,2017年,我便决定独自远行,转战吉林松花湖。

当时我滑单板,还不会换刃,也没有朋友,都是自学。时间久了,我遇到了可以一起滑行的朋友,大家相互交流鼓励,我的滑雪技术在慢慢提升。

因为看了许多国外大牛拍的滑雪视频,2018年,我也动了自学摄影的念头,开始观察研究大牛们的风格技巧。然后,为了能学习到更高阶的技巧,我来到了崇礼,先后在云顶和太舞认识了更多朋友,包括做运动摄影的。

其实,我并不是一下子全职滑雪摄影,(过渡时期)在夏天做IT,冬天做滑雪,大概是在两年前才开始专注于此,夏天去广州、哈尔滨等的室内滑雪场,或者去做冲浪潜水。

起初家里对我很是反对,毕竟这份工作类似兼职,不稳定,难以收支平衡,但由于我的热爱,家里也就在商量讨论过后义无反顾地支持。

目前,我在滑雪方面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教学和摄影。

雪季内,一般每天有1~2个初学者,每次教他们2~3小时不等;约拍摄影的,一般每天就1个,此外就是随机拍摄雪友,修图后上传到平台,供他们观看或付费下载。

对我而言,这份工作的最大难点就是“纠结”,到底要练滑雪,还是拍摄赚钱。

之所以说“纠结”是困难,是因为滑雪和摄影这两种爱好,都是“一做能做一整天”的那种。

比如滑雪,我每天有很多想做的动作,想研究的滑法,但又不能完全为了滑雪而不去拍摄;同理拍摄,我有很多想拍的东西,特别是一些活动,但也不能完全为了拍摄赚钱而不去滑雪。

简单说,滑少了我难受,拍少了我也难受。

所以我会尽量利用一切时间待在雪场,像是雪季刚开的时候,我会去崇礼租房,每天一早就开车前去,直到晚上雪场关门再回去。

一定要早去,趁着雪质最好的时候,练习新技能,等雪质没那么好,或者比较疲惫的时候,利用这段时间来拍摄,大多情况下,拍摄只需要站在一些固定位置。这样的话,我就算是做到了些平衡,不会让双方互相耽误。

随着滑雪越发热门,我觉得新人越来越多,经历过前些年的日积月累,雪友们的滑雪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从去年开始,崇礼这边冰雪影像的层次,包括设备、专业性、后期等,同样有肉眼可见的提高,除了老人们的摄影技术提高,冬奥也使得更多人参与进来,大家你追我赶,新想法不断涌现。

这类影像也是让人们想参加冰雪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看到的和实际体验是两回事,但影像可以去尽量弥合差异。

像是一些国外的优秀极限运动视频,你就能通过多看这些视频,激发出那种跃跃欲试的情绪。目前国内的这类视频还相对少,里面的表达还没有那么强烈,这也是我们的未来目标。

尤其对雪场而言,冰雪影像相当重要。雪场离不开摄影师带来的曝光,因而雪场经营者会对我们关怀很多,例如减免开销,提供休息室,里面会有专门的网络和电源。

虽然举办冬奥让我今年无法常驻崇礼,但也收获了意外惊喜,我来到了新疆阿勒泰雪场——据说是滑雪起源地。在这里,我体验到了更天然的雪,见到了更美的场景,认识了更多朋友。

这给我的拍摄带来了新启发,同时也使我的滑行技术有了更高提升。

02

为了滑雪创业,我曾三次抵押房产

刘奉喜 滑雪品牌创业者

男40岁 雪龄20年

我与滑雪的缘分始于2002年。那会我刚上大一,起初是滑双板,有了经验后,又开始尝试单板,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单板。

当时,身边没人滑单板,也几乎没人滑雪,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运动。

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学之旅——常常是上缆车看国外视频教程,下缆车后自己摸索,这么一点点地学会了各种单板技巧,学了两年才算学明白。

