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延续了昨日的强势,市场持续反弹,A股三大指数早盘呈现冲高回落态势,午后A股震荡上行。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比较好,截至收盘,三大指数均收涨,其中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8718亿元,相比前几日环比放量,情绪有所修复,但是整体仍未达到高位。


(资料图片)

行业板块方面,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等涨幅居前,游戏、文化传媒、商业百货、航运港口、水泥建材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超临界发电、Chiplet、抽水蓄能、轮毂电机、EDA、汽车一体化压铸、熔盐储能、钙钛矿电池等概念活跃。

当前市场呈现相对弱势调整特征,短期内仍难有新的边际变化,小票相对强势,但是也属于扩散的行情;中期来看,当前市场处在中期底部,宏观政策基本不存在阻力,流动性都比较充裕,企业盈利二季度确认了底部,目前估值存在较高的性价比,展望后市三季报前后市场或有望有一波修复的机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最近出现政策利好的医疗器械板块。

一、集采的拐点来临?

目前市场对于集采的担心,无非在于集采的范围的不确定性,市场担心集采范围过大,涉及到创新产品,那么会降低企业潜在的投资回报率,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当政策苗头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时候,板块的长期逻辑总让人心里不踏实,市场会不会突然“飞来一刀”?

9月3号,医保局的答复是非常积极的信号,答复明确指出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并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阔市场提供空间,政策支持创新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普遍认知的“医疗器械都会集采”恐慌情绪,政策支持创新发展愈发明确,行业创新空间有望不断打开。

二、如何理解集采?集采对创新器械的影响?

首先,我们认为市场对于“集采”有点过度恐慌,集采并不是说要把企业搞死,因为大量的低端仿制药、低端耗材的厂商,其实竞争格局已经非常恶劣了,没有政策推动,他们3-5年的格局也面临很大出清的压力,落后产能淘汰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趋势,集采无非是加速了这样一个过程而已。

本次答复中明确:“集中带量采购将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临床范围较成熟、采购金额较高、市场竞争较充分的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并通过公开透明的竞争规则,促使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从答复也能印证这个观点。

第二,集采新政对创新器械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认为信号是积极的,后续还会有配套措施落地。其实政府部门对于集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真有一刀切、号召天下的能力,那也不会出现血制品集采“不跌反涨”、长C高新等各大药企“弃标”的情况。而创新器械是一个很难摸准的“石头”,它的研发壁垒比药物更高,不同的厂商产品性能差异非常大,产品的分类细则、适应症群都非常细化,你很难“一刀切”。举个例子,同一类血管支架产品,可以分为心脏、外周血管、腹动脉等等6个大类,心脏产品又分为主动脉产品、冠状动脉产品,再往下细分主动脉产品还能按照产品性能分出10个品类,每个品类的适应症都不一样,并且不同品类的国产替代率差异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临床医生都不见得能够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操作机理,很多时候需要跟台服务和指导,所以公立医院在带量的时候,很难预估这个能卖多少。所以,《答复》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医疗器械挂网规则、创新器械的参考标准,我们认为后续的配套措施是值得期待的。

三、集采之下,创新药企、创新器械未来怎么看?

我们认为中国的医药巨头要有更大的机会,看点一定在于创新力和国际化。我们看海外的制药巨头、药械巨头,无一不是全球化竞争的企业,哪怕日本集采搞死了很多药企,也诞生了武田制药这样的全球化医药巨头。全球化竞争的好处在于:服务全球患者,同时也规避了单一市场的波动。

比如市值2000-3000亿的恒R医Y,如此大的体量,如何给医药投资人带来10倍的超额回报呢?单靠卖几款麻醉剂、仿制药?如果集采,那肯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集采,那很快会有人进入你的市场,只是时间早晚、出清速度快慢而已。只服务中国的患者?你已经是国内老大哥了。这两个角度都不具备长期10倍的想象空间。而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这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二级市场宏达叙事的来源。

而创新器械是一个相比药品更难的领域,我国器械上游的产业集群优势,没有药品上游的产业集群优势那么突出,国内巨头的先发优势、技术优势一旦突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红利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创新器械在出海,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以上内容仅为行业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逻辑都需要遵循市场来选择进出的时机。Gu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今天就这样,上面没提到的我们留言区交流。

关键词: 医疗器械 配套措施 产业集群