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的盼头,不止是在疫情常态化下顺利回家过年,重头戏还落在了北京冬奥会上。

10月19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火种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正式由希腊奥委会交接给北京冬奥组委。

而在全世界冬季运动爱好者的激情被点燃的同时,资本的动作也开始加快。

滑雪产业显然受到了明目张胆的偏爱。

今年10月,滑雪装备品牌奥雪文化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时间再往前,今年8月,滑雪影像社交app滑呗完成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投资。

滑雪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SNOW51完成了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玉资本参与。

被称为具有万亿规模潜能的中国冰雪市场,开始沸腾了,不过时至今日,火候似乎还不够。

1

滑雪不再“中产限定”

人们对滑雪运动存在相对刻板的印象,关键词无非是贵族精英式运动,所谓的又刺激又烧钱。

但与印象存在偏差的是,滑雪起初其实是一种具有生存属性的技能,后来成为竞技类项目,最终才逐步普及到人群。

比起欧洲各国的先行风靡,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晚,但该有的历史印记从不含糊,公开资料显示,新疆阿勒泰地区约在一两万年前就发现了人类滑雪岩画,记录了当时的一种传统生存方式。

无论如何,时至今日,这项运动确实存在一定的门槛,甚至带了些世俗眼中的中产气质。

在被局限的过往里,这是一项只有少数人可以长期享受的运动,有时间和金钱才可以挥霍,为了精良的装备,也为了那一瞬间产生飞翔而上的错觉。

人们盼望可以参与,可以加入其中,盼望自己也可以尝尝鲜,享受那种高度,以及那一刻的心跳加速。

而这种感觉也具备一定的成瘾性,常被滑雪爱好者戏称为“白色鸦片”。

不过,现在不用去酸去海外滑雪大国的游玩机会,国内冰雪产业可以支棱起来了。

踩上冬奥开的天窗,叠加政策助推,根据相关规划,力争2022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随着各路资源的倾斜,滑雪市场着实迎来了暖春,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根据公开数据,“双11”期间冰雪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06%。

图片来源:飞猪数据

毕竟在疫情时期,出国去滑雪大国的大饼就这么飞了,国内冰雪旅游自然就受到了宠爱。

你会发现,小红书上关于滑雪的种草安利笔记热度不断上升,抖音上的滑雪小视频也频现。

滑雪不再是什么特权类别的运动,反而成了年轻人之间的流行。

当然,在这里也得提到一位名叫谷爱凌的运动新星,这位年仅18岁的滑雪运动员生于美国旧金山,在国际赛事上惊艳众人后,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国籍,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她的表现存在积极预期,更是激起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这项运动的关注。

根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年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数合计为269万,占2020年全年1288万滑雪人次的20.89%;相比2019年的235万,同比增长14.47%。同时,截止到2020年底,国内开业的室内滑雪场为36家,数量全球第一。

室内滑雪场背后的蓝海挺大,到底是突破了季节的限制,再加上配套的相关消费设施,这背后的商机有利可图,面对以滑雪运动为核心的消费蛋糕,资本便按捺不住了。

上面提到受资本青睐的企业都各有聚焦的业务点,例如,滑呗是一款为滑雪爱好者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滑雪运动数据记录和滑雪影像服务的应用,APP已开展线上滑雪赛事、影像服务、线上教学、赛事活动、线上商城、户外保险等多种业务。

SNOW51定位城市滑雪一站式空间,主要面向滑雪爱好者提供室内滑雪培训,延伸覆盖零售、旅游等业务,目前在上海开设了11家门店。

2

滑雪产业不得不慢?

在蓝图里,滑雪产业的前景光明一片,看上去确实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红利都占了不少。

但实操起来总是与想象存在偏差。

虽然拥有政策利好,以及赛事助力,人们对滑雪产业的热情上升了一个高度,但到底没有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滑雪追求速度,但产业发展却必须学会慢下来。

在社交媒体的持续曝光下,越来越多的国人正视并了解了滑雪的魅力,但这一热度或许只是网红光环的闪现。

不得不说,大多数人都是图个新鲜感,图个所谓第一次的尝试,这也就是国内绝大多数滑雪消费者仅仅停留在入门级别的原因。

没有真正在心里种下一颗热爱并坚持的种子,黏性的培养基本是空谈。

这是不少滑雪产业的新项目普遍面临的难题,他们拥有了资本的加持,但是想要让消费者不断驻足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众所周知,滑雪再怎么普及,无论是对硬件配套设施、装备,还是教学培训渗透,都有一定的高门槛。

虽然“双减”政策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将课外时间分给了素质教育,体育培训成为热门,但事实上,目前我国的滑雪教学体系并不完善,还在摸索中,缺少一定数量的专业教练也是个大问题,渗透率并不高。

兴趣有了,摆在爱好者面前的依旧是价格问题。

资本看上了滑雪产业,是因为它的获利蓝海可以有所预见,滑雪相关装备的客单价高,配合设施的话,消费潜力是有较高的想象空间的。

但是,就目前来说,凭借多数入门者还难以形成购买力,毕竟一次性花近万元去购入装备并不是随便咬咬牙就可以做到的事,这只能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

无法否认,滑雪还是没有走出小众的圈子,相关普及率、转化率较为低下,这并不是光有资本撑腰就可以解决的事情,短期内获得高收益这种捷径不存在于滑雪产业身上,反而一不小心容易被其绑架,徒增经营风险。

3

结语

滑雪产业是近年来新消费赛道上的香饽饽,有政策利好助推,有赛事助力加成,又有潜在的消费市场,它的身影可以说是在风口上频现。

但在漫长的发展期内,一次性消费特点依旧是滑雪产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而如何将所谓的打卡心态转变为长期黏性这一问题乃是关键的经营课题,不然无论企业资本光环多么耀眼,都或只能留下昙花一现的绚烂。

注:文/董旺仔,文章来源:格隆汇新股(公众号ID:ipopres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资本扎堆 网红安利:滑雪生意却好难做 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