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个原理放在快递江湖,亦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
多快才算快?如果说三日达才算及格,那么隔日达、次日达、甚至次晨达,都已称不上优秀;当日达或许还能带来一些惊喜。随着本地零售的线上占比越来越大,对于线下快递和配送的时效要求更高,小时达、刻钟达、分钟达等主打“快服务”的新业态应需而生,且迅速崛起。
这种新业态,就是即时配。
从萌生到崛起,即时配江湖历经几轮洗牌,大浪淘沙下来的头部玩家在“快”字诀的诠释和挖潜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问题是:即时配存在的要义,仅仅是“快”吗?或者说,即时配除了对速度的追求,还能做什么?
前几天(11月8日),达达快送官方发布了一张服务全景图,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在这张全景图中,我们看到了即时配的诸多可能,以及这些可能背后所隐藏的无限潜能。
01
竞争升级
了解达达的“全景图”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即时配行业的现状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1.新一轮资本潮正奔涌而来
去年6月5日,达达集团率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拿下“第一股”的同时,也打响第一枪。在此之后:
今年3月30日,闪送宣布完成1.25亿美元D2轮融资;
6月30日,顺丰同城急送(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IPO招股书,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8月6日,UU跑腿获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10月13日顺丰同城赴港IPO获中国证监会批复,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11月2日,UU跑腿再被曝出已于近期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
当热钱集中涌向同一条赛道,玩家之间的竞争必然升级。最近几年发生在快递身上的惨烈价格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老鬼的朋友安德华断言:即时配领域终将会有一场恶战,“内卷”不可避免。发生在快递江湖的一幕极有可能在这里重演。
2.竞争升级的同时,即时配赛道上的风景也越发多彩和迷人
一是用户规模急速扩张;二是配送品类全面扩容。今年10月1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20年,即时配送行业消费者规模达到5.06亿人次,同比增速稳定在20%左右,年订单量超过200亿单,同比增长25%,预计2021年订单量将突破300亿单。订单分布则从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延展,商业潜力持续释放。
即时配送的品类也从曾经的“送外卖”发展到如今的“送万物”,尤其是生鲜和零售两大业务,消费需求明显上升。餐饮外卖品类在整体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81%降至2019年的70%。
▲2014-2021年我国即时配送消费者规模及增长预测。数据来源: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
▲2014-2021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量及增长预测。数据来源: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
可以肯定的是,即时配送品类的多样化在未来一定会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标准化需求及长尾需求市场正在被挖掘。对涉身其中的玩家而言,这当然是利好,但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全品类、全场景、全诉求下的即时响应和服务履约又该如何满足与提升?
除此之外,需求侧的消费心理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应急式的“即时性消费”不再是全部,有预见的“计划性消费”越来越多。以今年双11为例,预售开始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品牌商们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百亿补贴”式的强力促销催生了大量的“尾款人”。
商流的这些改变传导至供应链端,会带来什么?一是仓的下沉,商品要最大可能地前置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二是仓的运营,商品的“前置”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流通和移动,更是对库存、周转、备货等细节的管控;三是拣的效率,在“尾款人”完成付款后,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将商品分发至配送环节。
商流变革物流。老鬼的朋友安德华直言,这是挑战,更是机遇。谁能率先“破圈”突围,谁就能最先拿到通往下一站的门票。
02
冲破火线
理清了行业背景,我们再来看达达最新发布的“全景图”(如下)——
透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配”虽然是即时配这一新业态的重点,但绝非全部。也就是说,除了主打快服务的“配”字诀,即时配还可以做很多。
以达达为例,成功从“配”延展到“仓”和“拣”这两大全新领域。
