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业绩电话会上,B站CEO陈睿强调,2021年将维持5%的广告加载率不变。“B站广告业务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挥,还是以打基础为主。”

从三季报发布后的股价表现看,围绕B站的矛盾逐渐清晰——管理层更希望B站站着赚钱,赚更难的钱,而资本市场的耐心显然已经所剩不多。在今年以来的中概股回调浪潮中,B站最大回调幅度接近60%,超过腰斩线。而11月17日三季报发布后,B站在两个交易日内吞下超过20%的股价跌幅。

与之对应的是,B站的老对手字节跳动在类似时间点也遭遇了困境。11月18日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门会议披露,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在过去半年停止增长,且抖音、今日头条都出现DAU增长乏力的现象。

尽管B站与抖音的发展历程、产品形态、头部创作者形象、内容形态、盈利方式都有较大差异,但本质上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即视频内容的创作权下沉,PUGV(专业用户视频)、UGV(普通用户视频)取代OGV(机构视频)跻身主流内容。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基数的扩张,平台不必维持高昂的内容成本,就能完成更多商业模式的实验。

而随着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落幕,短视频也随之进入白银时代。对于做YouTube还是做Netflix的问题,B站和抖音都必须思考新的答案。

01

短视频进入白银时代

B站进入白银时代的特点是破圈收益下滑。

B站破圈从2018年开始启动,管理层为平台制定的月活增长速度是2020年2亿,2023年4亿,破圈手段主要表现为内容形式的多元化,包括加大力度购买及自制版权影视内容;从娱乐直播平台吸纳主播;从抖音、快手吸纳短视频创作者;从微信、知乎吸纳图文作者转型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B站的破圈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被动防御。在B站破圈之前,内容去二次元化的态势已经发生——外部平台的主播、短视频创作者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B站创作者的二创素材,B站处于娱乐内容传播下游的不利位置——原作者在外部平台完成变现,但在B站完成用户价值的确认。在此背景下,B站将手伸向上游,则成为必然选择。

从成本端看,B站显然进行了严格的财务管理。从2019年至2021年,B站前三季度的营收成本增速分别为71.83%、71.04%和70.2%。叠加用户数据的快速增长,这构成了B站上市后市值快速增长的基础。

其中,B站的营收成本主要包括收入分摊成本,即向游戏开发商、手机应用商店等渠道商、付费渠道商分享游戏收入;内容成本,主要为采买内容及自制内容费用;服务器与带宽成本;电商成本,主要为销售人员成本、商品折旧摊销等。其中,内容成本与收入分摊成本的比例较稳定,而电子商务成本占营收成本比重增长较快,服务器与带宽成本呈现净值增长,但比例萎缩的特点。

但从收益端看,B站的月活用户数、付费用户数、用户付费率增速都有所放缓。

例如,从2020年至2021年,B站前三季度的期末月活用户增速分别为54.18%和35.49%;付费用户增速分别为89.87%和59.33%;付费率增速分别为23.17%和17.63%。

长期以来,B站执行的是牺牲变现效率,换取用户体量与用户时长的策略。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理解为B站在YouTube广告与Netflix会员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取舍——用影视长视频、付费课程等商业内容加载率的提升,替代Ad load(广告加载率)的提升。

从其它内容社区的商业化经验看,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在拉升Ad load后都出现用户反馈不佳、用户粘性走低的困境。B站希望在其它平台的失败经验面前,走出一条新路。

此外,B站也在为自己的中台建设争取时间——相较算法分发能力成熟的抖音,限于偏高的创作门槛以及整体内容体量,B站保留了编辑在内容分发流程中的权重。在三季度财报会议中,B站COO李旎表示,在深度学习模型等技术应用下,三季度B站信息流CTR(点击率)提升超过30%。

这构成了一个矛盾的B站形象——一方面在短视频平台冲击下,B站移植了竖屏短内容生态,为未来的高Ad load变现作铺垫;另一方面,B站不断尝试用不同文案、截图,将付费影视内容置入feed流,以期待用户付费率的提升。而三季度全面下滑的用户增长数据表明,这种折中策略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天花板。

02

商业模式困局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个平台都热衷于制定丰厚的流量、现金激励政策,从外部平台吸引创作者。同样,后者也不满足于仅从单一平台获取收益,而是倾向于“狡兔三窟”式的多平台布局,这又带动了更多平台如微信、小红书、知乎、微博的视频化进程。

在短视频的白银时代,内容融合为平台带动的用户增长出现了放缓趋势。以近年来崛起的短剧风口为例,在快手首先兴起后,抖音、B站、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迅速跟进,并按照各自逻辑给出激励政策,单一平台已经很难垄断新兴的内容形式。

