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新经济发展怎么样了?

2019年,我们曾猜想过这个即将到来的庚子年会发生的无数种情况,但未曾想到,一场突发的疫情,竟让它的出场方式变得如此意料之外。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打乱了人们正常生产、生活节奏,人员流动和聚集也急剧减少。然而,疫情既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新经济的成长提供了机遇。

新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 后疫情时代 -

“新经济”一词究竟从何而来,具体又是什么含义呢?

所谓“新经济”,是指借由经济全球化浪潮所诞生的由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体系。

不同于传统经济,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时至今日,新经济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初步设想的概念,随着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体系由传统经济占主导向新经济占主导的趋势正在愈演愈烈。

“新经济”有哪些特点?

“新经济”是一种以信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是创新经济、科技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的综合体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

面对目前资本相对过剩,回报率下降,市场出清压力升高;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本上升的局面,为了达到新的均衡,我国未来必然改变粗放的资本积累和低端人力资本投入,转向高人力资本投入和高科技投入;

可持续的较快增长

传统经济的增长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而波动,而新经济更易适应经济环境的转变,拥有更大的潜力,增速保持相对较快且可持续;

符合时代产业发展方向

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巨大,为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大力发展高新经济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近年国家重点政策。

新经济应用场景

-后疫情时代 -

新经济是城市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四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成为实现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的有力支撑。

智能制造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基于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开展自动驾驶、车联网与智能座舱领域研究,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通过搭建车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封闭测试场、开放道路测试场与虚拟测试基地等,不断拓展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信息提示、行人预警等智能网联化应用。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开展数据集成应用,拓展个性化定制、系统解决方案、物流管理、风险预警、远程维护等在线增值服务,推动面向质量追溯、设备健康管理、产品增值服务的服务化转型。

智慧城市建设

——市民生活智慧应用场景。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依托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决策系统,加快道路视频监控、公共交通车辆监管、智慧停车监测、智慧灯杆等应用。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设数字化医院,搭建分级医疗信息平台,打造基于5G的智慧医院,推进AR远程医疗、远程手术和智慧病房。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发展数字校园、电子书包、人工智能教学、微课等在线教育。

——通信信息智慧应用场景。推进5G通信基站建设,开放办公楼宇、学校、医院、公共场馆、旅游景区等公共资源用于5G通信基站设置,实施5G商用试点项目。推进通信设施和市政设施共建共享,推动通信基站与视频监控、路灯照明、充电桩、电子围栏、泊车电子收费等杆桩设施的资源整合和双向开放,实现城市内信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全息投影与增强现实应用

消费提档升级

——构建数字贸易应用场景。构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的贸易新模式,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强化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联网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培育电商平台、经营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企业。加快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打造中国高端进口消费平台,积极为进口提供物流、通关、税收、融资、保险等“一站式”服务,激发进口业态新活力,带动区域高端消费回流。

——建设智慧商圈应用场景。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三大圈层”,提升商业业态,激发新消费活力。建设城市综合类商圈,覆盖整个城市商业业态,建设区域商圈,覆盖综合型百货商场、线下实体商业地产、跨境电商类百货等,建设社区商圈,整合社区周边商服生活配套。通过搭建智慧商圈平台,让智慧商圈范围内的商家快速精准感知消费者需求并及时做出响应和服务。

“双创”平台提能增效

——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以众创空间为载体,搭建创新共享平台,构建专业资源、现场活动、数据服务、市场推广、金融资源、网络平台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从创意到样品"0—1"的突破。打造创客企业“孵育器”,开辟创客企业孵化区,为创客企业提供战略、法律、税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服务。打造专业型众创空间,通过向创客免费开放基地公共技术设施和技术设备,鼓励基地企业在产品设计辅助、产品链管理服务和创意思想提供等方面与创客开展业务合作。打造特色型众创空间,逐步形成文化创意等为主的产业门类。

——推进孵化器建设。依托孵化器建设,解决从技术研发到小批量生产"1—1000"的问题,推进从“孵化企业”转变为“孵化产业”。大力引进招商蛇口、天安云谷等专业运营商,利用其聚合技术、人才、资本、品牌资源的优势,建设、运营孵化器。鼓励龙头企业依托产业基础和存量空间,围绕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方向,搭建开放式孵化加速平台。鼓励国有平台公司对标张江高科895孵化器等创新方式,建立孵化联盟,筛选集聚了一批优质专业孵化器,通过委托经营、合作孵化的方式,共同服务本土创业企业。

