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脱胎于布瑞克农业产业互联网公司的生鲜供应链公司“农牧人”,通过与香港上市公司金猫银猫重组上市,成为“卖肉第一股”。

农牧人掌柜App于2021年3月份上线,2021年10月进入上海,至今覆盖2000家门店,日交易额近400万。农牧人预计2022年将覆盖100城,覆盖12000家门店,销售额将突破30亿。

农牧人以S2B2C模式,构建出新鲜猪肉集采、配送、运输、销售的供应链系统,赋能社区夫妻店,3个月实现盈利。

布瑞克创始人、农牧人CEO孙彤向亿邦动力介绍了农牧人的模式特征及成长历程,在他看来,依托布瑞克14年积累的农业大数据和覆盖200多个地级市的配送网络,农牧人的数字供应链可以有效服务生产和消费两端,让养猪人赚到更多钱,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肉。

1、

疫情催生新模式:从B2B走向S2B2C

布瑞克深耕农业大数据14年,试图通过农业大数据和产业互联网,解决农业从生产端、流通端到消费端的全流程数字化问题。

2020年疫情爆发时,布瑞克创始人孙彤在自己的数据库里看到大量农产品滞销的信息,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出现了买不到商品的情况。

孙彤紧急组织同事开发了一款免费的“滞销农产品实时查询大数据平台”,在疫情期间发布滞销农产品信息并帮助销售。短时间内,有两万多主体把滞销信息上传平台,几千万吨的农产品通过布瑞克的信息平台助力下送到了城市。

如何更好销售农产品,如何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成了孙彤新的思考点。

孙彤曾试图改变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方式。

2016年,布瑞克上线集购网,专注农产品B2B交易。

除了撮合交易,集购网还提供物流服务,将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各大城市,供给食品饮料企业、生鲜电商和餐饮企业。2021年底,集购网采购注册用户已超过10万家,长期有采购行为的食品企业及大型农贸商2万多家。

一边是覆盖2000多个县的农业生产数据,一边是覆盖200多个地级市的配送网络,孙彤发现,依赖于这套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布瑞克不仅可以从事B2B交易,还可以赋能夫妻店、小商铺,直接服务消费者。

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曾鸣认为:在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行业,存在大量高度分散的小商户,他们有接触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但缺乏标准的供应链支持,因此难以做大做强。

供应链解决方案,恰好是B2B电商的原生基因。

B2B不同于B2C之处在于,除了产品交付,还需要若干辅助的安装、加工、特殊配送、技术咨询等服务。在集购网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包括物流、加工、金融在内的综合服务能力。

流量解决方案则是农牧人的新生能力。

S2B2C模式还需要帮助小b做私域流量的拉新、留存、激活、成交,甚至搭建平台原生的公域流量池。

为此,农牧人收购一支专注社区商圈化的团队,将小b的运营和数字化加入到农牧人体系中,帮助中小商家实现采购、销售和运营等多方赋能。

基于研发团队已有的相关成功产品开发经验,历时半年,潜心研出属于农产品行业的S2B2C:农牧人-肉掌柜。

2、

S2B2C:免费加盟,日清日结,3个月盈利

农牧人-肉掌柜以布瑞克农业大数据为基础,根据鲜猪肉市场的特性,构建出一条符合新鲜猪肉集采、配送、运输、销售的供应链系统。

肉掌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前端是将夫妻店数字化的SaaS系统,后端是由农牧人提供的数字供应链系统。

门店SaaS可以帮助店主将进销存全部线上化:在进货方面,店主预估出第二天的销售额,线上下单,农牧人在第二天凌晨送货上门;对于当天没有卖完的鲜肉,农牧人会在当天晚上免费回收;同时,农牧人还为店铺提供包括日常促销、门店升级、导流引流在内的运营提升。

数字供应链系统是主要的履约系统,这条系统支撑起从屠宰场直达社区门店的运输过程——在接到订单后,凌晨2点农牧人从屠宰场拿到新鲜的猪肉,然后通过自己的供应链在凌晨5点直达社区门店。

同时,农牧人不收加盟费,鲜肉采用寄售模式。“我们不让店主花钱从我们这里买肉,而是我们把肉委托给他们销售。店主不用给我们付钱,等到销售完,我们会把相应成本结算走,剩下的利润全部是他的。”孙彤解释。

由于将SaaS铺到产业链各环节,农牧人可以与上下游实现款项日清日结,无需垫资也无需压款。

这样一套系统,孙彤称之为S2B2C模式。

有趣的是,试点推广时,店主们往往分不清农牧人和批发商的区别。

在上海万有集市场,当农牧人BD同学到生鲜门店推广农牧人App时,店主的第一反应是:“农牧人是屠宰供肉企业吗?是肉批发商?我们有供应商了不需要。”

BD告诉店主,可以通过手机便捷采购产端直供的优质生鲜猪肉,生产端价格直达商户,而且服务到店,售后包退,还有数字化引流、推广、营销等服务。

由于没有加盟费,有人愿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寄售农牧人的猪肉。

事后证明,农牧人上海市场区域掌柜加盟后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训熟悉,服务磨合,基本可以帮助掌柜提升10-20%的营收增长。

3、

20个运营人员,服务全上海

农牧人S2B2C数字供应链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效率,也提高了区域的运营效率。

在运营端,农牧人采用的是城市合伙人制度。

一个城市一个合伙人,由合伙人来负责农牧人模式的落地服务,包括如何去开拓店铺,如何运营维护商家,如何帮商家做活动等。总部会向城市合伙人输出模式、输出管理、输出标准。

农牧人会给城市合伙人提供整套数字化系统:每个城市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包括门店改造,收银系统、电子秤等软硬件设施。

