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

收入100多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635亿。

在大众的视野之外,有一家公司正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市场上疯狂地赚钱。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这家公司始终都在极力地保持低调,但现在这种努力似乎已经不可能了。年收入600多亿人民币,约等于两个快手——规模太大了,赚钱太多了,看来是躲不掉关注了。

作为一个数百亿营收的公司,它的业务却极其简单——这么多年,就只做一件事:卖衣服。

虽然“卖衣服”已经是一个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行业,但这家神秘的公司偏偏就是把它做到了极致——投资圈里有句话说的好:“中国所有行业都应该重新做一遍”——不管这句话是否正确,但它的的确确在全球尺度上重新定了“卖衣服”这门生意。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SHEIN(希音),总部位于江苏南京,人们对它的评价很直白——“北美拼多多”。

“有毒”、“上瘾、“停不下来”......SHEIN正在用一种中国人很熟悉的方式,在太平洋的那头收割着新鲜的美国“韭菜”。某种意义上,它正在教全世界除中国以外所有的欧美服装品牌做人——欧美市场对它的评价是“Shein is the future of fast fashion(希音是快时尚的未来。)”

翻译:我也有点SHEIN上瘾了,俺们这嘎达没有这种衣服,挪威的衣服都特别寡淡,SHEIN的款式好丰富哦。——确实!我超爱的!SHEIN的款式适合每个人。——俺在瑞典,情况一样。——我每次从SHEIN买完衣服都羞愧得想剁手。

01

SHEIN有多火?

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

网络时代的舆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所有人都说你好,不一定代表你火了。但如果开始有人骂你,那你八成是真的火了。这说明你不仅有粉了,甚至还有了很多黑粉。

SHEIN有多火?火到它已经开始挨骂了。如果要我做个类比的话,欧美人对于SHEIN的批评烈度,约等于中国人对于拼多多的批评烈度。

某种意义上,他俩可能真的算是“近亲”——中国人怎么批评拼多多,欧美人就怎么批评SHEIN。

中国一些人对拼多多的印象是:

低端、廉价、劣质。


巧了,不少欧美消费者也是这么看SHEIN的。

翻译:为什么就算天塌下来,你也不应该在SHEIN买衣服!质量太差了!

中国一些人觉得拼多多的用户都是些低学历、低收入、贪小便宜的小市民,

巧了,不少欧美人士也觉得SHEIN用户都是只图便宜、没有格局的小屁孩儿。

翻译:青少年沉迷SHEIN不可自拔,中国快时尚品牌在INS上有超过1300万粉丝却没有一家实体店。

这么一来,说SHEIN是“北美拼多多”一点也不为过——不仅挨骂的烈度不相上下,而且被扣上的骂名也大差不差。

然而,骂声越大,越能说明一个事实:

拼多多和SHEIN是真的火。

SHEIN的经营数据,佐证了这个观点。

2017年一月份,

SHEIN在美国的月活跃用户总计只有49万人。

2019年一月份,

这个数字变成了112万,

2020年一月份,

全美SHEIN月活跃用户变成了288万,

2021年一月份,

SHEIN在美国的月活超过了750万。

注意到了吗?

每一年的数据几乎都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翻倍了。

和活跃用户数一起增长的,是SHEIN的成交额。

2017年,SHEIN的销售额只有10亿美元,

2018年,这个数字成了20亿,

2019年,这个数字成了50亿。

2020年,SHEIN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亿美元。

同样,

每一年的数据几乎都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翻倍了。

即便是再怎么看不上SHEIN的人,也无法否认SHEIN在商业市场上的名利双收。

你不买SHEIN?

不要紧。

因为全球有1000多万用户在为SHEIN达成100亿美元销售额而买单。

你不关注SHEIN?

不要紧。

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个网红在Youtube上更新有关SHEIN的穿搭视频。

你觉得SHEIN很low?

不要紧。

根据美国派杰投资公司的调查,SHEIN在西方精致女孩的心目中排行第一,而这个榜单的第三名,则是被很多中国“一线城市中产阶级”奉为“战袍”的lululemon。


02

SHEIN有多强?