真的很孤独,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前后我在雪场过年,因为不滑雪实在难受。当时,我一人坐在山顶的雪地上,眼见脚底有烟花接二连三地炸开,至今这幅画面仍在脑子挥之不去。

因此,我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拉动身边的人去滑雪。你没人教?我教你;你没有装备?我有好几套借你;你没有车?我开车载你;你不想花钱?我给买票请吃饭。这些年来,也算无偿帮助了很多人学滑雪,也通过滑雪交到了不少朋友。

后来创业的契机也跟雪友有关。2013年离开国企后,我几乎天天都在滑雪,同时在公众号上分享些滑雪内容,也借此托物言志,写些属于那个时代的狂放不羁。

那会阅读量非常低,就几十个阅读,也便没怎么当回事。直到2014年一次从美国滑雪回来后,发现微信后台爆掉了,应该是之前滑雪装备推荐和穿搭的内容,在各个滑雪群内引发了热议,导致大家都来找正主催更,然后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最初我们线上起家,做的品牌叫“零夏”,那会主打雪服,去天津的工厂打的版,特点是胸前有个大大的“零”字,背后有个大大的“夏”字,老远你就能看到。

想法也很简单,鼓励大家去结交朋友。因为在雪道上,人们都捂得很严实,即便认识也认不出来,而我们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滑雪这项运动。

后来,就诞生了小圈子,还形成了份默契——水平高的零夏雪友,不能拒绝水平低的零夏雪友的请教。这么着,很多人因滑雪成为朋友,乃至恋爱结婚。

凭借着一腔热血,我在滑雪行业越走越远,不再是小打小闹,2016年拿到了天使轮融资。然而,创业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到半年时间,没什么经验的我花光了钱。

随后,漫长的“至暗时刻”来临——2017年到2021年,差不多每年都要抵押一次房子。

“把兴趣当成事业”听起来很有意思,但你有考虑过不成功带来的负担吗?

2017底的某天,穿得西服革履的银行人,来到自己家里,当着全家所有人的面去拍照,让你签字证明房产有归属无纠纷。

等银行走后,父母懵了,说“这些人要干嘛?”,即便事先知道的妻子,也忍不住一下哭了出来。

俗话说“祸不及家人”,那一刻,我心如刀绞。

滑雪创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成就自我回馈家人?还是带兄弟们走上致富路,或为中国冰雪事业做一点点贡献?

我不知道,也陷入了自我否定。

尽管中国已然申奥成功,但当时盘子就那么大,你没法跑得快,市场不接受。每年1~3月份结束后,生意就跟断崖似的,而到7~8月备货生产的时候,就没钱了,搞得又得抵押房产。抵押3次后,家人最后都麻木了。妻子也建议我,实在不行算了,再找份工作把钱赚回来。

但我没有放弃,又重新思考全盘业务,厘清各方界限,相当于重新创了遍业。

2020年遭遇疫情,我同样没放弃。6月复工后,我决定线下开店,心里有种“非开不可”的念头。虽然当时新闻里全是“闭店潮”,但对我来说,这是个机会,之前一直想做线下,这波“闭店潮”使租金、位置和面积都更为合理,结果我没钱也是愣借钱开出了十几家店——既有雪场店,也有商场店,一种逆流而上的感觉。

而线下店铺的作用也容易理解,类似旅游行业对接,把雪场、酒店、雪票、教学和雪具运输等环节安排好,组织各地的顾客们去集体滑雪。

正如一开始我做得那样,跟着雪友一起成长。

03

锁骨粉碎性骨折后,

我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交代

王凯文SG/Oxess中国区滑手

男38岁 雪龄8年

我把最美丽的青春都献给了篮球,30岁那年,我连滑雪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朋友无意中说:“篮球退队了,要不跟着我们滑滑雪?”在朋友的带动下,我第一次手持单板,走进了雪场。

滑雪真的是“白色鸦片”,我在站上雪道的瞬间几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刚开始的两三年,我只是一个大众爱好者,后来在一次滑雪的时候意外受伤,锁骨粉碎性骨折,2片钢板,7颗钢钉,在家整整修养了半年多。

