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团电商浮出水面
美团终于捅破了窗户纸。
近日,天眼查信息显示,美团关联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个“美团电商”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教育娱乐、运输贮藏等。目前商标状态均为商标申请中。
美团的这一举动,看上去并不起眼,但仔细想来意味深长。要知道,美团此前明明把各种类型的电商模式试了个遍,却从来不把自己标榜为电商平台,相关的品牌也都避开了“电商”的概念。
2018年7月18日,基于用户的生鲜食品、商超日用、服装等外卖配送需求,美团正式发布“美团闪购”品牌。从分类上看,这是LBS即时零售电商,有对标京东到家的意味。
2019年1月,美团上线“美团买菜”APP,首个线下服务站也于上海陆家嘴开通。和当年兴起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一样,它是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
2020年7月15日,“美团优选”第一站在济南上线。从名字就能看出,这和滴滴“橙心优选”一样,同属于社区团购。
2021年2月,美团自主孵化的B2C电商新业务“团好货”上线,后因和拼多多的团好货重名而改名“美团好货”。即使是实打实的零售电商,美团依旧没有选择用“电商”字样。
直到今年初,美团APP的导航栏底部才新增“电商”入口,团好货也有了新头衔。同时,美团优选向内部员工发布通知,将美团优选的业务模式正式命名为社区电商,不再使用社区团购等其他说法。
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来说,名字代表了它的定位,虽然只是多了一个“电商”的名字,但反映的却是美团战略重心的转变。在建立了产品矩阵的护城河后,美团终于敢正式“宣战”了。
因此,申请“美团电商”商标的意义不言而喻,这很可能是山雨欲来的前兆。在电商领域,美团是要动真格了!
2
外卖增长见顶,美团需要新故事
美团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加码电商,既是主动出击,也是被逼无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团的主营业务——外卖,已经面临增长的天花板。
财报显示,美团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外卖业务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从116.8%降至28%。美团创始人王兴在电话会议上称,“三季度外卖业务增速放缓,主要受疫情封锁、中部地区洪水以及餐饮行业增速放缓影响,预计四季度订单量还将受到显著负面影响,且可能持续至明年前几个季度。”
而在净利润方面,美团已经连续亏损四个季度了,且亏损的幅度呈扩大趋势,从2020年Q4的14.4亿到2021年Q3的55亿。
你可能会问,外卖业务这么赚钱,美团的抽成又这么高,为什么他们还亏呢?
其一是因为,美团的人工成本过高,外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支付骑手的工资了。财报显示,2020年美团的外卖佣金收入为585.92亿元,付给骑手的工资高达486.92亿元。这还是很大一部分骑手没交社保的情况。
更何况,随着国内用工环境改善,骑手维权意识增强,美团的人工成本将越来越高。据统计,美团的专职骑手有近300万,算上兼职的有近1000万。美团解决了很多人吃饭的问题,但难以解决骑手吃饭的问题。
其二,则是受到了政策的限制。去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责令美团对违法行为作出整改,并处以34.42亿元的罚金。受此影响,美团的外卖市场份额很难再提升了。
毕竟,民以食为天,外卖业务关系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不可能任由美团野蛮生长。
如此一来,美团的增长空间就十分有限了。但股东必然不满足于美团原地踏步,因此美团需要讲一个新故事。而电商,就是美团最好的新故事。
如今的电商市场,刚经历一阵“洗牌期”,告别了过去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强争霸的格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平台逐渐崛起,这给了美团很大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电商称得上变现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如果连电商都走不通,其他的路子恐怕只会更加坎坷。
3
美团有电商基因
和搜索起家的百度、社交起家的腾讯不同,美团是有电商基因的。
要知道,王兴当年建立的美团网,是国内第一批团购网站。2013年美团试水电商业务,还收购了商品类团购网站猛买网,并让三通一达提供物流服务。
只不过,当时的美团,没有太多资源“双线作战”,本着“弃车保帅”的思路,只能专注于外卖业务,和饿了么打得热火朝天。如今回过神来,才捡起了老本行。
那么,对于美团来说,现在才发力电商,会不会太晚了呢?
实际上,一点也不晚,如今的美团依然有着大部分玩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是流量的优势。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美团的用户数为6.67亿,体量和抖音相当。庞大的用户群带来的是巨额的流量。当今时代,流量就是互联网的硬通货。
其次,是物流的优势。深耕外卖市场多年的美团,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配送系统。虽然外卖不同于快递,但至少有了一个相近的切入点。至少在同城配送领域,美团和快递公司是旗鼓相当的。
最后,是用户迁移的优势。对于美团的用户来说,多了一个电商入口,不过是能买的东西多了些而已,迁移十分自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
就像王兴在内部演讲中说得那样,商品的电子商务和服务的电子商务最终规模是差不多的,美团电商的未来,还有很广阔的舞台。
注:文/风清,文章来源:电商头条(公众号ID:ecxinwe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