在“仓”的环节,提供门店拣货仓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根据不同商家业态、单量规模的具体需求,帮助商家打通线下库存、降低缺货率、提升库存周转率。
在“拣”的环节,首创达达优拣,以众包拣货模式解决商家拣货难题。依托达达自研的沧海系统,助力商家招募拣货员,实现拣货作业、拣货管理的数字化和产品化,提升全渠道订单拣货的效率和质量。
平台数据显示,应用达达优拣的门店相较于应用前,拣货时长降低15%,取货时长下降23%,每小时拣货速度提升18%。
对于这样的改善和提升,商家也给出了更为积极的反馈,截至今年双11,达达优拣服务的品牌和门店数量持续增长,已落地沃尔玛、华润万家、卜蜂莲花、永辉超市、家乐福、7鲜超市等商家门店,成为同城零售冲刺双11销售高峰的稳定器。
问题又来了:从“配”到“仓拣配”的全链路式履约服务转变,为什么一定要做?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技术官杨骏曾公开阐述:“如果要为一家零售门店提供优质的即时物流履约服务,仅仅做好配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深入履约链条上游的仓储和拣货环节,才能全方位地赋能零售商。”
这与达达的客户群密不可分。除了广大的C端消费者,达达的服务同时还覆盖了大量B端商家。因为自身就有着零售基因(到家业务),所以达达对B端客户的需求与痛点,有着深刻的洞察和了解。
以实体连锁商超为例,想要发展即时零售业务,第一个挑战就是在店内商品种类数以万计、商品可能还分布在不同楼层的情况下,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拣货质量、降本增效?而这,恰恰就是达达最擅长的。
在达达集团的产品体系和业务生态中,仓、拣、配之间的协同一直都在。只不过“配”作为产品呈现在台前,“仓、拣”作为支撑隐藏在幕后。构建全链路的即时履约服务体系,就是将一直藏在幕后的“仓、拣”两大板块进行产品化和标准化,然后输出给B端的客户,从而帮助商家降本增效,提升履约能力,实现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优化平衡。
对C端用户而言,可供选持的产品更多,更细,更聚焦:帮取、帮送、跑腿、代买,一个都不会少;
对B端客户,比如连锁商超来讲:历经7年积累、迭代和升级后,达达快送形成的标准化配送服务与全心达定制化配送服务,几乎覆盖了所有场景下的本地配送需求。
目前,达达快送配送服务已覆盖了2700多个县区市,全年配送订单量达11亿单,峰值日配送单量超千万单。
与此同时,达达快送还在智配SaaS服务及无人配送等新领域抢滩布局。
今年7月,正式发布达达无人配送开放平台,为接入的合作伙伴提供大量即时配送订单及运营工具。双11前夕,无人配的日均配送单量持续增长,末端配送的灵活度也稳步提高。9月,达达智配正式发布,将其在即时配送领域多年来沉淀的技术、产品能力打造为SaaS系统全面开放输出。资料显示,达达智配SaaS系统目前已服务于九江联盛、京东酒世界、天蝎配送、幸福西饼、红料理等上百家自配送商家和配送服务商。
“在如何破圈突围这个重大命题前,达达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为整个即时配行业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与范式。”老鬼的朋友黎叔直言,达达集团迈出的这“一小步”,很有可能成为即时配行业的一大步。
03
“小步”快跑
达达集团迈出了关键一步,新发布的“仓拣配”全景图为即时配行业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又一个问题也来了:如果对手们纷纷借鉴,进而做出相似的商业决策,达达难道不怕“后来者居上”吗?
如果基于未知的挑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如果是立足优势,在多年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上做出的创新,则很难被追赶。因为紧跟在创新之后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升级、升级、再升级,即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站在这个角度,达达集团的“仓拣配”全链路布局,表面上看是领先了一小步,实际上这一小步之后的“快跑”正逐渐扩大竞争优势。对此,老鬼的朋友乐哥将其归纳为“一个底盘”、“两个核心”、“三个协同”——
一个底盘:达达在数智化领域已经搭建起坚固的底层能力。即时配的重点在于“即时”,必须依靠高效的智慧物流系统,基于海量数据沉淀,才能实现支持运力模式最佳匹配、订单量预估、订单自动派发和合并、配送路径实时智能规划、送达时间预估、AI自动定价、订单全链路实时追踪等一系列功能。正因为拥有坚固的科技底盘,达达才有率先布局“仓拣配”的底气。
两个核心:在同城零售赛道里,达达是最早通过“零售+物流”(商流+物流)双核驱动模式展开布局的企业。相对于仅靠物流单核驱动的企业,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消费者,都可以从达达双核驱动模式中获得更高收益。对达达来说,商流和物流相互助益、相得益彰,更容易放大其规模效应优势。
三个协同:全景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达达“仓拣配”布局呈现标准化与定制化协同、数智化与社会化协同、模块化与工具化协同的特点。通过“三个协同”,达达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自身平台,向更广泛的行业和人群输出即时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原本已经领先一步的达达,在创新和守成中坚定地选择了前者。这是达达解锁即时配未来的密码,也是达达在资本浪潮到来之前为自己打造的一叶方舟。
接下来,且听风吟,且看风云。
注:文/驿站老鬼,文章来源:驿站,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关键词: 达达快送迈出关键一步:即时配服务升级! 即时配 达达快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