我并不会因受伤而对滑雪产生畏惧,体育出身的我属于越摔越兴奋那种。那次骨折后,我不但没有任何心理阴影,反而觉得已经“死”过一回了,那就狠狠练一把,给自己一个交待。

8年前,我第一次遇见张嘉豪,他当时水平已经超越了普通爱好者。见面时,对他很是好奇,渴了有人给喂水,鞋松了有人给穿鞋?这人啥来头?后来他把雪服袖子一撸,我才了解,原来他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双臂粉碎性骨折,石膏包住了双手,什么也拿不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训练。

滑雪分很多领域,比如公园、平花、刻滑等等。这些年我主攻“刻滑平花”。“刻滑平花” 是在相对较陡的雪道上,完成高速贴地高立刃滑行的同时再加入很多平花技巧。简单的说就是一边贴地刻滑一边高速转圈圈。我们基本上是中国最早一批玩这个的,那时候这个流派对于国人来说还很陌生,没有人能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探索。

开始这几年也是挺坎坷的,旁人看到的只是你的进步,看不到的是背后的无助。我经常会为一个技术细节反反复复尝试,经历无数次摔打。做梦都是滑雪,梦中发力把被子踢下床而被冻醒更是家常便饭。慢慢地,习惯了这种煎熬,并且很享受这种百般折磨后的喜悦。

就像谷爱凌这次冬奥会的夺冠,她完成了一个在训练中都没挑战成功的动作时的喜悦,社交网站上说的“人生中最开心的一秒”。除了夺冠,我们搞体育的心里最知道她内心最开心的是,平常训练挑战摔倒N次的动作,在脑海中完成的动作,真的在比赛中完成了。这个太来之不易了。

在雪道6000+小时的热爱中,我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也是我现在的赞助商老板韩小冬。2018年夏天,我们在乔波室内滑雪场训练中相识,从此冬姐考察了我整整两年,最终在2020年3月20日向我抛出橄榄枝。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SG、Oxess在中国区的职业滑手。

加入品牌之前,我在雪圈已小有名气,但那年已经将近36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竞技状态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我慢慢考虑是不是要放弃滑雪,毕竟拳怕少壮嘛。

我之前一直自己做生意。为了苦练滑雪,我的公司业绩每况愈下。清晰记得冬姐找到我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在做梦。因为经常观看比赛,我知道奥地利SG、瑞士Oxess这两个品牌的雪板,但我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两个全球天花板级别的雪板品牌的大门有一天能向我敞开。别的不说,就为了这份信任,我决定再拼一把,我不能让别人说顶级品牌的赞助滑手是棒槌。真的,我丢不起这个人。不夸张的说,冬姐是伯乐,是冬姐给了我滑雪的第二春!

现在我每一天的工作都与热爱并肩,曾经有公司开出高薪聘请我,但被我拒绝了。我是真的放不下滑雪。也许当年我不滑雪,会比目前收入更高。但这就是命运,滑雪对于我来说,这辈子都是一份抛不去的责任,丢不掉的爱。

平常我会负责一些公司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工作,滑雪的同时,我还会帮公司拍视频,做所有产品的测试。作为滑手,现在我的雪板、雪服、背包等滑雪器材都是有品牌商赞助的。每天还会有很多滑雪爱好者找我滑雪,所以我还从事一些滑雪教学活动。

单板滑雪是一个freestyle的东西,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风格滑手来说。在我眼里,所谓的体系、标准,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是为了商业化、普及化而衍生出来的。这并没有错,但是我更喜欢不按常规出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体系和流派能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自身素质,脾气秉性,客观因素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私教课存在的意义。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量身定做课程,而不是千篇一律将一套成熟的体系扔给所有人。那样做并没有错误,但是可能会失去了一些滑雪最深层的魅力。

