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谷爱凌参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比赛当天,一位雪友晒出了自己在北京南山雪场看大屏幕直播的照片,并写道,“好多滑雪的人都停下来,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比赛,等到她最后一滑,大家都屏住了呼吸”。
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要感叹“滑雪的氛围越来越好了”。因为仅仅在一年前,滑雪还是一项小众运动。“我老家的亲戚,甚至分不清滑雪和滑冰”。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带火了各大雪场和雪具品牌的生意,也带动了市场对滑雪教练的需求,更一步的,开始对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
许多学员会问自己的教练,“滑雪这么花钱,那你们是不是很赚钱?滑雪教练是青春饭吗?”
滑雪教练无暇顾及这些问题。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他们的课程全部被订满,甚至连拜年短信都来不及回复。
不过,为了“跑赢”同行,不少教练还要抽出时间更新抖音和小红书账号,持续输出教学干货,以吸引流量、抢夺生源。
滑雪教练“内卷”背后,是因为这个圈子并不如想象中赚钱:雪场初级签约教练主要教授0基础学员,收入稳定但不高,35%-50%的收入会被雪场抽成;私人教练教授有一定基础的学员,课时费相对较高,但生源不稳定,刨除要交给雪场的场地费,收益也不及预期。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短视频被当作是滑雪教练的一条出路。借助短视频,教练们在获得流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变现路径,开启广告代言、直播或视频带货。但前提是,他们有专业的视频运营团队和成熟的商品供应链。
有教练自嘲,过去,滑雪教练一直都是用爱发电,首先是雪道上最勤奋的学生,然后才是为生计奔波的教练。不过,如今随着冬奥会的举办,他们都相信滑雪行业将迎来爆发,行业会向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们期盼着,这股滑雪热潮,可以更持久一些。
01
起早贪黑的滑雪教练,
成本是收入的一半
冬奥会开始后,滑雪教练们比之前更忙碌了。从大年初二到初十,教练们更是进入满课状态,“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拜年了”。
单板滑雪教练尼可住在杭州,平时每天开车往返两个多小时,去浙江绍兴乔波室内滑雪场教学。从2021年9月底开始,连续半年,她几乎保持每天平均10个小时、一天最多服务过8个学员的高饱和状态。
由于江浙沪没有太多大型滑雪场,一些学员虽然在室内学会了滑雪,但相当于在驾校学了开车,可还没上过路的状态。所以尼可的习惯是,等到春节假期,就带着学员们去外省的室外雪场练习。
今年,尼可计划在吉林北大壶滑雪场待一个月,等待学员陆续飞过来上课,而她的档期,早被一抢而空。现在,刚过完年,课表已经排到了今年9月份。
同样忙碌的,还有在通化万峰滑雪场山地运动学院担任高级指导员的刘云博(下称“博博”)。
他告诉开菠萝财经,学校目前有80个教练,春节期间依旧不够用。冬奥会开始后,他每天档期都排得很满,一般一节课时长是3个小时,“雪场一天开业多久,我们上课就上多久”。
私人滑雪教练刘阳此前一直常驻张家口崇礼滑雪场,今年,他来到了新疆周边的滑雪场教学。他的课程一样排得非常满,大年初二开课后,从雪场开门一直教学到夜场结束,等回到住处,还要回复一些学员和粉丝的提问,常常需要工作到凌晨1点左右。
不过,忙碌的教练们赚到的钱,不如想象中那么多。
刘阳以往的情况是,一个雪季四五个月下来,收入的一部分要用来担负各项成本,包括教练们每年雪场季卡3000多元、房租5000元,教学期间要付给雪场场地费,价格是每位学员400-600元,再减去日常的生活费、更新装备的费用,最后只能剩下五万左右。
“今年受疫情影响,年前一直没有开课,收入减少了一半,并且夏天不能教学,只靠雪季这几个月的收入,基本不够花。我能坚持下来,更多的是喜欢滑雪,奉劝很多想辞职做教练的朋友平衡好风险。”刘阳称。
目前与万峰雪场合作的博博属于高级教练。春节期间,高级教练的价格是2700元/天、1400元/3小时,平时的价格是2270元/天、1170元/3小时。
他透露,滑雪场会从教练一个月的收入中抽走35%。而据开菠萝财经了解,在有些滑雪场,教练50%-60%的收入会被雪场抽成。
教练们还有一项支出——考教练证。据刘阳介绍,目前受大众认可的教练证分别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新西兰4大滑雪体系,因为这4个国家滑雪起源比较早,滑雪的教学体系比较正规。
以加拿大滑雪体系内的CASI教练证为例,1级教练认证费用是5天7200元,算上交通、门票和食宿,需要花费过万。
上述三位教练都有自己的证书,其中尼可雪龄6年,在2017年考取了BASI(英国)的单板教练证;刘阳雪龄5年,在2019年考了AASI(美国)的单板教练证;博博则是现役残联运动员,雪龄近10年,拿的是CASI(加拿大)单板教练证。
成为持证教练后,他们还会继续在自己身上投资。“找一些圈内比自己水平更高的人去上课进修,然后花大量时间去练习动作,这也是成本。” 刘阳称。
02
为什么滑雪教练都想做“网红”?
