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人民币,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目前,云计算正在推动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整个IT产业链发生革命性变革,以满足数据量暴增的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需求,这是传统数据中心无法应对的。而今年的疫情,更凸显了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对环球网科技表示,阿里巴巴对未来的新基建发展充满信心,这也是阿里巴巴决定投资的原因。

而阿里巴巴在新基建的布局或许远不止未来3年的2000亿。

阿里巴巴眼中的新基建

在刘松看来,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传统基建是以“大资本大工程”为特点的实体公共设施,而新基建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形成的一个“大平台大运营”的数字平台。因此,新基建可以用数字化的方法精准地服务到每一个人,从而给普通人带来巨大的价值,这也是阿里巴巴给出的新基建的意义。

刘松强调:“数字新基建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而是因为数字新基建戏剧性地降低了技术和服务的门槛,使得我们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服务模式。基于数字新基建的各类数字化服务可以方便的服务数千万家中小企业和数亿消费者。”

纵观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从2003年到2020年,中国最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这17年里面,互联网已经迭代了两代,通讯从2G到了4G到了准5G,互联网从Web1.0经过Web2.0,一直发展到了目前的人工智能时代。

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讲到新基建定义时认为,新基建不仅是供给侧的投资,还有基础建设方面,更重要的是会推动消费、就业,创造更多就业的岗位。“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就是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因此,在下一步的新基建领域里,除了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的发展,还有数字平台的更多融合发展。

刘松对记者表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机遇,也就是未来十年政府、企业、个人都是先通过一个数字服务网络去联络,由数字服务网络把物理世界的服务整合好;社会治理的新基建也需要有新的判断。”

从今年疫情期间的社会经济来看,中国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主流,中国的电商、移动支付,本地生活、外卖、物流等领域的技术表现已经远超了大多数国家。这也让全社会都意识到政府治理、民生服务、工作生活在数字化加速方面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巴巴的观点是:新基建短期着眼于2020的经济环境,长期更多的是着眼于2030年的智能社会。

阿里云:从云到云智能

如果将数字基建着眼于2020,那么从长远来看,是为了构建2030年新智能社会下的新价值网络和服务体系。从构成来看,大方向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方式;聚合方面,云计算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底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一端连着需求侧,一端连着供给侧,将会形成一个双螺旋互动模式的整体升级。

在这样的理解下,如果将阿里云的业务进行拆解,就会发现阿里云早已按照这样的结构进行了业务布局。

在5G技术和智能的技术融合和方面,阿里达摩院近日宣布正式成立XG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现阶段主要聚焦5G技术和应用的协同研发。在天空互联网方面,去年12月,阿里云联合超图软件、长光卫星、Maxar技术、四维测绘等顶级卫星影像产业链公司发布数字地球引擎,提供开放式的影像数据集、遥感AI能力、丰富的API接口等,在国土资源监管、水利河道治理、自然环境保护和农业估产等领域帮助政府和企业提升效率。在基础算力设施方面,三年2000亿的投资计划里涵盖了大数据技术、神龙服务器等在算力方面的技术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11月,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最新一次面向未来的组织升级,其中阿里云升级阿里云智能,当时即将阿里云智能的目标定为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升级后,阿里巴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以及达摩院的前沿技术,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向全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服务。阿里云的这一升级也反映了新基建的一大特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必须协同发展,才能产生聚变效应和辐射效应。

不能忽视的达摩院

值得留意的是新基建中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投入,会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也会带来几个挑战。一个是因为5G和IoT带来的巨大的数据增长所面临的算力枯竭的挑战,第二是因为万物互联所带来的的安全方面的调整,第三是跨界人才储备的调整。

而这三点,因为达摩院的存在,使得阿里巴巴在布局新基建和应对挑战方面也已经做好了基本的准备。

2017年,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3年投入1000亿,面向未来20年,进行核心基础技术研究。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达摩院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500多篇论文,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视觉计算等领域算法夺得50多项世界第一。

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性。基础研究决定了未来数字基础设施的天花板。而进行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的达摩院便成为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的关键和技术基石。

目前,达摩院致力于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研究,至今共设立了15个实验室,不仅覆盖机器智能、数据计算等热门技术领域,也触及复杂艰深的芯片和最前沿的量子计算等领域。

以人工智能为例,在全球多个专业评比中,达摩院的人工智能能力都表现出国际领先水平。例如,2018年2月,在MS MARCO文本阅读理解挑战赛中,阿里巴巴AI英文阅读理解比赛中超过了微软,获得第一;2019年,阿里巴巴语音AI技术成功入选MIT 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科技公司;同年,国际顶级对话系统评测大赛(DSTC7)上,阿里巴巴获得双料冠军,将人机对话准确率的世界纪录提升至94.1%;也是今年,在被誉为人工智能世界杯的WebVision竞赛中,阿里巴巴AI以82.54%的识别准确率,击败了全世界150多支参赛队伍,获得冠军。

如果从芯片的角度来看,以达摩院为基础孵化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目前已实现了芯片设计链路的全覆盖,端云一体产品家族雏形已现。其中,玄铁910是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一款RISC-V处理器,含光800则是全球最高性能的AI推理芯片,加上可将芯片设计企业设计成本降低50%,设计周期压缩50%的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无剑,达摩院平头哥全面推动芯片算力进入普惠时代。

阿里巴巴的新基建版图

根据今年4月,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云计算市场追踪数据显示,阿里云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三。阿里云亚太市场份额从26%上涨至28%,接近亚马逊和微软总和;全球市场份额从7.7%上涨至9.1%,进一步拉开与第四名谷歌差距,挤压亚马逊份额。

而阿里云显然并不打算止步于此。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1个区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并广泛采用液冷、水冷、风冷等节能技术降低能耗。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管理的服务器规模在百万台,如果将3年再投2000亿计算在内,则意味着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再翻3倍,将冲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我们决定在未来三年投资2000亿。一部分是未来云的全球数据中心的建设,因为云数据中心已经变成了新基建的技术底座。另外一个就是数据中心里面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服务器、芯片、网络,我们认为在未来三年,整个阿里云的服务器规模会变成现在的三倍。”刘松强调:“我们会为未来新基建充满信心,这是我们决定加大投资的原因。”

未来,阿里云新基建业务版图的构建仍将继续。(记者 勃潺)

关键词: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