我传授的不止是滑雪技艺,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学生会因为我独特的教学方式进步神速而感到兴奋。我经常会鼓励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别放弃。40岁、50岁一样可以飞。年龄不是问题,永远不服、不认怂的态度最重要。

这月末结束所有教学之后,我会飞到新疆可可托海滑雪。最近每天教学,一本正经的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滑雪,该找回那个疯疯癫癫的我了。

事实证明方法正确,即使“38岁”也可以飞。

04

50岁的人能滑竞速的,

全中国也没几个

韩小冬me sport创始人

女50岁 单板竞速滑手

在接触滑雪前我在三里屯开过意大利的咖啡厅酒吧,爱上滑雪以后,我完全不想干餐饮了。me sport成立后我经常去跑展会,像每年的慕尼黑展会,每年还要去4次欧洲,跟厂家开会,餐饮需要去靠每天去盯,实在没有精力,后来就关掉了。

一开始我是一个滑雪重度爱好者,当时国内业余的竞速滑手可能不超过50人。后来我去到国外,跟着日本前国家队的主教练松里老师训练,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去瑞士SAAS-FEE雪场,就这样我接触到了很多世界杯选手、还有一些不同国家队的运动员,和他们交流的比较多,时间长了以后我们也比较有激情,随后奥地利的SG、瑞士的OXESS、瑞士日本合作的MOUNTAIN SLOPE、斯洛文尼亚的ALLFLEX四个品牌与我和我的合伙人开始合作。大家时间长了,都是朋友了。

SG和Oxess是滑雪板,ALLFLEX是竞速板垫片,Mountain slope是竞速雪鞋。这四个品牌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球单板竞速中的劳斯莱斯,全球单板竞速项目已经没有比这些品牌再高端的了。全球很多国家队竞速运动员选择装备,超过80%国家队员用SG和Oxess的雪板,很多会用ALLFLEX的垫片以及Mountain slope的雪鞋。

我们赞助的几个选手都是专业队的小孩,他们没有到那个级别,可能单位没有给配雪板,但是他又很刻苦很努力,家里又没有钱来买,我们给赞助的是这种专业队的小选手,类似于发掘可能成为下一代的谷爱凌、苏翊鸣。

滑雪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好多孩子的热爱。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日本的年轻人,他家乡那边没有雪,他要开8个小时来,第一个雪季他没有什么钱,他晚上就住在他面包车里,晚上零下10度左右很冷。运动员确实是真的不容易,真是热爱。他需要春天夏天打工攒了钱,然后才能再来。

我们之前滑雪一起认识的朋友张嘉豪一直在一个人备战冬奥会,那个时候我们在新西兰,他住在青旅上下铺的那种,我快走的时候他还有150刀,但他还要在那生活20天,他就算早晨起来面包多少钱、中午多少钱、上山要搭车多少钱,后来我还留给他500刀,他死活不要。

我今年50了,运营公司的同时也一直在打比赛,三年前我打的是锦标赛,还在比赛过程中去出发门之前还被一个运动员给我撞成脑震荡了,但就这样也比完了,全国第二十七名。明年全运会我们还是力争打锦标赛和冠军赛,如果能进前32,明年下个赛季我51岁了,争取打上全运会。50岁的人能滑竞速的,全中国也没几个。

今年还有个比赛报名后,接到了赛事主办方的电话说您超过年龄了。后来我说要不然我们就要个成绩,不要奖品,人说不是奖品的事。其实年龄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数字。我们在日本比赛的时候,满头白发60多岁的老头照样去比赛,而且速度特别快,竞争的特别厉害。所以我说明年有北京市二冬会,他要说年龄限50,我就真得找赛事主办方问,为什么不让我比?

3亿人民上冰雪,我的感觉这几年雪道上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两名42岁的运动员还能打冬奥会,还能拿到前4名、前8名,也想告诉大家,其实只要你热爱,只要你坚持下去,年龄真的不是问题。

注:文/王利、王小坤,文章来源:后浪研究所,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练习滑雪还是拍摄赚钱为了创业 有人曾三次抵押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