SHEIN的主营业务是卖服装,更精确一点,应该叫“快时尚”。

不要觉得这些东西距离我们很远——中国一二三线城市中,绝大多数商场的核心店铺都被各种“快时尚”企业占据的。

这个行业的“祖师爷”是西班牙的ZARA。

ZARA当年做的事儿很简单——让买不起PRADA的人也能穿上有PRADA味儿的衣服——专业点来说,快时尚的价值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潮流服装设计投入生产,并以较低的价格向市场推广。

所以,快时尚的消费者要的根本不是衣服,而是“当前流行趋势和逼格满足后的快感”。这种消费心态,给企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第一,必须要够便宜,因为本来瞄准的就是那些“没钱又讲究”的消费者。

第二,必须要够快,因为消费者追求的就是潮流,慢了就被别人抢走了。

第三,必须要多样,因为必须要给消费者足够多的选择。

ZARA当年的套路非常“野”——LV、PRADA之类的顶级品牌时装发布会结束之后,ZARA直接就把别人的设计抄过来,然后立刻开始生产。

最多只要3个星期,ZARA的服装就会从工厂生产出来,然后在48小时内,这些衣服就会出现在商店里。而传统时尚服装品牌们走完这个周期往往需要半年时间。

SHEIN出现之前,ZARA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瑞典H&M在这三个指标上做的无可挑剔,一度称霸全球快时尚市场20年。然后,SHEIN就来了。

SHEIN把这行业彻底玩儿明白了,“便宜、迅速、多样”,这三个指标都被玩到了一个难以逾越、令人发指的新高度。

超低价格

以欧洲的收入水平来看,欧洲本土的ZARA和H&M已经把价格做到了一个非常亲民的水平了。

ZARA的老家西班牙,人均年收入在欧洲属于中等,大约是27000欧元,平均每月2250欧元。ZARA平均价格35.9欧元,最经常看见的价格是39.9欧元,H&M的平均价格26.2欧元,最经常看见的价格是19.9欧元。

ZARA外套卫衣(hoodies)的价格有超过70%都在35美元以上,H&M则有近80%集中在20-35美元区间。

讲道理,这个价格已经算是很便宜了,估计欧洲人自己也感觉“差不多得了”,反正这么多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早就便宜麻了。

但是没想到,SHEIN来了,SHEIN上来就一套“军体拳”,把价格打到了个位数。

设计不相上下,质量大差不差,价格只有你的三分之一,而且常年搞活动,动不动打折打到只有几分钱的价格......天天在免费的边缘疯狂试探,这让别人还怎么玩???

仅仅做到价格低,对SHEIN来说还不算结束。它甚至还有一套专门的程序帮你省钱——用30美元以下的预算,就能配置好一身的行头。在SHEIN上面花280美元,它能自动帮你搞定一整年的穿搭方案,然后把所有的衣服发到你家。

超级速度和多样性

之前已经说了,快时尚品牌必须更新得足够快——当年的ZARA作为行业标杆,更新频率是一星期两次,每年总计会推出2.5万款新产品。但SHEIN出现之后,一切都改变了——SHEIN每天都会推出700-1000种新的产品,每星期更新大约5万款新产品。

因此,业内其实都对ZARA的未来表示悲观。ZARA并没有做错什么,它只是面对上了SHEIN这样一个来自未来的对手。

在传统的模式下,ZARA和H&M已经做到了极致,没有人能比它更快了。但以SHEIN为代表的“快时尚2.0”企业却从根本上对ZARA们形成了碾压——业内很多人都认为“快时尚零售”已经不足够形容SHEIN了,SHEIN应该被归为“实时零售”。

去年2月23日起到年底为止,SHEIN全年的搜索量都远高于ZARA

SHEIN的战术其实也很简单:

现在大家都用手机了,那我就直接从App上搜集用户数据,分析出来用户的偏好,然后在72小时之内完成设计。设计完成后,我立刻安排生产,但每个款式我就只生产100件甚至几十件。不为别的,就只是看看市场反应如何。

