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财务造假疑云再度来袭。

近日,兴业证券发布于2019年的研报《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被重新翻了出来,其中关于“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的部分,被市场普遍解读为针对南极电商。

报告指出,“XX电商”存在六大疑点: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

 

受此消息影响,南极电商股价连续大跌。1月4日,南极电商开盘后闪崩跌停;1月5日,南极电商开盘后又是直奔跌停;1月12日,南极电商再次遭遇跌停,当日收盘价也触及了9.23元的近期新低。仅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就已经下跌了32.18%。

1月12日晚间,南极电商抛出一纸澄清公告,逐一对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南极电商表示,公司商业模式主要为IP品牌授权,对标海内外IP授权业务,均呈现高毛净利率的特点。IP授权业务本身壁垒较低,但拥有持续成功的IP壁垒很高,公司以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开展授权业务,2020年总GMV销售额已突破400亿元,因此公司IP品牌授权具备明显的竞争壁垒。

同时,以IP授权商业模式对标,南极电商将全球最畅销的十大IP榜中的神奇宝贝、Hello Kitty、漫威宇宙等均作为竞争对手。而从国内品牌授权及服务模式来看,南极电商将恒源祥和北极绒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南极电商还称,IP授权业务均为轻资产模式,品牌价值珍贵,核心资产为无形资产(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工具等)占比较少。

谈及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的质疑,南极电商表示,2018及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51亿元、12.55亿元,净资产回报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分别为23.71%、24.82%,业务现金流状况良好。应收账款方面,主要来自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及时间互联业务的授信,2018年及2019年,南极电商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1.61%、20.21%,整体比例可控并且逐年下降。

员工人数方面,南极电商以2018年至2020年末的员工数据作为回应:公司本部员工数,2019年较2018年净下降8人,2020年较2019年净增加175人。

对于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南极电商称,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客户指经公司审核并授权生产公司旗下品牌产品的生产商,公司为其提供品牌授权及产业链服务,同时也是公司授权经销商的供应商。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供应商指为公司品牌授权业务生产商标辅料的工厂,因此不存在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客户和供应商重叠的情况。

此外,南极电商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学法律的,我会去造假吗?”

不过,有观点认为,针对研报中的某些质疑,南极电商还是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例如,研报质疑的是净利润超高,而南极电商回应的是“毛利率数据”;南极电商回应的是收购“时间互联”这家公司后的应收账款数据,收购“时间互联”之前和收购期间的应收账款数据波动,南极电商并未回应;员工数据方面,南极电商未回应遭质疑的时间区间。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内衣企业之一。但早在2012年,南极人就已经取消生产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转而做起品牌授权生意,并更名为南极电商,后一度被称为“吊牌之王”。

2015年,南极电商作价23.44亿元借壳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借壳上市以来,南极电商披露的经营业绩一直很不错。2019年南极电商本部业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占比85%以上)毛利率达92.70%,堪比贵州茅台。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2亿元,同比增长4.73%,净利润为7.22亿元,同比增长19.90%。

2020下半年开始,南极电商画风突变,股价自2020年7月10日的24.41元历史高点一路下滑,近半年内累计下跌约60%。

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股价重挫,南极电商1月6日披露了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

1月13日,南极电商披露了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截至1月12日,南极电商累计回购股份3560.1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45%,最高成交价为10.62元/股,最低成交价为9.23元/股,成交金额3.48亿元。

(钛媒体APP编辑刘萌萌综合自中新经纬、第一财经等)

关键词: 南极电商 跌停 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