化危为机:新经济助力疫情防控

- 后疫情时代 -

新冠肺炎疫情既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新经济的成长提供了机遇。化危为机,迎难而上,企业闯出了一片新经济的蓝海,让新经济成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将疫情防控作为“试金石”,新经济让科技抗疫如虎添翼。

有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在20秒内对疑似病例的CT影像进行判读,准确率高达96%;

有的算法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倍;

医疗服务机器人、无人防疫车等5G智能设备,服务全国数千家医疗机构;

健康码集纳各类数据,直观显示亿万人的旅行轨迹和人员接触情况;

……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疫情防控“耳聪目明”,而疫情防控客观上创造了新技术更多元、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将复工复产作为“大舞台”,新经济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

居家办公、“云端”会议,移动产品助力“停班不停工”;

智能工厂、云监工,智能制造支撑“人休机不休”;

无人配送、非接触采购,互联网平台满足“宅生活”;

订单共享、非接触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承接企业需求,赋能全国多地企业复产复工;

……

以高效、便捷、共享为特点的新经济,不仅“四两拨千斤”助力复工复产,更为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添薪加柴”。

这些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看似“应急之举”,实则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3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新经济为制造业恢复元气送上满满能量。

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金融业增加值,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4.9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服务迅速补位,对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收缩形成了对冲作用。

表现活跃的新经济,既形成高品质产业供给,又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汩汩动能。

成都新经济

- 后疫情时代 -

2017年是成都新经济元年。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提出让政策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

2018年一年,成都本地诞生了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驹马物流4家“独角兽”标准的企业。此外,经过一年的培育,成都涌现出了67家“准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正成为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释放资本效能,扶持优质项目,成都积极探索创新科技经费的投入,创新推出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的“五科联动”金融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成都先后设立了14亿元的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50亿元的科技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包括近2亿元科创券,累计服务创新型的企业和团队达到两万多家。

在资本要素的供给方面,成都还制定实施了“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即用2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引导服务种子企业融资,建设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跟投,服务准独角兽、独角兽企业融资做大,加快构建涵盖企业发展初创、成长、爆发阶段全过程的融资服务体系。

2019年,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发布四批次“城市机会清单”共1500余条供需信息。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这座城市也在逐步创新转型。

截至2019年底,成都新经济企业达36.6万户,同比增长27.6%;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长20%,净入库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18.4%;6家企业达到独角兽标准,122家企业达到准独角兽标准;新经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193.6亿元,同比增长47.1%。

新经济活力指数全国第三,新职业人群规模全国第三,“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效应凸显。

2020年,成都继续深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着力推进制度创新、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人才招引,不断优化新经济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成势。

2020年3月31日,成都举办了以“场景营城 产品赋能 新经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0新经济新产品新场景首场发布会,展示了100个新产品和100个新场景。并宣布:成都将每个月向社会发布100个全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经济产品。

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的同时,《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也正式出炉。《方案》明确,将“新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成都东部新区五个新定位之一。

2020年5月27日,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发布《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4》,成都在全国31个重点城市2019年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第四,紧随深圳、广州、杭州之后,较2018年提升一位,持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2020年5月28日,“场景汇·国际消费新新向蓉”——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举行。聚焦“八大消费场景”,面向全球发布100个新场景、100个新产品和全国首个疫后新消费地图,此次发布会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成都新经济的机会和入口。

2020年7月2日,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企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正式举行,会上2020年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和百名优秀人才名单出炉,成都一直以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为目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发展方式。

历经四年创新开拓,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独角兽企业从0到6,新经济企业从18万家增至36万家,获得风险投资从40亿元增至520亿元,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左右经济增速提供了强劲动能。

同时,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和成都高效能治理的有力参与者。

未来已来

- 后疫情时代 -

人类从农业、工业、信息化时代,到今天步入网络引领的智能化时代,经历了科技创新、商业创新。终于,在历史的某一个节点上,“新经济”诞生了,我们不禁憧憬“未来以来”,但回望历史,我们又不禁感叹“未来已来”。

从网络购物到百度外卖、美团等O2O服务,从顺风车、拼饭到“沙发客”等分享经济,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3D打印,从互联网金融到绿色产业,从在线教育、智慧医疗、远程办公到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行业……

新经济已遍布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未来已来,将来已至。

内容来源于城市观察者

关键词: 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