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市值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迈瑞医疗长期深受市场的关注。

截至目前,迈瑞医疗市值在4000亿上方运行,在高点回调近20%后落后于恒瑞医药,为行业市值第二。然而最近股东却频繁减持,这是否预示着股价出现了高估?

哪些股东跑了?

据11月13日,迈瑞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四大股东Ever Union(H.K.)Limited于2020年9月2日至11月13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58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29%。本次减持后,Ever Union持有公司股份6078万股,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这是Ever Union年内的第三次减持。

迈瑞医疗介绍,Ever Union是City Legend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而City Legend Limited又由迈瑞医疗原总经理成明及其配偶姚佳分别持股80%、20%。11月17日晚间公告称,成明和不再担任总经理,董事会选举成明和为副董事长,依旧担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

另外,前十大股东也基本都减持了,睿嘉、睿享、睿和、睿坤等有限合伙人减持并质押了部分股票,社保基金102组合也从半年报的720万股,减持至三季度报的591万股,减持比例达17.88%。

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们不仅减持,还对股权进行了部分质押,这是对自己公司前景不看好了吗,还是另有所求,不得而知。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目前迈瑞医疗最新股价已经从高点回调20%左右了,加上纷纷减持的大股东们,短期内走势十分不明朗。对标国际医疗器械巨头,截止前三季度,全球营收最多的美敦力市值1300亿美元(8710亿元),营收229.16亿美元(1535亿元),归母净利润41.43亿美元(277亿元)。而迈瑞医疗前三季度市值4100亿元,营收160.6亿元,净利润53.6亿元。从中可以看出,迈瑞医疗营收是美敦力10%,净利润是其19%,而市值却将近美敦力的50%。

估值确实已经偏高,难怪股东纷纷用脚投票。

集采“错杀”

迈瑞医疗股价急速下跌,还要追溯到冠脉支架遭遇“脚踝斩”。11月5日,国家医保局对冠脉支架进行集中采购,并宣布了拟中选结果。从中标价格来看,拟中选价格中位数约700元,平均降幅达93%。

由于集采后的拟中标价格降幅普遍在九成以上,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的盈利能力遭到了投资者的怀疑,进而看空整个器械行业,迈瑞医疗首当其冲。当天,迈瑞医疗股价跌去3.74%,次日继续下跌,幅度达到4.21%。

从主营业务来看,迈瑞医疗算得上是被“ 错杀”。因为该公司的业务并不涉及本次集采的冠脉支架,甚至高值耗材的产品营收比例都极低。

根据迈瑞医疗今年的半年报显示,其主要业务包含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体外诊断类产品和医学影像类产品,各类业务营收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50.58%、28.68%、19.93%。在剩余的0.81%营收中,包含了硬镜系统,内窥镜手术器械,兽用产品及骨科耗材。其中仅骨科耗材属于高值医用耗材,且业务隶属于2012年收购的子公司,业绩占比极低,因而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11月25日迈瑞医疗回答投资者提问书中表示,投资者提问的除颤器等,属于植入患者心脏的体内除颤器这一类高值耗材,与迈瑞医疗研发的体外除颤仪(MED/AED)不是同类产品。迈瑞医疗的除颤仪不属于高值耗材,也不属于二批国采调研范畴。其次,骨科产品虽在此次调研清单中,但即使实施集采,对迈瑞医疗的影响极小,主要因为骨科业务收入规模占整体收入的比重目前极小,对收入利润影响也极小。

但市场却借此次机会资金出逃,利好兑现,似乎不在乎迈瑞医疗的解释。就如同上文股东减持一般,先期利润落袋为安再说,所以集采影响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这波利好兑现的止跌期还要多久,基本面价值在哪个位置,这些还需要时间观察。

疫苗应用后的不确定性

新冠候选疫苗陆续传出进展消息。随着疫苗投入应用,全球新冠疫情局势势必迎来扭转,届时迈瑞医疗的相关业务还能否维持在现在的水平?

《每日财报》从迈瑞医疗的三大产品类型占比分析:根据2020年中报,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62.26%;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6.49%;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6.67%。

迈瑞医疗产品线

从业绩增长结构中可以看出,虽然在疫情期间,作为疫情“利好”产品,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营收占比有所上升,但另外两大产品却成了疫情“利空”。

疫情影响方面迈瑞在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和便携彩超等领域的订单非常旺盛,尤其是呼吸机方面产能加几倍的火力全开也不足以满足订单需求,但是另一方面IVD和医学影像等领域的确也受到比较大程度的冲击,两相抵消之下公司并未调整今年的业绩目标。海外方面监护仪产线占到公司海外收入的47%,因此海外疫情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基本可以通过正向的订单来抵消,海外的全年经营目标同样未作调整。

完整的产品线,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劣势,这也就意味着,即便疫情缓和,利好会转为利空,但利空也会转为利好。在利好与利空的切换当中,就产生了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利好的产品转换为利空产品时,需求下滑过大,超过了利空转向利好产品的增速,将造成业绩的下滑。

产能不足致爆发力不足

迈瑞医疗三季报显示,2020年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加29.8%;实现归母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加46.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加45.3%。

作为一家从事呼吸机和监护仪的厂家,现在欧美各国对呼吸机的需求并不是天量,迈瑞医疗的业绩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惊人。

迈瑞的产能确实快到顶了,迈瑞医疗董秘李文楣在接受采访时坦承,截至目前,公司虽然已将有创呼吸机产能提升至5000台/月,但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扩产需要时间,如果是扩张生产线至少需要1年时间。另外,即使是增加产品线,也不一定能进一步拉动业绩增长,因为目前疫情的相关产品主要还是出口,出口情况如何受多边关系影响。

产能未能爆发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一部分核心元部件依赖进口,供应跟不上,导致产能跟不上。呼吸机的零部件中,大部分已实现国产,但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际水平尚有明显差距。据报道,国产呼吸机在压缩机、芯片、传感器、电磁阀、氧气源等核心零部件上仍严重依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供应商。

国际竞争尚存较大差距

从全球市场现状看,美国医疗器械市场占据40%的份额,以2100亿美元(14739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居首,未来几年的增长率约在5%;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国内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为15-20%,在2021-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根据国外权威的医疗器械第三方网站massdevice发布了《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100强》,美敦力以305亿美元销售额居首,强生、飞利浦、GE医疗、费森尤斯医疗、西门子医疗、嘉德诺、丹纳赫、史赛克等12强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

而在这一名单里,前30名里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与跨国巨头们的差距之大不是一星半点的。

“创业板一哥”、“医疗器械界华为”的迈瑞医疗又是否能扛起中国医疗器械的大旗?

从上图可看出,迈瑞医疗除了市值的差距相对较小以外,其余的财务指标差距都比较大,还需加强自身的内功修炼,掌握领先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的迈瑞医疗依然是以主攻发展中国家为主,但作为头部企业,公司肩负着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代表中国“拯救”世界的责任。而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迈瑞医疗还需稳扎稳打地将海外业务再次拉回来,要不然一切都将会成为空谈。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黄仲平

关键词: 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