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猪肉价格反弹”“全国多地纸巾涨价”等话题先后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与此同时,国际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也迎来涨价潮,引发了市场对2021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忧虑,这让很多普通消费者不得不问:2021年会是一个“涨价年”吗?

从纸巾到牛奶都在涨

去年12月以来,生活用纸涨价的消息开始频频传出,有网友发出疑问称,难道要开始囤纸了吗?《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自去年12月初,部分造纸企业就开始发出涨价通知,此后,陕西、河北、浙江、广西等地的造纸企业也宣布涨价。不仅是生活用纸受到影响,文化纸、瓦楞纸、盒装纸和白板纸等也均有涨价现象。

中泰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1日,白卡纸平均价格为6713元/吨,较同年年初上涨16.6%。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各类纸张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纸浆的价格居高不下,导致造纸成本不断增加。

上游造纸企业的成本增加目前看上去尚未传导至消费者层面,北京、山东等多地市民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没有明显感觉到纸巾有涨价现象。相关研究机构认为,由于价格传导有一定滞后,加之原纸调价多以吨为单位调整,落实到小包装的成品纸上,涨幅还不甚明显。不过,预计2021年纸巾仍有涨价空间。

如果说纸巾的涨价还没有在日常购物消费中凸显,那么牛奶、猪肉、食用油等产品的涨价已经被普遍感知。本月5日,伊利董秘办在回复个人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因原奶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基础白奶将有不到5%的提价。作为国内奶业的头部企业,伊利宣布牛奶涨价也被认为代表了行业风向。根据国盛证券发布的报道,近期渠道调研反馈,蒙牛已于去年12月底开始对旗下白奶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约4%-5%。

猪肉的涨价幅度则更加明显。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5.95元/公斤,较2020年11月末累计涨幅达14.99%。受肉价上涨影响,今年1月股市开盘后,A股猪肉概念股也接连上涨,鹏都农牧、牧原股份等相关企业都曾出现涨停。

涨价背后的原因

此轮食品与日用品的涨价虽然各有原因,但总体都受到类似的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北京经济运行研究会副会长田云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春节临近,各类日用商品通常会出现季节性价格上涨。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供给侧恢复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近期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等指数都出现环比增长,体现了客观需求对价格的拉动。

田云表示,国内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也受到外部影响,一个重要的推力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央行的“放水”,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的价格。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之一,进口价格也会层层传导到消费端。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主要原材料商品累计上涨超过11%,其中3/4以上的商品都较上一年上涨。

受疫情以及产油国“价格战”影响,国际油价2020年大幅波动。12月1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时隔9个月,再次站上50美元关口。本月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OPEC产油国结束新一轮部长级会议,宣布基本维持石油产量。随后,沙特阿拉伯发布声明,宣布自愿进行单方面大幅减产,今年2月和3月自愿减产100万桶/日,国际原油价格随之大涨。

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也正在影响制造业企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此前在分析2020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时提到,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加之市场需求继续回暖,推动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加速上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比为49.4%,为近两年高点。

2021会有明显通胀?

2021年开年的一轮价格涨势,也令各界更加关注这一年是否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近日撰文预测称,2021年的CPI会在开年触底,随后震荡回升,高点在年底2.5%附近。全年来看,食品价格对CPI的贡献回落,非食品价格对CPI的贡献随着服务业需求恢复逐渐改善。

田云则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2021年的通胀水平会高于2020年,这也与中国经济即将迎来反弹的状况相适应。“我和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8%”,田云说,如果这样的经济增速,只有1%-2%的通胀水平,是不太可能的。田云强调,相对通胀,通缩可能会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更大风险,一定的通胀是有利的。

在今年通胀水平的预测中,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中国CPI统计将迎来新一轮基期轮换,意味着CPI“商品篮子”和对应权重可能出现较大调整。不少分析都预测,食品项权重将逐渐下调,服务项权重将不断上升。▲

本报记者赵觉珵

关键词: 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