最后,如果某个款式成了Tiktok上的爆款,我就立刻扩大生产, 而那些没有成功的款式,我直接放弃。

从开始设计到第一笔交易,传统品牌需要半年,ZARA需要20天,而SHEIN可能只需要5天时间。另外,SHEIN几乎没有实体门店,销售几乎全部来自于网络。

所以,就算把跨国快递的时间算上,SHEIN产品从开始设计到最后消费者穿在身上,中间最多只需要14天左右——换成ZARA,现在可能才刚刚设计完成。

03

SHEIN的底气

SHEIN能做这么大,主要靠两个东西:

一是靠珠三角的那些“幽灵工厂”,

二是靠海外抖音Tiktok。

前者决定了SHEIN的供应链,是SHEIN低价和迅速更新的保证,后者决定了SHEIN的渠道,是SHEIN能火的关键。

先来说说“幽灵工厂”。

简单来讲,因为有“幽灵工厂”的存在,使得SHEIN把服装生产搞成了“点外卖”,所以它才可以做到“足够便宜足够快”。SHEIN能撼动ZARA和H&M的地位,恰似美团、饿了么挖了传统餐饮行业的墙角。

在外卖行业里,除了有名有姓有门面的正牌餐馆之外,还有大量的“幽灵厨房”——我以前楼下就有一个“幽灵厨房”——临街的一个大门面,大门敞开,没有招牌、没有菜单、也没有服务员。你只能看到里面有厨师在炒菜,有帮工在切肉摘菜,但大厅里没有桌椅板凳,只有小山一样堆起来的包装盒以及一次性餐具。

这种幽灵厨房基本不接上门的堂食客人,只接受来自各种外卖的平台订单。

外卖的优点,就是灵活机动。这种灵活性的物质基础是外卖平台app——店家在上面能看订单,骑手能看到派单,消费者能看到产品。本质上来说,外卖平台app其实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订单管理平台。

SHEIN不同于中国所有服装企业的地方就在于此,它开发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软件,在珠三角地区建设了一个这样的“外卖平台”——SHEIN以保证市场销量为前提,给那些用传统管理软件的服装厂安利了SHEIN自己搞的订单系统,还教他们怎么把这套系统功率最大化。

而如果你想成为SHEIN的供应商,那么你必须安装SHEIN的订单管理软件。

于是乎,SHEIN自己就成了顾客,珠三角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数千家服装厂就成了它的“外卖商家”。

珠三角地区,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服装厂都是SHEIN的“幽灵工厂”——当SHEIN需要快速生产某种服装的时候,它只需要像我们在美团、饿了么上面点外卖一样指派一家工厂生产就可以了。

对工厂来说,他们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按照SHEIN订单上的数量生产好然后发货即可。小工厂最怕订单不稳定,而SHEIN几乎把这些小工厂“包养”了,给他们保证了订单量,再根据数据分析,精确生产数量,减少了堆积滞销的风险。

抖音的海外版本TikTok,是帮助SHEIN成功的另外一个因素。

作为一款常年盘踞在欧美手机app下载量第一名宝座上的app,Tiktok早就已经牢牢控制了人们的注意力。


Tiktok作为SHEIN的主要渠道,搭载着SHEIN杀遍全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全美的Tiktok用户里有62%都是10-29岁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人。这些人平均每天都要花费50分钟以上的时间来看Tiktok上的内容。

年轻人喜欢快时尚,年轻人喜欢看Tiktok,所以Tiktok就成了SHEIN的主要投放渠道。其他占据欧美年轻人时间的app,不论是Instagram还是Facebook,SHEIN也都在上面布局。

在这个方面,SHEIN给钱也毫不含糊,只要是稍微有几万粉丝的网红,SHEIN照单全收。SHEIN进军印度的时候,一次性就谈好了2000个网红的合作,进军美国的时候,同样的套路,在美国也招募了数千名网红进行合作。

SHEIN进入印度市场后策划的大学网红推广项目——你可以理解为让校花们先穿起来,然后再带动其他印度年轻人

而根据SHEIN的合作模式,他们对网红的基本要求是:在Tiktok平台上有15万以上的粉丝。粗略计算一下,在人口只有三亿的美国,知道SHEIN品牌的人可能已经达到了1亿。