滑雪教练们收入低,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项运动一般很难有“回头客”。“练会之后,他们需要的是练习而不是找教练。”有教练坦言。
教练们开始想办法到社交平台获客。
如今,打开小红书、抖音和B站,搜索关键词“滑雪”,会看到很多滑雪教练的账号。“教练证+常驻雪场+xx明星教练”,成为他们的常用简介三件套。
开菠萝财经翻看这些教练的短视频作品,将其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业讲解。
此前多是优秀学员展示,例如,拍摄学员练习的片段,将练习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并在屏幕上打出教学重点和滑雪原理。在这类视频下方,会有一些用户前来询问技术原理和难点。
北京冬奥会开始后,教练们也会发布一些赛事讲解、与滑雪运动员相关的视频。这类视频深受粉丝欢迎。
另一类视频则是教练发布自己的日常内容,除了一镜到底的滑雪视频外,常见的还有课表展示、行程见闻以及雪具服饰的开箱。
不少教练“兼职”当博主,是因为“开通短视频账号是大势所趋”。
刘阳解释道,自己一开始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员的错误动作比较类似,就想做一些教学视频帮助他们改正,也是让更多粉丝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
今年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自己以前的学员,已经开始兼职做教练,“自己不想办法推出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只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喜欢滑雪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他们喜欢的平台上开账号,不但可以展示自己,还可以给潜在的学员展示自己的实力,减少了前期磨合的成本,获得更多生源。
同时,教练们还能给潜在的品牌客户展示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开菠萝财经发现,有固定货源的教练会在抖音上挂小黄车或者开启直播带货,供应链不够强的教练,则会和品牌方合作推广产品,或成为品牌代言人/推广大使。
在和网红博主抢客户上,滑雪教练显然不是专业的。因运营精力有限、拍摄技巧粗糙、更新频率较低、内容不成体系等客观局限,加上滑雪的圈子小众、渗透率低,与真正的短视频博主相比,没有专业团队的网红滑雪教练,在涨粉和带货上不占优势。
这也导致一个结果,教练在社交平台的粉丝量,和其在圈内的名气、经验值不成正比。很多圈内大神在短视频平台却不一定“叫座”。
尼可从2020年底开始更新小红书,至今积累粉丝不到1000。
博博从2013年开始自学单板,2018年加入北京残联成为运动员。此后,他先后获得过意大利聋奥会平行大回转第11名和残运会平行大回转第5名的成绩。但至今,他的抖音账号粉丝数只有3427。
在圈内,1万粉丝以上的滑雪教练已属“圈内网红”,6万粉丝以上就算头部网红,十几万粉丝更是顶流。而大部分教练于2021年雪季才开始更新,几千甚至几百粉丝的大有人在。
不过,像尼可、刘阳这样的专业教练,粉丝量虽然不高,但单个视频的点赞量和收藏量很高,学员转化率也非常可观。他们75%左右的新学员,都来自短视频渠道。
03
滑雪教练,正在找其他出路
除了短视频平台,滑雪教练还有哪些出路?
从以往经验来看,一些头部滑雪教练会选择转型,例如开设训练营、俱乐部或滑雪学校。他们多以资源置换的方式和滑雪场合作,滑雪场提供住宿和场地,俱乐部出教练和学员,学费收入按比例分配。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国内滑雪场和教练的数量增多,双方将产生更多合作方式。
刘阳发现,现在很多人通过网上的教学视频自学单板,网上授课大有市场。他打算到下个雪季,开启线上教学模式,推出更多付费内容。未来,他考虑转而签约雪场或培训机构。
尼可更早看到这条转型路径,她早在2020年11月离开互联网金融行业后,便进入了滑雪培训行业,目前成为江浙沪单板滑雪课程最多的金牌教练。
目前她已签约三位持证教练和多位带团课的教练。签约教练中,二级教练的课程价格是500-600元/小时,一级教练400-500元/小时。她的计划是,等到教练矩阵完善后,会在今年提高自己的课时费。
“冬奥会带来的滑雪热,一度造成教练市场供不应求,也因此成就了一批教练,但教练要想持续发展,就得尽早加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机构。”这也是尼可孵化教练的初心。
除了培训之外,拥有金融背景的尼可,也将电商思维运用到了滑雪行业中。
她观察到,自己的学员,尤其是新手,需要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看到机会的她正在筹备联系一些滑雪品牌方和商家,准备以新手能接受的价格销售给会员。
雪季即将进入尾声。更多的滑雪教练们,又将开始寻找其他出路。
有的会去室内滑雪场做教练,有的选择兼职做其他运动的教练,比如冲浪、潜水、攀岩或者马术,手中的生源还可以互相转化。
“有时候非雪季挣的钱,并不比当滑雪教练的时候少。”不少教练告诉开菠萝财经,“滑雪并不赚钱,但是滑雪让我快乐。”
冬奥会是滑雪行业的一针助燃剂,但对于真正热爱滑雪的人来说,“滑雪热”一直都在。
刘阳享受滑雪时从高处向下坠落的时刻,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让他明白滑雪为什么被称为“白色鸦片”。对他而言,只要能在雪道上,不断向下滑,不断突破自己,就已经足够。“我看到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动作越来越规范,内心也很有成就感。”
而对于博博来说,滑雪改变了他的人生、改变了他与世界的联系,让他从一个“宅男”变成想去更多地方看看的人。
开菠萝财经与尼可通话的那天晚上,她刚刚从雪场下来,站在吉林零下15度的室外,电话那头传来了烟花声。她说,“滑雪行业现在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希望滑雪市场更广阔,行业里能出现更多机会,让滑雪跟着冬奥精神一起传承下去。”
注:文/苏琦,文章来源:开菠萝财经,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