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家曲线上市的信托公司公告了2020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其中,五矿信托以27.8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中粮信托净利润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翻倍,百瑞信托营收、净利润也都有所增长。

相比之下,中融信托略显“尴尬”,四家之中仅有其一家净利润出现下滑。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中融信托第一次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了,自2016年起,公司营收净利便双双下滑。

在业绩不断下滑的同时,中融信托旗下的信托产品也频频发生违约,因在二级市场的投资频频失利,公司被迫“接盘”多家ST公司,并困在其中。

净利同比下滑21.76%,ROE连续六年下滑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融信托营业总收入54.88亿元,同比增长2.41%;同期,净利润13.73亿元,同比减少21.76%。

信托一直被誉为最赚钱的金字招牌,为何中融信托去年净利同比大幅下滑呢?《每日财报》注意到,从收入结构上来看,2020年中融信托营业收入为54.88亿,比2019年53.59亿,增加1.29亿。信托公司最为重要的收入就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然而中融信托2020年这一指标为44.42亿元,同比减少1.42%。

值得一提的是,中融信托2020年全年的投资收益为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过98%,占总收入超17%。而同期,利息净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44.05%、226.35%、1109.27%。

从支出来看,2020年中融信托营业总支出为38.10亿元,同比增加20.53%。其中,业务及管理费较2019年增加6.05亿元至37.24亿元,同比增长19.40%。业务管理费用大幅增长,或是公司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起,中融信托的业绩便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2020年,中融信托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96亿元、65.33亿元、58.19亿元、53.59亿元、54.8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7.04亿元、28.05亿元、20.72亿元、17.55亿元、13.73亿元。

众所周知,最体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为净资产收益率(ROE)。然而中融信托这一重要指标也在逐年下滑。2015年—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22.10%、19.84%、16.19%、11.15%、8.63%、6.64%,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旗下产品频频违约,“接盘”多家ST公司

在业绩不断下滑的同时,中融信托旗下的信托产品也频频发生违约。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末,中融信托10亿规模的“中融-享融18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爆出兑付延期。

此外,“中融-助金8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还曾被投资者投诉涉嫌虚假宣传,至今产品承诺中的“保底收益10.5%”也没能实现兑付。

根据公开资料,2020年10月20日,中融信托推出的“中融-融雅3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华普集团作为该信托计划的融资人,因无法偿还2.84亿元债务被法院裁定将持有的ST昌鱼8000万股股票抵债过户至中融信托。

在完成相关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后,中融信托所管理的“中融-融雅3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将成为ST昌鱼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5.72%。

但截至2021年1月19日收盘,ST昌鱼的股价为2.4元/股,据此计算,中融信托持有的股份价值1.74亿元,与2.84亿元债务相比仍损失0.92亿元。事实上,中融信托也并不想接手ST昌鱼这个“烫手山芋”。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普华集团抵偿债务之前,中融信托曾经申请对华普集团所持有的ST昌鱼股份进行司法拍卖,但以流拍告终。

近年来,中融信托在二级市场的投资频频失利被困在多家ST公司中。据《每日财报》不完全统计,中融信托是*ST兆新、ST尤夫、ST昌鱼等多家ST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一。

2017年,中融信托通过“中融-证赢179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ST富控(600634.SH)十大股东之一;同年,公司又通过“中融-证赢13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开始成为ST尤夫(002427.SZ)十大股东之一;2020年,中融信托又成为*ST兆新(002256.SZ)十大股东之一。

曾经辉煌不复,如今转型求变

尽管中融信托近年来业绩不佳频频踩雷,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融信托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哈尔滨信托投资公司,2007年10月正式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2002年6月,中植集团介入中融信托重组,经过多轮股权转让后,2009年8月,中植集团的持股比例高达67.69%。在2010年前,中植集团一直主导着中融信托的发展。

2009年12月,经纬纺机以12亿交易价收购中融信托36%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中植集团则退居第二大股东。这一股权结构也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经纬纺机持股37.47%,中植集团持股32.99%。

有了中植集团和经纬纺机加持,中融信托实现了高速发展,自2010年起,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快速上涨,与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并列信托行业的第一梯队。

但时过境迁,自2016年起,其业绩出现持续下滑,中融信托也曾多次求变。

2018年,中融信托就开始针对逐步趋严的监管政策进行战略转型,当时提出了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转型成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总体战略方向。

这一转型战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中融信托的主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得以增长,截至2019年末,主动管理受托资产占比由期初的65.55%增长至76.15%;另一方面,中融信托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直销品牌——中融财富。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融财富的服务已经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拥有近两千家机构和3万名个人客户,直销规模占比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在2020年压降融资类信托的严格监管之下,中融信托也利用永续债融资这种“明债实股”的方式规避融资类信托的额度限制。如华夏幸福,去年5月、6月、7月、12月,向中融信托累计进行了56亿元永续债权融资。

因此尽管中融信托在不断转型以顺应监管潮流,但其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失利和频发的兑付风险,仍给公司的业绩及经营稳定性带来了压力。未来中融信托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郜融莲

关键词: 中融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