这意味着,MAU将不再是衡量各个平台商业价值的首要标准,在内容融合周期过后,商业模式的融合周期或将开启。

例如,尽管B站坚持以长视频+会员付费这一毛利率更低的商业模式变现,但对抖音大屏流内容格式的引入表明,B站必然在未来通过大幅抬升广告加载率实现盈利增长。此外,抖音、快手也在布局长视频、音乐会等付费内容。

以B站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B站已经形成相对平衡的业务结构,在单季度52.1亿元营收额中,以付费会员为主的增值服务业务占到19.1亿元,移动游戏业务仅有13.9亿元,此外,广告业务达到11.7亿元,占比与游戏业务逐步逼近。

对于B站来说,移动游戏业务与电商业务更接近二次元社区的副产品,而广告业务代表了出圈主力。如果复盘B站的破圈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非二次元业务在声量上对二次元业务的挤压。

背后则是对内容的重新定位。与电商赛道的自营电商与第三方电商类似,视频平台的广告业务中,视频被定义为触及用户的渠道;而在增值服务业务中,视频则是负责最终变现的商品,平台本身成了商品的渠道。这形成了抖音与B站的差异——前者不断将算法细致化,通过更精准的分发能力提升渠道价值;后者不断扩张内容投入,寄希望于商品的供应量、质量带动变现能力。

而在视频两种属性的商业价值趋向饱和后,平台想要寻求更多商业能力增长,就必须挖掘视频产品的更多价值。例如,短剧、短综艺等风口的出现表明,短视频正在向渠道与商品两种属性的中间地带扩展,而如何组织新内容的分发,或将影响不同平台在未来的商业能力。

03

YouTube与Netflix

长期以来,YouTube与Netflix广告与会员的两种商业模式孰优孰劣,在业内争论不休。从估值规模看,两大巨头都已经突破3000亿美元规模。其中,前者的模式更轻,而后者依赖于高昂内容成本的追加投入,形成足够深厚的内容池,以形成对用户的议价地位。

显然,B站正处在两种模式的岔路口上。2020年,陈睿曾对外传递“B站是中国最像Youtube的平台”这一信号,理由是内容体量+创作者质量占优势。但从营收结构的变化以及内容成本的增长看,B站学习Netflix的意愿显然更浓厚。

例如11月19日,B站发布了14亿美元可转债融资计划并宣布停牌,这为B站带来了复牌后10.48%的大幅股价下跌。B站表示,此次融资将用于丰富内容、研发等用途。而此前,B站宣布以6亿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原创漫画平台“有妖气”。11月20日,B站2021-2022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显示,51部动画新作正在开发进程中。李旎表示,B站的未来目标不应停留于国内市场。

这意味着,B站正在发力一条二次元领域的Netflix路线——以收购方式整合上游IP、中游制作与下游发行,并尝试将市场扩张至海外。

但从具体条件看,B站显然距离Netflix较远。

1、从市场份额看,Netflix三季报显示,Netflix的全球付费用户数达到2.14亿,环比增长438万,同比增幅为9.4%。其中,由于《鱿鱼游戏》的市场成功,Netflix在亚太地区的新增用户数达到217.6万。

尼尔森数据显示,在美国媒体市场中,流媒体占比约为28%,其中Netflix约占7%,Youtube占比约6%。相较之下,处于破圈进行时的B站显然没有Netflix的市场影响力。

2、从内容投入力度看,今年上半年,Netflix的内容成本达到80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41%。而今年前三季度,B站内容成本累计为18.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仅为17.5%。

3、从文化角度看,Netflix背靠强势的美国影视文化,而国漫的出海成绩寥寥无几。甚至在B站生态内,国漫的整体声量仍然不及日漫。在此背景下,B站的反向输出愿景尤其困难。在此之前,腾讯动漫、爱奇艺一度发力国漫出海,但整体处在试探阶段,且在方向上趋向于东南亚等次要市场,国漫出海的整体形势极不明朗。

从营收结构看,B站的破圈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功,会员、游戏、广告三大业务的比例已经平衡;但从未来看,除了大幅提升广告加载率,走抖音路线以外,投资者很难在B站身上看到清晰的第二曲线。而在抖音的广告收入增长停滞后,在分发能力上与抖音有代际差异的B站还有多少增长空间?这无疑是此次B站估值剧烈波动的原因之一。

注:文/白芨,文章来源:新熵,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除了广告 B站还想讲更多故事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