“我们的系统现在比较强大,一个城市销售了多少头猪,有多少用户,有多少门店,挣了多少钱,我们很清楚。”孙彤补充。

同时,总部还要向城市输出管理方式:人才的招聘和培训由总部统一负责,总部还会派出督导为合伙人提供服务。

通过输出模式和管理,城市合伙人用3个月将所有门店SaaS铺设完毕,接下来的3个月就可以实现盈利。

输出标准后,运营同学只需要一套策划方案,可以实现上千家门店集体执行。对于上海、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只需要不到二十个运营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城市的店铺运营。

比如2021年11月5日,十余人的运营团队在苏州几百家店铺,同时举办“放心购鲜肉节”活动。

在即将来临的整个春节期间,农牧人肉掌柜的运营团队计划在苏州、上海、南京等5个城市,同时举行恭贺新春活动。农牧人肉掌柜将先后投入千万消费礼,让消费者在购物后抽取现金、盲盒、红包,同时还可以参加在线抽奖等活动,助力线下肉掌柜引流,同时回馈老顾客。

通过输出模式、输出管理、输出标准,农牧人在不同城市实现快速复制。

孙彤透露,农牧人计划首先覆盖长三角地区,然后再向外延伸,2022年预计覆盖100个城市。

在整个生鲜电商行业亏损裁员的档口,农牧人正在招聘优秀BD,进行快速扩张。

4、

从2万亿猪肉市场,走向20万亿生鲜市场

虽然做着零售的活儿,但孙彤想的是产业链升级的事儿。

这也许是农牧人基因中最不同于生鲜电商的部分。

生鲜行业SKU复杂,农牧人首选猪肉单品,自有考量——孙彤认为,猪肉是国内最大的生鲜单品,每年有约7亿头猪出栏,零售规模近2万亿。

与此同时,当下正处于本轮猪周期的下行阶段——2021年,猪价从高位的36元/kg一路跌至10元/kg,跌幅达70%。整个养猪业产能过剩,农业农村部甚至出面号召大家多吃猪肉,帮助养猪行业度过寒冬。

在猪肉供需失调的情况下,帮助上游多卖肉,既是S2B2C模式最好的切入口,也是帮助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的好时机。

一只猪从出生到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要经历众多环节。

上游巨头林立,饲料有新希望、大北农等,养殖有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屠宰有双汇发展、雨润食品等,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上游的数字化系统迟迟延伸不到零售端,缺乏需求数据的支撑,生产规划相对于市场需求呈现相对滞后的特点。

农牧人选择优化从屠宰场到终端零售门店的环节,积累C端的消费大数据。

同时,农牧人也在试图向养殖场渗透——不管是帮助养殖场数字化,还是接入猪场API接口,都在致力于帮助猪场打通生产与销售的全链路。“当然,这个计划要等到我们零售额超过1000万头猪以后再说。”孙彤补充。

对于孙彤来说,农牧人相当于成为养殖企业、加工企业的销售渠道。

“我们服务于两端,让养猪人赚到更多钱,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肉。”孙彤认为:“我们擅长的就是数字化,所以搭建一个销售平台,将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都打通。我们主要收服务费,不赚差价。”

对于跑通商业模式的农牧人来说,S2B2C模式也可以快速复制到其他生鲜品类。

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禽蛋、奶类等品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9年生鲜农产品产量约12亿吨,生鲜农产品产值约7万亿(未加工初级农产品)。如果考虑到生鲜加工、仓储、流通,整个市场交易额超过20万亿。

对于品类的选择,农牧人主要侧重于即时性高、单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千亿、消费频次较高的农产品,比如鸡肉、鱼肉、蔬菜、豆类等。

下一步,农牧人计划做鱼掌柜,因为海鲜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利润更大。“做猪肉,我们可以赚到3个点左右,做鱼的话,我们至少能挣10个点。”孙彤发现。

5、

下一个10年,是智慧农业的黄金期

农牧人的发展与孙彤的初心有关。

北大毕业后,孙彤一直专注农业领域,他发现农民一直饱受“农周期”困扰——丰收了卖不出好价钱,这个现象一直存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孙彤的答案是靠数据。

在农业方面,数据的第一个价值在于研究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比如,对于养猪行业来说,养猪人很关心什么时候猪价高,什么时候原料成本高,这些都和养殖的利润相关。孙彤认为,“在农业数字化领域,大家最想得到的是能够决定价格波动的数据,能够决定生产、消费、流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然后通过它来对未来市场进行研判,这是第一要务。”

数据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减少损耗。

农产品最怕滞销。生鲜产品一旦过期,价值清零。所以生鲜更需要精准对接,减少供应链损耗,同时完成溯源过程,保障产品品质。

有了海量的数据,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就可以运用农业大数据对农产品进行产前规划、产中管理与产后销售,农户可以有效掌握市场供需预期,以需促产,提高产品的供给与市场的匹配度,降低生产风险,提升议价能力。

各级政府可以充分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利用大数据优化农业要素布局,为农户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与价值品质,更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而做好这一切的前提,就得搭建一个强大的“农业数据大脑”。这是孙彤做农业大数据的初心。

“一个行业要能发展起来,从业者一定要能盈利,农产品价格周期的问题,让农业这个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资金才敢进入农业,这个行业才能发展起来。”孙彤总结,“我们团队既掌握了大量下游B端C端的消费大数据,又有产地生产端的农业大数据,逐步构建了以‘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结合,以销定产’为基本特征的订单农业。”

孙彤相信,下一个10年,是智慧农业的黄金期。“在大数据领域,我们至少投入一个亿,在两年之内我们计划再投一个亿进去,希望通过数据来研究农业品的价格波动,通过数据来提高行业效率,通过数据来重塑产业形态。”

关键词: “卖肉第一股”农牧人:数字供应链 赋能夫妻店 产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