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款频出,业绩与规模齐飞的2020年,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却只是看了个寂寞,依然挣扎在投研乏力,迷你基金扎堆,运营入不敷出的困境之中。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共有128家公募机构成立了新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募集规模,头部公司都彰显出十足的霸气,易方达等6家基金公司新募规模超过了千亿元。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华宸未来等19家基金公司新发规模低于10亿元,江信基金、恒越基金、益民基金等更是缺席了这场盛宴。
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来看,多家已成立多年的公募机构规模有“归零”的趋势。譬如华宸未来、国开泰富等公募规模均在2亿元以内;益民、天治等老牌基金公司也在20亿元不及规模“温饱线”上苦苦徘徊。
小公募出现“空壳化”
在所有“迷你”基金公司中,华宸未来与国开泰富最为典型,公募“家底”不足2亿元,够不上一只常规基金的成立条件,称为“空壳化”公募也不为过。
每次的公募行业规模排名,对华宸未来来说都无异于一个尴尬时刻,其常年处于底部一列。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华宸未来已走到“归零”的边缘,旗下硕果仅存的两只公募产品均面临清盘危机。华宸未来价值先锋,为公司唯一的公募权益产品,今年1月成立,尽管年内业绩尚可,但三季度末的规模仍仅有3573万元;另一只公募产品是华宸稳健,A类和C类份额合计约6000万元左右。
追溯来看,华宸未来的生存窘境与其当初的选择有一定关系。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赶上了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放开,其成立之初有“轻公募重专户”的选择。然而,在公募业务持续乏力的同时,公司又卷入多起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违约事件致使元气大伤。华宸信托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子公司华宸未来的利润贡献为-1102.8万元。也就是说,按其40%的出资比例计算,华宸未来去年亏损在2500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华宸信托申请对华宸未来增资。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增资完成后,华宸信托将成为华宸未来的控股股东。
国开泰富比华宸未来晚成立一年,在业内一直默默无闻,只在2019年因“辱骂门”进入过公众视野。但日子一样难过。2020年三季报显示,其旗下货币基金规模8857万元,混合型基金规模5486万元。以混合型基金国开开泰为例,成立以来的机构持有比例均在90%以上,持有人户数最高时也未突破500户,一度低于100户。
12月14日,某资深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持有人户数若连续两个月低于100户即触发清盘,即使实际操作中可以用员工申购的方式规避,但这种基金多半靠关联方资金续命,与公募基金的本质相去甚远。
事实上,国开泰富旗下已有两只公募产品清盘。国开岁月鎏金在2017年四季度末规模缩水至0.6亿元以下,于2018年二季度触发清算条款。今年一季度,国开泰富睿富亦因规模“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被清盘。
被遗忘的老牌公司
“都在说小公司靠差异化突围,但实际上谈何容易。”日前,华东某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个行业本身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公司在人才、品牌、渠道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即使寻求差异化,也需要技术、人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这对于多数小公司而言可谓“不可承受之重”。
且与此前两轮牛市的“普惠”局面不同,今年的基金牛市并未带来预期中的“雨露均沾”。某业内资深人士日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募产品数量现已超过7000只,但一些被遗忘的小公司,却被渠道、投资者等排除在外,其中不乏老牌基金。
天治基金和益民基金近年来颇显落寞。前者成立于2003年,在“同级生”中已有头部公司,如广发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非货币规模已跻身行业三甲;兴证全球、景顺长城等也进入了行业第一梯队,但天治基金同期非货币规模不足20亿元。
此前每轮牛市,天治基金的规模都曾有一定起色。Wind数据显示,2007年,其规模一度超过80亿元,此后一路下跌;2015年,规模达到115亿元。但今年,每一季度都在缩水。
吉林信托2019年年报显示,天治基金去年管理费收入3021.21万元,这意味着该公司此前宣称的转型专户策略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益民基金成立于2005年, 截至三季度末,旗下有3只混合型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有清盘风险。12月1日,公司曾公告称,旗下益民货币已完成清算。
无人问津的股权拍卖
随着牌照红利逐渐缩水,对于小型基金公司而言,股权也不再是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12月2日,“先锋系”旗下联合创业持有的海口联合农商行1.2亿股股份开拍,深商高科实业与国民运力科技集团各拍下6000万股,但联合创业持有的先锋基金股权,却因无人问津而流拍。
今年4月29日,阿里司法拍卖刊登的消息显示,江苏泰州中院拍卖联合创业持有的先锋基金34.2%股权。据收益法评估,这部分股权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为5131.14万元,评估价值为8473.49万元。拍卖起拍价设定为5931.44万元。但尴尬的是,这次拍卖虽然引来大量围观,但无人报名竞拍,最终撤回。
先锋基金遭嫌弃并非无因。从规模角度看,其堪称“迷你基金大本营”。截至三季度末,旗下仅有的9只公募基金中7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
“其实,基金业的强者恒强并非局限于规模。以个人系基金公司为例,诸如睿远基金、泓德基金等,也没有强大的机构股东背景,但创始团队在业内和市场中拥有良好的口碑,这也能助力公司迅速地成长。”12月14日,华南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说道。
时代周报记者 宁鹏 发自上海
关键词: 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