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基金首期总规模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日前设立,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

基金将重点投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领域。

7月15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为何要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个基金能解决什么问题?20日晚,权威解读来了。

据微信公号“环境保护”透露,在即将出版的《环境保护》杂志上,生态环境部4位专家将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历史回顾、经验借鉴、现实意义、基本架构和未来展望进行解读。

这4位专家包括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副所长程亮,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陈鹏,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投资处处长逯元堂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专家透露,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协助财政、生态环境部门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基金,最终协助设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方案。

这项研究经历了早期研究(基于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中期探索(基于环境保护税开征)、设计建立(基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三个阶段,旨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增信和让利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发展重点领域,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7月15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

专家分析称,多年来,我国在污染治理项目和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题。由于相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般不具备上市资格,只能利用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即便是能够进行银行贷款,也常常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不仅要上浮贷款利率,而且还要向担保公司、贷款银行支付不菲的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业务咨询费等额外费用。

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可发挥中央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乘数效应,引导资金流向生态环境领域,不仅能给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创新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方式,缓解环保行业融资难困境。

此外,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社会资金承担风险的能力还有限,需要在基础性、公益性生态环境领域和商业性生态环境领域之间建立信用传递机制,政府引导资金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专家们透露,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储备战略功能类、股权投资类、子基金类项目80个左右,将对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危废处理、清洁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充电桩等十几个细分行业进行分类支持。

基金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用股权投资、基金注资等方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目前,已经有多家上市银行公告参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存续期间主要投向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同时适当投向其他重大战略区域。

未来,基金可逐步向京津冀、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生态受益范围广泛的重点区域拓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专家们同时提醒,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不与市场争权,不与民营企业争利,与纯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错位发展,防止对社会资金形成挤出效应。未来,随着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等领域的投资回报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不断成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应逐步退出市场机制相对成熟的领域。

关键词: 国家 绿色发展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