最新的情况是,SHEIN已经把国内“网红直播卖货”的这套手艺全套照搬到欧美了。

欧美也学会直播卖货了,学的有模有样,只不过比我们这边的看上去更有仪式感。

这套路,简直就是中国网红经济的美国翻版。一边是“点外卖”式的“柔性供应链”,一边是新兴社交媒体上的高强度传播,SHEIN在欧美市场的成功不是没理由的——以前是copy to China,现在是Copy from China,毕竟,技术和思路,总是会从高水平的一端流向低水平的一端。


尾声:SHEIN的问题和我们的反思

SHEIN的确是在欧美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SHEIN在欧美市场上也遭遇了大量的批评。

欧美市场对SHEIN最重要的指控就是“抄袭”和“过度消费”。

今年六月,一个名叫Mariama Diallo的艺术家在Tweeter上发文表示:SHEIN以100%照搬的方式剽窃了她的服装设计创意。在Diallo之后,另一个叫Reclamare PH的设计机构也在网上表示SHEIN抄袭了它的服装并号召粉丝抵制SHEIN。另一家名为Sincerely RIA的品牌,也表示SHEIN不久之前抄袭了他们的连衣裙设计。

翻译:我真的是对那些偷我们黑人设计师创意的公司上头了!SHEIN原封不动地偷了我的设计,然后现在成了他们的爆款之一。

不过,被指控“抄袭”似乎已经成为了快时尚企业的都必须经过的一步:ZARA、优衣库都是这么一路被批评过来的......全球范围内,你很难找到一个完全能够免疫“抄袭”指控的快时尚企业。

另一个针对SHEIN的指控则是“过度消费”——一个叫Michkeenah的推特网友的言论被很多媒体采纳——他认为快时尚行业并非是靠着那些在别处买不起衣服的人撑着,而是靠着那些纯粹仗着自己有钱而过度消费的人撑着,真正撑起SHEIN的人,其实是那些为了和网红保持一致而在SHEIN上花2000卖衣服的人。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指控都是皮毛而已。

因为不论是“抄袭”还是“过度消费”都已经是欧美市场上炒作多年的老话题了,每一个新品牌、每一款新产品的诞生的时候,几乎都会面临类似的争论。如果你看关于SHEIN的东西够多,你会发现,某些媒体甚至认为那些网红发的SHEIN服装试穿视频(hauls)会导致地球毁灭——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翻译:SHEIN试穿视频是如何让我们的星球不再宜居的?

SHEIN:我啥时候这么强了?

在我看来,SHEIN的问题并不在外面,

而是在里面,

就在中国,

就在珠三角。

SHEIN所面临的本质问题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SHEIN似乎正在向着过去那个“低价占领市场”的时代加速倒退。

作为一家快时尚企业,SHEIN虽然靠着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超低价格、超多品类、超快更新”三大优势,但这三大优势最后落实却还是靠着珠三角地区的密集劳动力。

为SHEIN劳动确实给很多人带来的财富和收入,改善了那些从湖南、湖北、四川背井离乡而来的打工人的生活。技术好的话,每个月工资可以破万,比很多白领的收入都要高。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万元工资的背后,却是巨量的劳动。

按照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趋势,以一件外套来看,负责衣领的工人扎一个衣领能赚4块钱,普通工人每天只能扎30-40个衣领,一天就是120-160元的收入,一个月最多也就5000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服装厂工人如果想取得的高收入,不仅要练熟技术,还需要长时间劳动——往往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论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摧残。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SHEIN可能正在走一条“产业降级”的道路——没错,利用互联思维和技术,SHEIN的确是打造出了成百上千个“幽灵工厂”,在珠三角地区编织了一个非常灵巧的生产网络。但从实际生产过程来看,SHEIN并没有带来生产技术的革新,反而更加追求低价格。

类似的事情,我们见过太多太多:外卖、滴滴、快递......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确实提高了生活的效率,但这种效率上的提升在最终落实的阶段依旧是靠着人力。

SHEIN的销量与热度是真实的,但它的问题也是真的。在我看来,SHEIN是一个奇妙的个体,它有着2020年最先进的大脑和神经,但却长着80年代的骨骼和肌肉——一个浸透了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却仍旧在使用大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

在我看来,或许这就是我们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的理由。

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

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应当永远在路上。

注:文/老局长,文章来源:星海情报局,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中国公司SHEIN是如何在欧美狂赚百亿美金的? 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